在比较中前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yongs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比较探究课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比较法教学,求其同寻其异,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学会学习,在比较中悟破天机。鲁迅曾说过“教师愈会比较,就会愈有益处”,叶圣陶也曾提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可见这些大师都比较重视和提倡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找规律,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借鉴他们的方法。下面是我在比较探究课教学课堂中对比较教学法进行的几点尝试。
  
  一、材料的选择
  
  进行比较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善于组织和利用教材,为学生精选课内或者课外有价值的对比性阅读材料。比较材料选择得合适,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选择的比较材料越是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是浓厚,学习热情越是高涨,比较鉴别的水平提高得就越快。
  
  1.材料的可比性
  实施比较的前提是比较材料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选择的文章之间在内容或形式上一定要有某种联系,或相似,或相异,或相关,不能随意将互不相干的两篇文章生硬地拉在一起让学生比较。总之,教师要选择真正具有可比性的作品进行类比分析,比较鉴别,不能牵强附会,走极端。
  
  2.材料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活动,比较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目的。如果比较的文章没有可比性,比较阅读就无法进行;如果材料的选择不体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就显得无的放矢。如在讲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辩论的技巧,我选择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说理相关的另一篇文章《唐且不辱使命》进行比较。课上先设置一个小问题:两篇文章的说话技巧有何异同,请根据课文内容合理补充两人之间的谈话。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致,调动了课堂气氛,在学生做出种种假定之后,我再不失时机推出《晏子使楚》,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深入阅读下去。学生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分析,学习了说话的一些辩论技巧。这样有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比较材料的选择也有了大致的方向。
  
  3.比较材料要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学生而言,比较材料选择的难度应该遵循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对比内容过于简单,一目了然,学生就会感到淡然无味;难度过大,学生一头雾水,就可能失去探究兴趣。所以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譬如在讲《保修》时,如果将其与课本中的《剃头匠》对比,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保修》旨在讽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剃头匠》则侧重写现代科技异化为获取利润的手段,理发师与顾客的关系变得缺乏人情味。如果让学生将《细菌的启示》与《剃头匠》相比,对于阅读水平低的学生来说是很难联系到一起思考的,学生就会望而却步,失去探究兴趣。当然也有阅读高手能够拨开云雾,灵巧地越过陌生的“小巷”,进入一个自然交合﹑深感熟悉的世界,探寻到一个或多个比较点,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联系分析,不过这只是极少的同学所能做到的。
  
  二、寻找比较点
  
  选定比较材料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材料,选择最佳可比点。文章之间可比的方面很多,学生面对阅读材料时,思维常混沌模糊,面对诸多的信息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比起,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方向。事实上任何两则或两则以上的阅读材料,只要具备相关性,就有可比点,捕捉这些可比点,找准切入的最佳角度,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一环。比较点要选择得合适,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角度思考。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确定可比点呢?一般通过下面四步完成。
  
  1.精读
  比较阅读的关键是比较,但它必须以精读分析为基础。对于“精读”,朱熹曾有精辟的论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逐字逐句的钻研品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中提取信息的读;是一种究其内在精髓,全面掌握内容,深入理解特点,融会贯通,经过操作使其内化的读。学生在阅读时要精神饱满,心神专一,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比较阅读中,学生只有通过对比较的文本进行精细的阅读,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在众多的信息中寻找最佳可比点,确定比较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对文本比较中探寻其内在的规律。
  
  2.疑问
  疑,思之始,学之端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质疑可以说是学生感悟文本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和见解的一种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比较的文本处处生疑,步步质疑,不仅要问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还要思考文章有哪些方面可进行比较,有何异同,为什么有此异同,……层层追问下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加深了,对文本各自的特征也更明了了。
  
  3.筛选
  比较点的选择体现着比较的意图,带有明显的目的性,是进行比较阅读的关键,它主要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来筛选确定。在比较材料之间可比的方面很多,面对诸多的信息,教师要让学生以“研”的姿态去审视,要引导学生在精读文本、层层质疑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挖掘最能体现教学目的、最能深入挖掘文本、最有探究价值的比较点。
  
  4.求同求异
  比较无非就是在文本中寻找相同与不同。
  首先进行求同比较,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看起来似乎不太相似的课文,从其共性方面進行比较,从而“求”出他们的相同之处。如教材中的多篇文章,它的作者、文体、手法不同,但通过比较却会发现都与某一人的作品或某一类作品有关。其次进行求异比较:就是教师将看来没有多大差别的课文,从其特殊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求”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爱莲说》和《芙蕖》是同写莲花的作品,但两者无论从莲花的品质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还可以从题材、体裁、主题、构思、风格、人物、手法、字词、句篇等方面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加以对比,以辨别事物的异同、优劣或高下,帮助人们准确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只要是思考,都会与比较有缘。概括起来说,“比较”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即要将不同事物或材料放在一起;二是“较”,有“相竞”“比照”之意。即把“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对比,从而求同存异,鉴别选择。所以,比较教学就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等不同渠道探究语文教材。比较探究课中的比较教学,也就是通过对讲读课的精讲,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比较与其他课文的异同,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其他文章,学会写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在探究中前进。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导下,如何从过去传统灌输教学走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新课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决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
摘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何引导学生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推荐读物 加强指导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对于提高语
《教育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各学科“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已成为当下很通识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呢?  我觉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在潜移默化中,用实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德育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
曾听到一首歌的歌词中有过这样一句“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笔者认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心中也该有杆秤,那秤砣则应是所有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某几位学生。在我国,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进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注意力的分配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英语教师心中的那杆秤尤其要在英语课堂中发挥作用。  秤又被称为“天平”,即意味着公平、平等,每一
摘 要: 口才既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是毋庸置疑的。在此过程中,我采取了不拘一格的形式,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并能够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侃侃而谈。更为重要的是,它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说话 训练 能力 素质    新实施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根据不同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的成绩的研究,提出改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考核制度的举措,并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的建议,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化学人才。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分析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分析化学教学环节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而且能锻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数据分析和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对参加2009年斯坦科维奇杯篮球赛的中国男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定位,指出了中国男篮存在的最大问题。  关键词:第五届斯坦科维奇杯篮球比赛中国男篮问题    2009年8月31日,第五届斯坦科维奇杯篮球比赛在江苏昆山落下帷幕。本次比赛澳大利亚以4战全胜获得了冠军,土耳其以2胜2负获得亚军。在与安哥拉争夺三、四名的比赛中,安哥拉队给中国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摘 要: 实行分级教学管理模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立体化、个性化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一项措施。本文结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进一步就分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与探索  
摘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小社会,生活大社会,课堂生活化,生活即课堂”。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离开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体验,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练习也就会变得枯燥和乏味。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 生活化 认识定位 方略研究    在新课标下,教师如何使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联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舞蹈演员选才的基本条件之一——身体素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如何科学地选才。  关键词: 舞蹈演员 选才 柔韧性 速度 力量 途径    一、选才条件之(身体素质)柔韧性    1.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因为柔韧性好的演员使出的身段,不僵不板,优雅而美观,无论是视觉还是对舞蹈本身的表现都是很完美的。而柔韧性差的演员,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与我们需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