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国家隐性担保退出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ch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从国家隐性担保的收益成本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国家隐性担保退出实践的回顾,进而为国家隐性担保在金融业的退出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讨论表明,在国家隐性担保机制退出前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责任,加快针对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立法工作。同时,应加快市场化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并建立化解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湖北省咸宁市的实际,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及新的需求形势进行了剖析,并借鉴盂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应建议。
文章通过分析认为,该市农业产业和种植业结构与全省、全国存在着极为相似的特征,揭示了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同时农业种植业结构的演化历程是缓慢的和低效率的;农业种植业结构变化与农民人均纯农业收入的增长存在着长期均衡;在不同时期农村信贷投入、农民就业结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粮食收购价格、人均种植面积、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合理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绵阳市为考察对象,对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收缩、金融资源大量流失、信贷结构调整缓慢、系统性风险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转变的角度,就如何发挥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案例,研究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在关注普遍认同的资本积累低、技术落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外,本文还注意到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正外部效应。要改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不仅仅是产业的升级问题,而是需要构造一个新的产业经济体系。
本文以海南省陵水、保亭、乐东三县的农村金融现状作为切入点,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金融约束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功能性障碍、信贷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外流严重等六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政策措施选择。
本文通过吉林省四平市金信城市信用社依法撤销实践,摸索研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可行路径,期望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城市信用社的分类处置、维护金融整体稳定有所借鉴价值。
在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农村信用社承担支农等政府公共职能的任务进一步延续。随着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和新股东的进入,农村信用社承担政府公共职能目标和股东追求资本回报的分歧更加明显。本文以利他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农村信用社股东偏好与政府策略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本文认为股东精神收益、股东偏好、正向激励与行政惩罚是农信社股东行为和政府行为实现进化稳定均衡的关键因素。
期刊
作为银行监管领域的国际标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修改对于全球银行监管乃至金融监管政策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修改进一步强调各国银行监管当局自身应建立良好的治理框架,以强化银行公司治理为核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为从基于规则的监管转向基于原则的监管做好准备。我国银监会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该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切实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自从1990年以来,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创新日益地摆在我们面前。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与我国各金融监管当局管辖权限分散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领域。多部门分散监管的格局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和分散管理向市场主导与集中管理的最佳金融体系模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