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针对“不可靠叙述”有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方法等两种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修辞性研究方法,对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幽默反讽小说《爱情是谬误》进行研究, 通过对其中不可靠叙述的运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营造反讽效果,塑造人物性格及传达文章主题等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爱情是谬误》;不可靠叙述;运用
不可靠叙述为韦恩·布斯首先提出,已成为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话题”。本文以修辞性不可靠叙述为理论指导,以马克斯·舒尔曼的《爱情是谬误》为研究对象,研究舒尔曼在这部作品中如何运用不可靠叙述营造反讽效果,塑造人物性格及传达文章主题,从而引导读者积极参与交流,指导读者进行价值判断。
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有两种研究方法: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是修辞性研究方法。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布思认为,作品的规范就是隐含作者的规范。如果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其所做的叙述就具有可靠性;如果不一致,则不可靠。詹姆斯·费伦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将推断不可靠叙述的过程分为四步:1.根据某段或更大叙事语境中的证据,确定不可靠性的存在。2.确定不可靠性的具体类型。3.把不可靠性与对作为人物的叙述者连接起来。4.对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建立的交流类型进行思考。
二、主人公作为叙述者的不可靠
在《爱情是谬误》中,对皮蒂和波利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多比的视角来实现的,而主人公对自己,皮蒂以及波利的评价都属于不可靠叙述。“我”的自我评价是:“我这个人头脑冷静, 逻辑严谨。敏锐、精明、聪颖、灵敏、机智”,这让读者认为“我”聪明机智。而对皮蒂的描述则是:“笨得像头驴”“脑子里却空空如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又蠢又呆的小青年。“ 我”对波利的描述为:“她漂亮美丽”,但“她不够聪明,实际上和聪明相背离”,写出了波利有颜值没脑子。
“我”用计谋从皮蒂那获得与波利的约会机会,并在约会时驾熟就轻地讲述专业的逻辑知识,体现了“我”的聪明才智。但后来却被波利用五个晚上学会的逻辑知识反驳的哑口无言;“我”直到最后才发现被皮蒂欺骗。至此,“我”叙述的可靠性开始受到质疑:一个笨到不开窍的姑娘,经过仅仅五个晚上的培训便能灵活运用逻辑知识,完胜“我”这个睿智的高材生?一个没有脑子的傻小子却能将“我”这个聪明人耍的团团转?这些事件都与主人公一开始对人物的描述不相符。在此,隐含作者不露痕迹地影射了叙述者的不可靠,并为事件悖逆的结局作了充分铺垫。
这种不可靠叙述充分显示“我”的傲慢自负,也正是“我”的自负,导致了对自我的“不充分解读”,进而导致对皮蒂和波利的“错误解读”,以及对事件进程的“错误报道”。而读者一直跟着主人公的思路走,觉得两人在一起是必然的,却忽略并未将波利对“我”的感受做出客观的报道,这也对失败的结局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种不可靠叙述,让读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话信以为真,认为“我”前途无量,在对后边情节进行合情推测时,以為“我”势在必得,而结果却使这些期待彻底破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并重新审视“我”的“自夸”和“贬他”是多么荒谬可笑。
三、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
“无论在第一人称还是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的眼光均可导致叙述话语的不可靠,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又可对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当“我”给皮蒂带来浣熊大衣时,“我”对大衣的描述是“那件肥大、毛茸茸、散发着怪味的东西”,而皮蒂却重复了一二十遍“太好了”,并“把两只手插进那件皮大衣,然后把头也埋了进去。”这时“我”对大衣的描述其实是客观可靠的,一件放了好多年的大衣肯定不会多好,而皮蒂却一直说好。这时皮蒂说的话是不可靠的,被时尚蒙蔽双眼进行“错误判断”。此时,皮蒂的不可靠和叙述者的可靠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隐形作者借此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跟风盲从,丧失自己的价值观和正误观的人物形象,批判了人们对待时尚的不理性。
四、不可靠叙述与反讽情节的建构
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论述了不可靠叙述与反讽的关系:所谓反讽意指作者选取的叙述视角是一个与作者自己的信念与规范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不可靠叙述者。“我”自诩理性,却想要得到自己朋友的女友,且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一个合适的妻子对一个律师的前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皮蒂为了一件大衣便将自己女朋友转让出去;波利和皮蒂在一起的理由只是因为他有件浣熊大衣。各个人物视爱情如商品,态度轻率且荒谬。“我”为得到波利误导朋友,皮蒂为得到大衣欺骗朋友,体现了文中人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隐形作者通过不可靠叙述对这些进行了反讽,嘲弄了其贪图物质享受、爱慕虚荣的爱情观,辛辣地嘲讽了美国社会现实中荒谬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即贪图物质享受的虚荣以及追求个人成功的不择手段。
综上所述,不可靠叙述是舒尔曼在《爱情是谬误》中制造出强烈反讽效果的重要手段,引导我们参与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并指导读者在感知幽默之余进行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73.
【关键词】《爱情是谬误》;不可靠叙述;运用
不可靠叙述为韦恩·布斯首先提出,已成为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话题”。本文以修辞性不可靠叙述为理论指导,以马克斯·舒尔曼的《爱情是谬误》为研究对象,研究舒尔曼在这部作品中如何运用不可靠叙述营造反讽效果,塑造人物性格及传达文章主题,从而引导读者积极参与交流,指导读者进行价值判断。
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有两种研究方法: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是修辞性研究方法。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布思认为,作品的规范就是隐含作者的规范。如果叙述者的言行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其所做的叙述就具有可靠性;如果不一致,则不可靠。詹姆斯·费伦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将推断不可靠叙述的过程分为四步:1.根据某段或更大叙事语境中的证据,确定不可靠性的存在。2.确定不可靠性的具体类型。3.把不可靠性与对作为人物的叙述者连接起来。4.对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建立的交流类型进行思考。
二、主人公作为叙述者的不可靠
在《爱情是谬误》中,对皮蒂和波利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多比的视角来实现的,而主人公对自己,皮蒂以及波利的评价都属于不可靠叙述。“我”的自我评价是:“我这个人头脑冷静, 逻辑严谨。敏锐、精明、聪颖、灵敏、机智”,这让读者认为“我”聪明机智。而对皮蒂的描述则是:“笨得像头驴”“脑子里却空空如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又蠢又呆的小青年。“ 我”对波利的描述为:“她漂亮美丽”,但“她不够聪明,实际上和聪明相背离”,写出了波利有颜值没脑子。
“我”用计谋从皮蒂那获得与波利的约会机会,并在约会时驾熟就轻地讲述专业的逻辑知识,体现了“我”的聪明才智。但后来却被波利用五个晚上学会的逻辑知识反驳的哑口无言;“我”直到最后才发现被皮蒂欺骗。至此,“我”叙述的可靠性开始受到质疑:一个笨到不开窍的姑娘,经过仅仅五个晚上的培训便能灵活运用逻辑知识,完胜“我”这个睿智的高材生?一个没有脑子的傻小子却能将“我”这个聪明人耍的团团转?这些事件都与主人公一开始对人物的描述不相符。在此,隐含作者不露痕迹地影射了叙述者的不可靠,并为事件悖逆的结局作了充分铺垫。
这种不可靠叙述充分显示“我”的傲慢自负,也正是“我”的自负,导致了对自我的“不充分解读”,进而导致对皮蒂和波利的“错误解读”,以及对事件进程的“错误报道”。而读者一直跟着主人公的思路走,觉得两人在一起是必然的,却忽略并未将波利对“我”的感受做出客观的报道,这也对失败的结局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种不可靠叙述,让读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话信以为真,认为“我”前途无量,在对后边情节进行合情推测时,以為“我”势在必得,而结果却使这些期待彻底破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并重新审视“我”的“自夸”和“贬他”是多么荒谬可笑。
三、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
“无论在第一人称还是在第三人称叙述中,人物的眼光均可导致叙述话语的不可靠,而这种‘不可靠叙述’又可对塑造人物起重要作用。”当“我”给皮蒂带来浣熊大衣时,“我”对大衣的描述是“那件肥大、毛茸茸、散发着怪味的东西”,而皮蒂却重复了一二十遍“太好了”,并“把两只手插进那件皮大衣,然后把头也埋了进去。”这时“我”对大衣的描述其实是客观可靠的,一件放了好多年的大衣肯定不会多好,而皮蒂却一直说好。这时皮蒂说的话是不可靠的,被时尚蒙蔽双眼进行“错误判断”。此时,皮蒂的不可靠和叙述者的可靠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隐形作者借此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跟风盲从,丧失自己的价值观和正误观的人物形象,批判了人们对待时尚的不理性。
四、不可靠叙述与反讽情节的建构
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论述了不可靠叙述与反讽的关系:所谓反讽意指作者选取的叙述视角是一个与作者自己的信念与规范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不可靠叙述者。“我”自诩理性,却想要得到自己朋友的女友,且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一个合适的妻子对一个律师的前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皮蒂为了一件大衣便将自己女朋友转让出去;波利和皮蒂在一起的理由只是因为他有件浣熊大衣。各个人物视爱情如商品,态度轻率且荒谬。“我”为得到波利误导朋友,皮蒂为得到大衣欺骗朋友,体现了文中人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隐形作者通过不可靠叙述对这些进行了反讽,嘲弄了其贪图物质享受、爱慕虚荣的爱情观,辛辣地嘲讽了美国社会现实中荒谬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即贪图物质享受的虚荣以及追求个人成功的不择手段。
综上所述,不可靠叙述是舒尔曼在《爱情是谬误》中制造出强烈反讽效果的重要手段,引导我们参与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并指导读者在感知幽默之余进行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