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蛛网膜囊肿常见于幕上,后颅凹少见,临床症状常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和外周神经结构受压引起,缺乏特异性,如何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993年7月至2000年5月我科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治经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4例,年龄3~61岁,平均21.3岁。病程14个月至11年。均无外伤、炎症及头颅手术史。临床症状:头痛5例,恶心、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4例,走路不稳4例,强迫头位2例,3例有症状间歇缓解,2例有Ⅴ,Ⅵ,Ⅶ颅神经受损表现。1.2 影像学检查 3例行CT,2例行MRI,4例行CT和MRI检查。病变部位:小脑半球后部4例,小脑半球上部2例,桥小脑角3例。CT表现为与脑脊液密度相似边界清楚的脑外病变,无钙化,注射增强剂后无增强效应,第四脑室可受压移位,伴或不伴脑积水。2例CT示局部枕骨变薄。MRI的信号与脑脊液相似,T2像未发现囊肿周边水肿,可见小脑蚓部、小脑幕切迹抬高及后颅凹扩大,注射Gd-DTPA无增强效应。1.3 治疗及结果 6例采用囊壁切除并与第四脑室或周围脑池交通,3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切除的囊壁组织学检查类似蛛网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3个月至1年后行CT或MRI检查,所有病例囊肿均有缩小,小脑半球不同程度膨胀,脑积水患者的脑室亦有缩小。随访1~7年,无1例再出现临床症状。2 讨论 蛛网膜囊肿主要位于中颅凹,其次为后颅凹,好发于儿童。囊肿内主要填充脑脊液,其生长机制可能为:囊肿破裂处形成活瓣或脑脊液渗透到囊腔等。如囊肿伴发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或有损伤、炎症,可见神经运动发育迟缓。后颅凹蛛网膜囊肿常伴发脑积水,除了机械梗阻原因外,有时与脑脊液吸收或脑池发育障碍有关。 本病应注意与后颅凹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蛛网膜囊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CT和MRI。大多数病例可仅凭影像学典型表现即病变密度或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无钙化、无增强、无瘤结节等与其他囊性病变(如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脓肿、上皮样囊肿等)鉴别。较难鉴别的是Dandy-Walker综合征,根据我们的经验及文献报道,鉴别的关键是蛛网膜囊肿CT或MRI可见到第四脑室及(或)小脑蚓部,切迹的位置正常,而后者囊肿与第四脑室直接相通,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幕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