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所培养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修改培养计划和策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例,从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及具体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加以阐述,为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研究背景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性领域,具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技术效益好、带动性强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对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但是由于物联网本身是新兴行业,造成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用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局面。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修改培养计划和策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物联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自2015年9月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结合学院总体定位、本专业的学生就业趋势以及地区区域特点,我专业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物联网系统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为:
2.11综合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法制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诚实守信、公平公正、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和遵守纪律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开发创新、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专业知识
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了解JAVA程序设计基础;了解C#程序设计基础;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相关知识;掌握传感网络相关知识;掌握移动终端系统设计开发相关知识。
2.13职业能力
具有的无线传感设备组建、配置、调试能力;具有能够运用所程序设计知识设计、开发、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信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外,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专业课以及实践课。
(1)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包括专业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物联网技术概论;第二层次包括的专业课程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层次则更为专业,包括的课程有:RFID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
(2)实践课包括基础类实践课程,即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周实训项目制作课程,主要有: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训、物联网综合项目实训等;还包括一类提高技能实践课程,主要有综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物联网系统创新设计等。实践类课程从学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开始每学期集中完成,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
3 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3.1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質,因此,首先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做到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课件、教材建设、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群。其次,增加实训课比重,后期还开设创新实训课程,通过完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独立设计实现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3.2结合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技能大赛也是院校间专业建设的交流平台,是校企对接平台。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通过竞赛找到了不足与改进方向。与企业沟通交流,对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帮助很大。同时通过竞赛平台展示我院风采,打响知名度。
3.3深度校企合作,探索行业前沿技术模式
职业教育离不开产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那么专业也就没有根基了。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具体执行方式有:让企业参与到实训课程的开设、教学、评价全过程中,确保实训课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为其就业打下基础,实现无缝对接;其次,与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以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专业和企业发展共同创造机会。
4 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专业应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加强实习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或团队协作模式进行探究、创新学习,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俊薇.试论高职课程国际化的内容与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23-28.
[2]薛建彬.基于创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1(21),26-28.
[3]张敬伟.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11-112.
[4]李如平.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2),7267-7270.
[5]张怡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现状与优化策略[J].创新人才教育,2016,(2),152-155.
作者简介:孙欢(1981.2-)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网络技术。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研究背景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性领域,具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技术效益好、带动性强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对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但是由于物联网本身是新兴行业,造成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用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局面。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修改培养计划和策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物联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自2015年9月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结合学院总体定位、本专业的学生就业趋势以及地区区域特点,我专业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物联网系统管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为:
2.11综合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法制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诚实守信、公平公正、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和遵守纪律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开发创新、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专业知识
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了解JAVA程序设计基础;了解C#程序设计基础;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相关知识;掌握传感网络相关知识;掌握移动终端系统设计开发相关知识。
2.13职业能力
具有的无线传感设备组建、配置、调试能力;具有能够运用所程序设计知识设计、开发、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信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外,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专业课以及实践课。
(1)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包括专业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物联网技术概论;第二层次包括的专业课程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层次则更为专业,包括的课程有:RFID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智能终端应用开发、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
(2)实践课包括基础类实践课程,即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周实训项目制作课程,主要有: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训、物联网综合项目实训等;还包括一类提高技能实践课程,主要有综合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物联网系统创新设计等。实践类课程从学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开始每学期集中完成,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
3 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3.1优化课程设置,体现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質,因此,首先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做到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课件、教材建设、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群。其次,增加实训课比重,后期还开设创新实训课程,通过完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独立设计实现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发展前沿,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未来变化的规律。
3.2结合学生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技能大赛也是院校间专业建设的交流平台,是校企对接平台。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通过竞赛找到了不足与改进方向。与企业沟通交流,对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帮助很大。同时通过竞赛平台展示我院风采,打响知名度。
3.3深度校企合作,探索行业前沿技术模式
职业教育离不开产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那么专业也就没有根基了。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具体执行方式有:让企业参与到实训课程的开设、教学、评价全过程中,确保实训课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为其就业打下基础,实现无缝对接;其次,与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以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专业和企业发展共同创造机会。
4 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专业应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加强实习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或团队协作模式进行探究、创新学习,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付俊薇.试论高职课程国际化的内容与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23-28.
[2]薛建彬.基于创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1(21),26-28.
[3]张敬伟.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11-112.
[4]李如平.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2),7267-7270.
[5]张怡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现状与优化策略[J].创新人才教育,2016,(2),152-155.
作者简介:孙欢(1981.2-)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