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各院校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掀起改革热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研究入手,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精神;课堂实践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目前,各院校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掀起改革热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研究入手,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大学语文课程介绍
(一)课程地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立足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格底蕴,使他们在学有所专的同时,能经常思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境遇,学会理解人、团结人,与人和谐相处,夯实从业实力,并为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掀起改革热潮,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独特性越来越被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教学以什么作为自己的定位,是突出工具性还是文学性,是强调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人文精神的传播,是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还是以思想素质教育为主。大学语文教育,只有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生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研究,怎样定位的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在此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
(一)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研究
1.教学现状调查。教学现状调查包括使用教材,师资情况,和学生反映。
2.生源分析。生源分析包括學生知识结构、语文水平分析,使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学生个体发展所需相结合。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与专业发展所需相结合。
(二)大学语文课程构建
1.根据课程定位确定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加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
2.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3.创建独立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评价新标准。
4. 结合学生就业特点,开展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工作。
三、大学语文课程实践
(一)基本素材
1.正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性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制订具有我院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方案,力图把大学语文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
2.通过建立大学语文课件教案库、试题库、学生优秀习作库和拓展资源库,使大学语文教学管理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申报精品课程做好准备。
3.设立大学语文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延伸,无限拓展大学语文教学以及师生交流的空间。
(二)课程教学建设实践
1.《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修订中学科定位的问题关系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实施,即关系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2.教学内容选取。教材的选订,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因为大学语文课时很少,选讲的篇目非常有限,所以内容的选择以及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
3.网络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大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学课程,它的信息量非常大,运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程考核实践
1.课程考核理由。大学语文的考试评估制度必须改革,否则教学改革将很难取得实效。为什么要对语文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其理由如下:
(1)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和不公平性,学生很难通过一张考卷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语文水平,教师也很难通过一张考卷正确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2)以往的考试形式,不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语文是最有趣味的人文课程,也是最独特的人文课程。
2.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既然传统考试有着不可克服的弊病,那就应当从传统的束缚中跳出,来一场革命性的大变革。“自助考试”是一种可尝试的考核方式。
自助考试是一种开放式的考试,考试不限于课堂也不限于一张试卷。考试时间由两小时变为一学期。考试内容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课上向课下延伸。它是一种人性化的、个性化的考试。只有统一要求,基本没有统一试题。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考试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积累、探索、思考、辨析、历练的过程,考试注入了更多的学习探索的内容。
四、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成果
具体成果:现有建设情况分析报告;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包括考核方式)、教学进度表;课件、教案库;试题库;学生优秀习作库;拓展资源库;大学语文网络平台。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实践使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产生联系,改变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的状况,使大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使大学语文教学体现专业差异性,改变以往公共基础课一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改变大学生轻视大学语文教育,不喜欢大学语文课的现状;填补高职高专院校特色教材编写的空白,呼吁更多的高校教师投入到具体课程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宝勋.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2]张 恒.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8).
(作者简介:张 微(1987.9-),女,黑龙江海伦人,本科,助理讲师,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精神;课堂实践
《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目前,各院校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掀起改革热潮,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研究入手,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大学语文课程介绍
(一)课程地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立足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格底蕴,使他们在学有所专的同时,能经常思考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确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境遇,学会理解人、团结人,与人和谐相处,夯实从业实力,并为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作用。在大学语文掀起改革热潮,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独特性越来越被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教学以什么作为自己的定位,是突出工具性还是文学性,是强调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人文精神的传播,是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主,还是以思想素质教育为主。大学语文教育,只有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生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要进行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研究,怎样定位的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在此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
(一)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研究
1.教学现状调查。教学现状调查包括使用教材,师资情况,和学生反映。
2.生源分析。生源分析包括學生知识结构、语文水平分析,使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学生个体发展所需相结合。
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与专业发展所需相结合。
(二)大学语文课程构建
1.根据课程定位确定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加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
2.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3.创建独立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评价新标准。
4. 结合学生就业特点,开展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工作。
三、大学语文课程实践
(一)基本素材
1.正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性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制订具有我院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方案,力图把大学语文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阵地。
2.通过建立大学语文课件教案库、试题库、学生优秀习作库和拓展资源库,使大学语文教学管理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申报精品课程做好准备。
3.设立大学语文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延伸,无限拓展大学语文教学以及师生交流的空间。
(二)课程教学建设实践
1.《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大纲》修订中学科定位的问题关系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实施,即关系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2.教学内容选取。教材的选订,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因为大学语文课时很少,选讲的篇目非常有限,所以内容的选择以及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
3.网络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大学语文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学课程,它的信息量非常大,运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程考核实践
1.课程考核理由。大学语文的考试评估制度必须改革,否则教学改革将很难取得实效。为什么要对语文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其理由如下:
(1)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和不公平性,学生很难通过一张考卷反映出自己真实的语文水平,教师也很难通过一张考卷正确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2)以往的考试形式,不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语文是最有趣味的人文课程,也是最独特的人文课程。
2.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既然传统考试有着不可克服的弊病,那就应当从传统的束缚中跳出,来一场革命性的大变革。“自助考试”是一种可尝试的考核方式。
自助考试是一种开放式的考试,考试不限于课堂也不限于一张试卷。考试时间由两小时变为一学期。考试内容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课上向课下延伸。它是一种人性化的、个性化的考试。只有统一要求,基本没有统一试题。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考试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积累、探索、思考、辨析、历练的过程,考试注入了更多的学习探索的内容。
四、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成果
具体成果:现有建设情况分析报告;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包括考核方式)、教学进度表;课件、教案库;试题库;学生优秀习作库;拓展资源库;大学语文网络平台。
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实践使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产生联系,改变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的状况,使大学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使大学语文教学体现专业差异性,改变以往公共基础课一刀切,脱离学生实际的做法;改变大学生轻视大学语文教育,不喜欢大学语文课的现状;填补高职高专院校特色教材编写的空白,呼吁更多的高校教师投入到具体课程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王宝勋.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2]张 恒.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8).
(作者简介:张 微(1987.9-),女,黑龙江海伦人,本科,助理讲师,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