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教学改革在各地掀起。但是,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包括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仍然对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记住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且顺利通过考试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错误和可怕的认识,它完全忽略了历史教学的其他功能和重要使命,这样的历史教学是不可取的,也是对我们的社会十分不利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加强中学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我认为,第一历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其次,在中学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二是加强情感教育。
所谓加强情感教育。中学历史教育要充满情感教育,加强情感教育才是历史教育的真意所在。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也许记住了一些知识,但得不到情感关爱,得不到美的感受,他们无法在心性和知识上进一步提升,这是失败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的。
此外历史教育应该注重教学反思,请看我的一篇反思文章:《难忘九一八》的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我教后久久不能释怀。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现将这节课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反思。本节课我想通过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来考察中日关系,因此中日关系是本堂课的线索,我们得出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和人民抵抗日军侵略,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随着日军侵入华北,民族危机加重,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亲日派和亲英美派,要求抗日的力量大于投降的力量,因此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种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在课上始终围绕这一设计在讲授。
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活动。我首先从现在的钓鱼岛事件入手,由此过渡到中日关系,从而导入新课《九一八事变》。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去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九一八小调》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学生去更好地阅读课文,理解历史:我出示两段原始史料,提出“从史料我们发现柳条湖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蒋介石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的体会,然后再通过东北人民反抗的图片,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最后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随着日军侵入华北,民族危机加重,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亲日派和亲英美派,要求抗日的力量大于投降的力量,因此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种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在课上始终围绕这一设计在讲授。关于西安事变,我首先提醒学生,由日军制造华北事变,不断扩大侵略的史实,中日民族矛盾加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概括西安事变发生的有关内容。讲述了扣押蒋介石后中国复杂的局势,然后分角色讨论中国各阶层的态度及其原因。在讨论中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决策,最后得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最后,总结大家零碎的发言,和大家得出共识:盲目的、非理性的爱国情感不但会破坏民族形象,而且引发了这场本应可避免的屈辱和灾难,真正的爱国主义应是有理性的,真正的救国之梦只有在科学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才能实现。
最大的遗憾是在拓展的内容上没有处理好(就是赵薇的军旗装事件),我处理得不够巧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点拨不到位。事后我想这样处理会好一点:假如赵薇记得日本侵华罪行,还会这样做吗?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不够没有及时明白意图。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前松后紧,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太到位,师生互动交流面有点少,鼓励性的评价还有点少,对于有独到见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应该不吝赞美之词,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各阶层的态度的处理不太完美,我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我现在仍在探索中。讲完这节课后,经过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感触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秉承得失,继续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探索有效教学,提升课堂质量,争取更大的进步。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 ,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它包含了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常有历史教师把过去照本宣科的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是一种简单的理解或误解,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造成变相的形式主义。当今社会中学历史教学肩负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人文使命。它不仅要让中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更要使中学生懂得明辨是非,从而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重视利用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反思教育,加强历史的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使中学历史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怎么样才能加强中学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我认为,第一历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其次,在中学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二是加强情感教育。
所谓加强情感教育。中学历史教育要充满情感教育,加强情感教育才是历史教育的真意所在。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也许记住了一些知识,但得不到情感关爱,得不到美的感受,他们无法在心性和知识上进一步提升,这是失败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的。
此外历史教育应该注重教学反思,请看我的一篇反思文章:《难忘九一八》的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我教后久久不能释怀。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现将这节课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反思。本节课我想通过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来考察中日关系,因此中日关系是本堂课的线索,我们得出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和人民抵抗日军侵略,而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沦丧。随着日军侵入华北,民族危机加重,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亲日派和亲英美派,要求抗日的力量大于投降的力量,因此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种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在课上始终围绕这一设计在讲授。
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活动。我首先从现在的钓鱼岛事件入手,由此过渡到中日关系,从而导入新课《九一八事变》。接着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去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九一八小调》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学生去更好地阅读课文,理解历史:我出示两段原始史料,提出“从史料我们发现柳条湖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蒋介石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的体会,然后再通过东北人民反抗的图片,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最后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随着日军侵入华北,民族危机加重,国民政府内部分化为亲日派和亲英美派,要求抗日的力量大于投降的力量,因此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中共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种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在课上始终围绕这一设计在讲授。关于西安事变,我首先提醒学生,由日军制造华北事变,不断扩大侵略的史实,中日民族矛盾加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共同概括西安事变发生的有关内容。讲述了扣押蒋介石后中国复杂的局势,然后分角色讨论中国各阶层的态度及其原因。在讨论中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决策,最后得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最后,总结大家零碎的发言,和大家得出共识:盲目的、非理性的爱国情感不但会破坏民族形象,而且引发了这场本应可避免的屈辱和灾难,真正的爱国主义应是有理性的,真正的救国之梦只有在科学革命理论指导下,通过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才能实现。
最大的遗憾是在拓展的内容上没有处理好(就是赵薇的军旗装事件),我处理得不够巧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点拨不到位。事后我想这样处理会好一点:假如赵薇记得日本侵华罪行,还会这样做吗?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不够没有及时明白意图。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前松后紧,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太到位,师生互动交流面有点少,鼓励性的评价还有点少,对于有独到见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应该不吝赞美之词,对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各阶层的态度的处理不太完美,我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我现在仍在探索中。讲完这节课后,经过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感触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秉承得失,继续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探索有效教学,提升课堂质量,争取更大的进步。
所谓以学生为中心 ,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它包含了历史教育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常有历史教师把过去照本宣科的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是一种简单的理解或误解,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造成变相的形式主义。当今社会中学历史教学肩负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人文使命。它不仅要让中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更要使中学生懂得明辨是非,从而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重视利用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反思教育,加强历史的社会功能和人文功能。使中学历史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