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语法依据动词的形式和其与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将英语语态分为主动和被动。本文在剖析传统语法关于英语语态分类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以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重新审视英语语态,指出功能语法对英语语态的描述更正确合理。
关键词:传统语法;功能语法;英语语态
1. 引言
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经常碰到下列语言现象:
①The cat broke the glass.
②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he cat.
③The glass broke.
④The glass breaks easily
根据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学习者很容易分辨出①是主动语态,②是被动语态,③和④则是英语语态的特殊情况——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③和④是传统语法关于英语语态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这说明传统语法关于英语语态分类的描述是不全面,有瑕疵的。这引发了笔者对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分类的思考:
(1)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定义是什么?
(2)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是否合理?
(4)如果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的分类不合理,那么用什么语言学理论来对英语语态的分类进行描述会更加合理精确?
本文拟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2. 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分类的缺陷分析
2.1 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语态的定义,笔者参考了三本传统语法的代表性著作——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由英国著名语法学家Randolph Quirk等编写,其汉译本《英语语法大全》由苏州大学翻译)、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由英国著名语言学词典编纂者David Crystal编写,其汉译本《现代语言学词典》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翻译)和《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著名语法学家章振邦等编写)。
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一书中,语态的定义为“Voice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view the action of a sentence in either of two ways, without change in the facts reported.”(即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可以使我们从两种角度的任何一种来看句子中的动作,而所说的事实不变。)Randolph Quirk等人认为在分句中,英语语态分为主动和被动。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名词短语1+主动的动词短语+名词短语2
~名词短语2+被动的动词短语+(by 名词短语1)
(~表示结构之间的系统对应)
在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一书中,态是“对句子或小句结构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主要与动词相关,表达句子改变动词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而又不改变句子意义的方式。”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语态的语法主语同时是动作者,被动语态的语法主语是动作的目标,是动作的对象。两者在强调重点或风格上有所差别,但在事实内容上两者是相同的。
章振邦等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二版)一书中将态表述为“态,作为一个语法范畴,是表示主语和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动词形式。”英语动词主要有两种“态”:主动态和被动态。当主语为动作执行者即施动者时,动词用主动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动者,动词便用被动态。
三本权威著作对语态定义的表述虽略有差异,但所述的内容却基本一致,都强调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用来表明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实施者,动词为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受益者,动词则为被动语态。
2.2 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标准
基于上述关于“语态”定义的分析,笔者认为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语法层次:动词短语和分句。语态是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它主要由动词的形式变化表示;同时,它又是在句子或分句的范围内,需要考虑动词与语法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即语法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还是动作的承受者)。因此,笔者认为传统语法是从两个方面考虑英语语态的:动词的形式和谓语动词与语法主语的语义关系,换言之,形式和语义是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标准。
2.3 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合理性的质疑
语态的分类标准有两个,按统计原理,语态应有四类。而实际上,传统语法中语态只有主动和被动两类。显然,传统语法的这种分类是不全面的。笔者用下列表格的阐明传统语法在语态分类方面所存在的瑕疵。
主动语态(如①)和被动语态(如②)在英语中是存在的,但?1(即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和?2(即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所表示的情况在英语的句子中是否存在。在笔者所收集的语料中,?1和?2的情况都是存在的。?1表示的情况相对而言较多,如③到⑧的例句。
⑨是古英语中完成时的一种形式,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have+过去分词。⑩则是一些动词短语的习惯用法,用被动形式表主动意义。由此可见,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存在着诸多漏洞。
3. 功能语法中英语语态的分类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该理论先后经历了阶和范畴语法、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三个发展阶段。1985年,Halliday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汉译本《功能语法导论》)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进入了成熟阶段。
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Halliday强调语言学与人类学、文化和社会学的渊源关系,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他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Halliday这些功能抽象概括为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语义层。其中,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经验功能又根据语言用途被进一步划分为三个语义系统: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和归一度系统。为说明语态在功能语法中的地位,笔者用图1表示:
在功能语法中,语态是一个语义分析系统。Halliday认为,语态的划分标准是小句是否具有“施动性”这一语义特征。如果小句不具备这一特征,该小句则既非主动,也非被动,而是中动。带有施动性的小句在语态上是非中动或是施效性的。一个施效小句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如果施动者与主语重合,小句就是主动语态;如果中介和主语重合,小句就是被动语态。因此,在Halliday看来,意义是语态分类的标准,英语的语态又有三种:中动,主动和被动。Halliday对语态系统的描述如2图所示。
4. 功能语法的优越性——解释传统语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
上图中出现的中介和施动者是及物性系统中作格分析模式的功能成分。中介是作格分析中的核心语义成分,是任何过程得以实现的媒介。作格分析和及物分析是及物性系统的两种语义分析模式。作格分析关注的是造成某一过程的原因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因此过程中的参与者是施动者和中介;及物分析关注的是某一过程中的动作是否延及某个实体,该过程中的参与者只能是动作者和目标。在Halliday看来,两种分析模式是互补的关系。笔者对例句①、②、③所做的分析如下:
在对上述三个句子的作格分析中,glass始终是break这一过程发生的中介,语义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作格分析有效避免了及物分析中,glass既是例句①和②的目标,又是例句③的动作者的功能成分不一致的矛盾,也又对例句③这一现象的存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作格分析中,例句①中主语“the cat”的语义成分(即功能)为施动者,所以该句语态为主动语态;例句②中,主语“the glass”的语义成分为中介,施动者由附加语“by the cat”充当,故该句语态为被动语态;例句③中主语“the glass”为中介,该句中没有成分充当施动者,所以例句③为中动语态。
综上所述,及物性系统中的作格分析是区分英语语态的有力工具。根据Halliday的分类标准,笔者对例句④-⑩的语态进行了区分,如下表所示:
由于例句④-⑧中没有出现表示“施动性”这一语义特征的施动者,所以上述例句应为中动语态。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施动性”特征的“施动者”有时候是隐含的,如“The glass was broken.”这样的句子。例句⑨“Spring is come.”则涉及语法隐喻,“spring”这一抽象名词被隐喻为“有生命的生物”,是“施动者”,并且与主语重合,所以该句应为主动语态。例句⑩“Are you done with the book I lent you?”中,“you”是“施动者”,“the book”为“中介”,“be done with”虽为被动形式,但在功能语法中,仍为“主动语态”。
英语中做主语的除了施动者和中介外,还有范围和收益者。它涉及的内容则较为复杂,限于篇幅,笔者对这两种功能成分作主语的情况暂不考虑。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传统语法相比,以意义为核心的功能语法在语态解释方面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5. 结语
本文首先指出传统语法在英语语态分类方面无法解释的两种现象: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和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然后,运用功能语法中关于语态的分类标准分析英语语态,解释传统语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从而说明以意义为核心的功能语法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n.) [M]. London: 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2000.
[2]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3](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 沈家煊译. 现代语言学词典(第四版)[M].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7.
[4](英)伦道夫·夸克等编,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译. 英语语法大全[M]. 上海: 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黄国文,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5-21.
[7]章振邦等,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二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与艺术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关键词:传统语法;功能语法;英语语态
1. 引言
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经常碰到下列语言现象:
①The cat broke the glass.
②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he cat.
③The glass broke.
④The glass breaks easily
根据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学习者很容易分辨出①是主动语态,②是被动语态,③和④则是英语语态的特殊情况——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③和④是传统语法关于英语语态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这说明传统语法关于英语语态分类的描述是不全面,有瑕疵的。这引发了笔者对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分类的思考:
(1)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定义是什么?
(2)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是否合理?
(4)如果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的分类不合理,那么用什么语言学理论来对英语语态的分类进行描述会更加合理精确?
本文拟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2. 传统语法对英语语态分类的缺陷分析
2.1 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语态的定义,笔者参考了三本传统语法的代表性著作——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由英国著名语法学家Randolph Quirk等编写,其汉译本《英语语法大全》由苏州大学翻译)、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由英国著名语言学词典编纂者David Crystal编写,其汉译本《现代语言学词典》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翻译)和《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著名语法学家章振邦等编写)。
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一书中,语态的定义为“Voice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view the action of a sentence in either of two ways, without change in the facts reported.”(即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可以使我们从两种角度的任何一种来看句子中的动作,而所说的事实不变。)Randolph Quirk等人认为在分句中,英语语态分为主动和被动。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名词短语1+主动的动词短语+名词短语2
~名词短语2+被动的动词短语+(by 名词短语1)
(~表示结构之间的系统对应)
在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一书中,态是“对句子或小句结构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主要与动词相关,表达句子改变动词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而又不改变句子意义的方式。”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主动语态的语法主语同时是动作者,被动语态的语法主语是动作的目标,是动作的对象。两者在强调重点或风格上有所差别,但在事实内容上两者是相同的。
章振邦等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二版)一书中将态表述为“态,作为一个语法范畴,是表示主语和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动词形式。”英语动词主要有两种“态”:主动态和被动态。当主语为动作执行者即施动者时,动词用主动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动者,动词便用被动态。
三本权威著作对语态定义的表述虽略有差异,但所述的内容却基本一致,都强调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用来表明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主语是动作的实施者,动词为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受益者,动词则为被动语态。
2.2 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标准
基于上述关于“语态”定义的分析,笔者认为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语法层次:动词短语和分句。语态是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它主要由动词的形式变化表示;同时,它又是在句子或分句的范围内,需要考虑动词与语法主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即语法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还是动作的承受者)。因此,笔者认为传统语法是从两个方面考虑英语语态的:动词的形式和谓语动词与语法主语的语义关系,换言之,形式和语义是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标准。
2.3 传统语法对语态分类的合理性的质疑
语态的分类标准有两个,按统计原理,语态应有四类。而实际上,传统语法中语态只有主动和被动两类。显然,传统语法的这种分类是不全面的。笔者用下列表格的阐明传统语法在语态分类方面所存在的瑕疵。
主动语态(如①)和被动语态(如②)在英语中是存在的,但?1(即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和?2(即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所表示的情况在英语的句子中是否存在。在笔者所收集的语料中,?1和?2的情况都是存在的。?1表示的情况相对而言较多,如③到⑧的例句。
⑨是古英语中完成时的一种形式,在意义上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have+过去分词。⑩则是一些动词短语的习惯用法,用被动形式表主动意义。由此可见,传统语法对语态的分类存在着诸多漏洞。
3. 功能语法中英语语态的分类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该理论先后经历了阶和范畴语法、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三个发展阶段。1985年,Halliday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汉译本《功能语法导论》)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进入了成熟阶段。
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Halliday强调语言学与人类学、文化和社会学的渊源关系,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他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Halliday这些功能抽象概括为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的语义层。其中,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经验功能又根据语言用途被进一步划分为三个语义系统:及物性系统、语态系统和归一度系统。为说明语态在功能语法中的地位,笔者用图1表示:
在功能语法中,语态是一个语义分析系统。Halliday认为,语态的划分标准是小句是否具有“施动性”这一语义特征。如果小句不具备这一特征,该小句则既非主动,也非被动,而是中动。带有施动性的小句在语态上是非中动或是施效性的。一个施效小句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如果施动者与主语重合,小句就是主动语态;如果中介和主语重合,小句就是被动语态。因此,在Halliday看来,意义是语态分类的标准,英语的语态又有三种:中动,主动和被动。Halliday对语态系统的描述如2图所示。
4. 功能语法的优越性——解释传统语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
上图中出现的中介和施动者是及物性系统中作格分析模式的功能成分。中介是作格分析中的核心语义成分,是任何过程得以实现的媒介。作格分析和及物分析是及物性系统的两种语义分析模式。作格分析关注的是造成某一过程的原因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因此过程中的参与者是施动者和中介;及物分析关注的是某一过程中的动作是否延及某个实体,该过程中的参与者只能是动作者和目标。在Halliday看来,两种分析模式是互补的关系。笔者对例句①、②、③所做的分析如下:
在对上述三个句子的作格分析中,glass始终是break这一过程发生的中介,语义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作格分析有效避免了及物分析中,glass既是例句①和②的目标,又是例句③的动作者的功能成分不一致的矛盾,也又对例句③这一现象的存在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作格分析中,例句①中主语“the cat”的语义成分(即功能)为施动者,所以该句语态为主动语态;例句②中,主语“the glass”的语义成分为中介,施动者由附加语“by the cat”充当,故该句语态为被动语态;例句③中主语“the glass”为中介,该句中没有成分充当施动者,所以例句③为中动语态。
综上所述,及物性系统中的作格分析是区分英语语态的有力工具。根据Halliday的分类标准,笔者对例句④-⑩的语态进行了区分,如下表所示:
由于例句④-⑧中没有出现表示“施动性”这一语义特征的施动者,所以上述例句应为中动语态。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施动性”特征的“施动者”有时候是隐含的,如“The glass was broken.”这样的句子。例句⑨“Spring is come.”则涉及语法隐喻,“spring”这一抽象名词被隐喻为“有生命的生物”,是“施动者”,并且与主语重合,所以该句应为主动语态。例句⑩“Are you done with the book I lent you?”中,“you”是“施动者”,“the book”为“中介”,“be done with”虽为被动形式,但在功能语法中,仍为“主动语态”。
英语中做主语的除了施动者和中介外,还有范围和收益者。它涉及的内容则较为复杂,限于篇幅,笔者对这两种功能成分作主语的情况暂不考虑。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传统语法相比,以意义为核心的功能语法在语态解释方面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5. 结语
本文首先指出传统语法在英语语态分类方面无法解释的两种现象:主动形式表示被动含义和被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然后,运用功能语法中关于语态的分类标准分析英语语态,解释传统语法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从而说明以意义为核心的功能语法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n.) [M]. London: 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2000.
[2]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3](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 沈家煊译. 现代语言学词典(第四版)[M].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7.
[4](英)伦道夫·夸克等编,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译. 英语语法大全[M]. 上海: 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黄国文,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1):15-21.
[7]章振邦等,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二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语言与艺术系,河南 三门峡 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