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憩园》是巴金著名的文学作品,《憩园》有着自己独到风格,不同于巴金以往的锋利的写作风格,《憩园》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思考和分析。两个家族的衰败讲述着一种模板式教育的悲哀。更是一种封建的悲剧,大家庭式的悲剧。似只是在憩园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相似的悲剧,但是仅仅是在憩园里吗?这样的悲剧为什么又会在憩园中上演?憩园里到底有着什么酝酿悲剧的因素,这样憩园里的悲剧到底还有着多少?
【关键词】:憩园;教育;悲剧
《憩园》是巴金后期的文学作品,他不同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澎湃和激昂,却像一条充满着悲哀的婉转的泪河,流淌着的是两个贵族家庭的扭曲的教育结构下留下的泪。故事用交叉的线索记述了杨家和姚家两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故事,充满着一股悲哀,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沉重。
巴金采用第一视角的方法,选择用“黎先生”来注视憩园里发生的一切,黎先生和读者一样,一样不了解憩园里发生的故事,他和读者有着一样的好奇,一样的感慨,一样的不可思议。读者通过“黎先生”的视角来了解这憩园,了解这姚家和杨家的故事。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因为“我”住在姚家,在文章的比例上看似是对姚家的记述很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却认为姚家是杨家的一个翻版和映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延展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姚家老爷姚国栋和杨家老爷杨梦痴的父亲。小虎和杨梦痴,这样的类比像是一种解不开的锁,像是一种轮回,是一种在憩园里无法逃脱的命运。此外,故事还采用着一种双层嵌套的模式,在黎先生目睹着憩园故事的同时,还进行着自己的故事创作,而这个“一个老车夫和瞎眼妇人”的故事也在随着黎先生在憩园里的所见所感进行着变動,本来希望有一抹悲情色彩创作的他在和昭华聊完以后却又想着给这些悲剧加上一点希望的因素。而且每当调查憩园受到挫折的时候写作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在姚家的经历也改变了小说创作的结局。但其实,看似只是在憩园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相似的悲剧,但是仅仅是在憩园里吗?这样的悲剧为什么又会在憩园中上演?憩园里到底有着什么酝酿悲剧的因素,这样憩园里的悲剧到底还有着多少?
其实这不是姚杨两家的悲剧,这也不是单纯在憩园里上演的悲剧,而是一种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悲剧。杨家老爷从小宠溺杨梦痴,最终造成他的吃喝嫖赌败光家业,然后还不思悔改,用掉自己妻子的嫁妆来换取另外一个女人的“陪伴”。他有着大家公子的自尊,不去大儿子给他找的工作,但是却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上街行窃。他的内心里有悔恨的影子划过但是却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改正。因为之前坐享其成的教育理念给了杨梦痴太过于优越的环境,离开了家族这把大伞,他没有自己遮风挡雨的能力,不要说挽救和振兴家族,但求杨家三子不败光家产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同样,起源的第二任主人姚国栋也十分宠爱,不,可以说是溺爱他的独子小虎。尽管小虎在小说里出现的次数不是特别多,但是读者却可以清晰的通过黎先生的眼睛看到小虎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公子哥形象的人物设定,也是杨梦痴的翻版:极好的家世,宠溺的环境,人性放肆的性格,嗜赌愛玩的性格。然而寒儿却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对比,父亲杨梦痴的堕落并没有导致寒儿的自暴自弃,家庭环境的窘迫也并没有摧毁寒儿坚韧的心灵,他相对于小虎就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努力的学习,温热的心灵,对父亲无限的包容和热爱,以及一颗敏感的善良的心。杨梦痴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小虎最终的结局是死亡。也许会有人说小虎还只是一个孩子,让他的结局是死亡未免太过于残忍。但是小虎的死亡却是一希望,在这种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势必在长大后会成为另一个杨梦痴,结果还是什么,我们可想而知,也许憩园会再次易主,也许姚家会彻底败落,也许小虎会流落街头,或许若杨梦痴和他都不死,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人一起在街头讨饭的情景。
杨家独宠杨梦痴,姚家独爱姚小虎,他们家族的财富并没有成为他们成功的跳板反而成为了他们的枷锁。在当时封建的社会制度下,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又出现在了多少的家庭中,昭华其实早就看透了一切,他害怕姚家变成第二个杨家,但是在那个没有女权的年代里,昭华能起到的作用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她是无力的,是悲哀的,是压抑的。不但如此,甚至于姚国栋也是压抑的,他不是不想教育,只是他迫于前妻的母亲的压力不敢管,他更加屈服于前妻后家的“权威”,因此他虽清醒小虎不能这样下去,但他也不能实施于行动,他有着许多的顾忌,顾忌着地位,顾忌着权力,顾忌着金钱,顾忌着大家族的笼罩,因此,在当时的那种大家族主义之下,他自身也无法做主。家族的权威者没有人敢挑战,无论是对还是错,而这种权威却造成的却是一种悲剧,是一种权威之下的慢慢酝酿,丝丝渗透的悲剧。
封建大家庭里物质的充溢使得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过着生活,最终慢慢失去谋生的能力,最终让自己的家庭走向败落。其实对于姚国栋来说,他的家庭条件好过黎先生,他也曾出国留样,受到过更加高等的教育,他有着一份看似风光体面的工作,有着祖宗留下的家业。但是,他却没有真材实料。只读了半年大学的黎先生出了6本书。但是作为教授和官员的姚国栋却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我们不得不说巴金在略带节制的文字里表现出一腔叹息。金钱和财富,教育上的包庇和护佑是对人性的腐蚀,大家族的家庭制度也是对下一代青年的枷锁。 同时在《憩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巴金对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问题似乎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有所提及。杨梦痴的父亲在临死的时候也充满了悔恨,最后他知道他的教育模式是错误的,只留下钱给子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俗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这是不无道理的,没有精神食粮,没有理想与道德的追求和培养,再多金钱上的给与都只是一具空壳,早晚都会使自己和家庭共同走向没落。
巴金在文章中层层剥笋般的揭示出杨家三子杨梦痴的故事,也展示了小虎的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形象,这两个相同教育方式下走出的孩子都缺失着在他文中提到的“在某些人看来极其渺茫,极其空虚的东西——理想和信仰。同时他用憩园里上演的两出悲剧鞭挞了旧的黑暗的制度,也暗示了如果封建制度的模式不消除,就会有无数个杨家的悲剧。巴金为了变现这种病态的家庭模式给下一代的戕害,在杨梦痴的刻画上着实独到:刚开始聪明清秀俨然一个公子形象,而后家败之后,迫于自己的惯有的大家族之下的骄傲和自尊,束缚于自己士大夫阶级的门面,他是一个浪子,无论再怎么悔恨,也无法摆脱一个没落家族的浪子形象。他的浪源于他的家族,源于病态的教育模式,他的浪更缘于封建士大夫阶级社会地位。而最终巴金选择了一种自我批判式的模式对杨梦痴和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批判,最终让他悔恨自己,否定自己,这样的批判来的更加有力度。
憩园里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是封建的悲剧,是大家族的悲剧,巴金批判,巴金鞭挞,巴金悲叹。但是巴金最后也留了一丝希望,小虎最终因为自己的不学无术和狂妄自大丢掉了生命,或许,这对于姚家是一个悲剧,但是巴金确实用死亡给了读者一种期许。
参考文献:
[1]胡勇《多角度多层面的诠释文学巴金——从“激流三部曲”到憩园》
[2]姚新勇《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
[3]巴金《憩园》
【关键词】:憩园;教育;悲剧
《憩园》是巴金后期的文学作品,他不同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澎湃和激昂,却像一条充满着悲哀的婉转的泪河,流淌着的是两个贵族家庭的扭曲的教育结构下留下的泪。故事用交叉的线索记述了杨家和姚家两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故事,充满着一股悲哀,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沉重。
巴金采用第一视角的方法,选择用“黎先生”来注视憩园里发生的一切,黎先生和读者一样,一样不了解憩园里发生的故事,他和读者有着一样的好奇,一样的感慨,一样的不可思议。读者通过“黎先生”的视角来了解这憩园,了解这姚家和杨家的故事。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因为“我”住在姚家,在文章的比例上看似是对姚家的记述很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却认为姚家是杨家的一个翻版和映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延展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姚家老爷姚国栋和杨家老爷杨梦痴的父亲。小虎和杨梦痴,这样的类比像是一种解不开的锁,像是一种轮回,是一种在憩园里无法逃脱的命运。此外,故事还采用着一种双层嵌套的模式,在黎先生目睹着憩园故事的同时,还进行着自己的故事创作,而这个“一个老车夫和瞎眼妇人”的故事也在随着黎先生在憩园里的所见所感进行着变動,本来希望有一抹悲情色彩创作的他在和昭华聊完以后却又想着给这些悲剧加上一点希望的因素。而且每当调查憩园受到挫折的时候写作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在姚家的经历也改变了小说创作的结局。但其实,看似只是在憩园里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相似的悲剧,但是仅仅是在憩园里吗?这样的悲剧为什么又会在憩园中上演?憩园里到底有着什么酝酿悲剧的因素,这样憩园里的悲剧到底还有着多少?
其实这不是姚杨两家的悲剧,这也不是单纯在憩园里上演的悲剧,而是一种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的悲剧。杨家老爷从小宠溺杨梦痴,最终造成他的吃喝嫖赌败光家业,然后还不思悔改,用掉自己妻子的嫁妆来换取另外一个女人的“陪伴”。他有着大家公子的自尊,不去大儿子给他找的工作,但是却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时候上街行窃。他的内心里有悔恨的影子划过但是却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改正。因为之前坐享其成的教育理念给了杨梦痴太过于优越的环境,离开了家族这把大伞,他没有自己遮风挡雨的能力,不要说挽救和振兴家族,但求杨家三子不败光家产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同样,起源的第二任主人姚国栋也十分宠爱,不,可以说是溺爱他的独子小虎。尽管小虎在小说里出现的次数不是特别多,但是读者却可以清晰的通过黎先生的眼睛看到小虎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公子哥形象的人物设定,也是杨梦痴的翻版:极好的家世,宠溺的环境,人性放肆的性格,嗜赌愛玩的性格。然而寒儿却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对比,父亲杨梦痴的堕落并没有导致寒儿的自暴自弃,家庭环境的窘迫也并没有摧毁寒儿坚韧的心灵,他相对于小虎就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努力的学习,温热的心灵,对父亲无限的包容和热爱,以及一颗敏感的善良的心。杨梦痴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小虎最终的结局是死亡。也许会有人说小虎还只是一个孩子,让他的结局是死亡未免太过于残忍。但是小虎的死亡却是一希望,在这种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势必在长大后会成为另一个杨梦痴,结果还是什么,我们可想而知,也许憩园会再次易主,也许姚家会彻底败落,也许小虎会流落街头,或许若杨梦痴和他都不死,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人一起在街头讨饭的情景。
杨家独宠杨梦痴,姚家独爱姚小虎,他们家族的财富并没有成为他们成功的跳板反而成为了他们的枷锁。在当时封建的社会制度下,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又出现在了多少的家庭中,昭华其实早就看透了一切,他害怕姚家变成第二个杨家,但是在那个没有女权的年代里,昭华能起到的作用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她是无力的,是悲哀的,是压抑的。不但如此,甚至于姚国栋也是压抑的,他不是不想教育,只是他迫于前妻的母亲的压力不敢管,他更加屈服于前妻后家的“权威”,因此他虽清醒小虎不能这样下去,但他也不能实施于行动,他有着许多的顾忌,顾忌着地位,顾忌着权力,顾忌着金钱,顾忌着大家族的笼罩,因此,在当时的那种大家族主义之下,他自身也无法做主。家族的权威者没有人敢挑战,无论是对还是错,而这种权威却造成的却是一种悲剧,是一种权威之下的慢慢酝酿,丝丝渗透的悲剧。
封建大家庭里物质的充溢使得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过着生活,最终慢慢失去谋生的能力,最终让自己的家庭走向败落。其实对于姚国栋来说,他的家庭条件好过黎先生,他也曾出国留样,受到过更加高等的教育,他有着一份看似风光体面的工作,有着祖宗留下的家业。但是,他却没有真材实料。只读了半年大学的黎先生出了6本书。但是作为教授和官员的姚国栋却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我们不得不说巴金在略带节制的文字里表现出一腔叹息。金钱和财富,教育上的包庇和护佑是对人性的腐蚀,大家族的家庭制度也是对下一代青年的枷锁。 同时在《憩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巴金对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问题似乎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有所提及。杨梦痴的父亲在临死的时候也充满了悔恨,最后他知道他的教育模式是错误的,只留下钱给子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俗话说的好“富不过三代”这是不无道理的,没有精神食粮,没有理想与道德的追求和培养,再多金钱上的给与都只是一具空壳,早晚都会使自己和家庭共同走向没落。
巴金在文章中层层剥笋般的揭示出杨家三子杨梦痴的故事,也展示了小虎的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形象,这两个相同教育方式下走出的孩子都缺失着在他文中提到的“在某些人看来极其渺茫,极其空虚的东西——理想和信仰。同时他用憩园里上演的两出悲剧鞭挞了旧的黑暗的制度,也暗示了如果封建制度的模式不消除,就会有无数个杨家的悲剧。巴金为了变现这种病态的家庭模式给下一代的戕害,在杨梦痴的刻画上着实独到:刚开始聪明清秀俨然一个公子形象,而后家败之后,迫于自己的惯有的大家族之下的骄傲和自尊,束缚于自己士大夫阶级的门面,他是一个浪子,无论再怎么悔恨,也无法摆脱一个没落家族的浪子形象。他的浪源于他的家族,源于病态的教育模式,他的浪更缘于封建士大夫阶级社会地位。而最终巴金选择了一种自我批判式的模式对杨梦痴和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批判,最终让他悔恨自己,否定自己,这样的批判来的更加有力度。
憩园里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是封建的悲剧,是大家族的悲剧,巴金批判,巴金鞭挞,巴金悲叹。但是巴金最后也留了一丝希望,小虎最终因为自己的不学无术和狂妄自大丢掉了生命,或许,这对于姚家是一个悲剧,但是巴金确实用死亡给了读者一种期许。
参考文献:
[1]胡勇《多角度多层面的诠释文学巴金——从“激流三部曲”到憩园》
[2]姚新勇《憩园:五四启蒙文学的一个转折性象征》
[3]巴金《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