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做《心理访谈》节目之后,从别人身上似乎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她之前做过的《新闻调查》相比,这个节目让她感觉到真的在帮助别人。
在采访间歇拍照的时候,张小琴换上了一件深灰色晚礼服,佩戴着中东带回的银饰,高贵而儒雅,就像观众对她主持风格的评价一样,随意又不失庄重,亲切又不失原则,淡淡的说,微微的笑,让人觉得离她很近。2001年获得第五届“金话筒奖”的时候,张小琴也是穿着这件礼服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年获得“金话筒奖”的还有水均益、董倩、董卿等10位主持人。
“如果有一种不安,像光与云影似的掠过你的行为与一切工作,你不要恐惧。你必须想,那是有些事在你身边发生了,那是生活没有忘记你,它把你握在手中……”,这段话源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是张小琴读研究生时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这段话她至今记得。
在她书房的最显眼处,摆放着摄影家吕楠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画面中的人物永远是平静的,有担当的,承受着自然给予的一切,张小琴叹了口气说,“人要认命就比较幸福,我还是挺惜福的。”
在做《心理访谈》节目之后,从别人身上似乎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她之前做过的《新闻调查》相比,这个节目让她感觉到真的在帮助别人,靠主持人和专家的力量,当事人本身获得了领悟,三种不同力量的碰撞、交流,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这么快,张小琴用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化解更多的心结,在节目里遇到一对互不向让的母女之后,张小琴在博客里写下了《好可怕的“正确”》,母亲自以为是正确,确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提到那些喜欢骑马、瑜伽的精英人士,张小琴说挺欣赏这样生活的人,调侃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挺会考试,永远第一,甚至到大学,也是全年级总分第一,不知道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没事的时候看点闲书,专业之外的宗教、哲学书和小说,就很快乐。
17岁的女儿显然对妈妈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她热爱动漫,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上动漫网站,看动漫书籍,每每问起学习上的事情,她会立马就不高兴起来,张小琴说,“如果她愿意持续这个兴趣下去,也强求不了”。
女儿至今不喜欢打羽毛球,原因是4岁的时候,一次和妈妈去外面打球,由于握拍子的方式不太正确,妈妈硬要纠正她,最后也没有纠正过来,后来干脆就再也不打了。对于这件事情,张小琴一直很后悔,有一天,看到一个爸爸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打羽毛球,小女孩握球拍的姿势也不正确,而那位父亲并没有去纠正她,只是快乐地打球。张小琴笑着说,“从此之后我失去了和女儿一起打球的乐趣了。”如果一个孩子是棵桃树,许多父母却拼命地要把这棵桃树变成李树,而李树的父母又偏偏要把它变成一棵桃树,张小琴说,“假如你的孩子是个桃树,就让他长成桃树吧,你也开心,他也开心。”
王朔在《心理访谈》节目里反复质问自己的妈妈,“我杀了人,你会把我交出去吗?”“你要去自首!”,妈妈的回答始终是坚定而正确的,在张小琴看来,这是一种可怕的“正确”,两代人的;中突就在这种正确中产生,而本应该有更加亲情化的交流和沟通。
在《孟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来问孟子,“假如舜的父亲杀了人,被抓起来了,舜该怎么办?”孟子说,“舜不应该干涉法律,但是之后舜会扔掉天下,就像扔掉一个破鞋子一样,与父亲逃到海边,两个人从此过上了愉快的生活。”张小琴愿意始终相信爱的力量,它能够超越所有偏见和世俗的藩篱,抵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彼岸,过一种真正智慧的人生。
“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很积德的节目,可以确确实实帮许多人”
《领驭》:《心理访谈》作为中国第一档电视心理节目,把心理咨询的过程搬到电视上,对观众会有哪些影响?
张小琴:起码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种方式,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寻求帮助,至于这种帮助是否奏效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不确定的。人们开始知道,人的心理是可能出现麻烦的,有可能通过心理的方式来解决,很多困难和本不该有的痛苦,如果早一点知道有这样一种方式的话,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很积德的节目,可以确确实实帮许多人,其他人在看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问题会有所领悟。
我曾经采访过特别胖的人,一辈子唯一的事业就是减肥,自己的一生好像都毁在这个重量上面了,他想如果能减下去,我就干这个去,我就干那个去,我早成功了,结果他一辈子都在对付这件事,而错过了许多他本来可以做的事情,最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痛苦,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那些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把失败、痛苦、恋爱、事业全部归结为这一个原因上。如果他早点把这块石头扔掉,可能其他石头早就搬开了。通过我们的帮助,把他的视野打开,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可做,可能他的生活就完全变化了,而之前他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把这块石头扔掉。
《领驭》:在录节目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访谈时干预失败的情况?
张小琴: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在心理学上讲对当事人产生一种“扰动”,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影响,只不过有些影响显著一些。
有一次一个母亲和孩子上我们节目,也许一方没有太多领悟,但是孩子获得了很大支持,回去之后她们的生活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你不对它施加某种力量,她们总是在以前的模式里面,假如没有这种力量,她们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几乎没有可能改变。
《领驭》:你对王朔和姜文内心的分析十分有意思,这种分析源于一种心理学的方法,还是一种经验?
张小琴:还不能算是心理分析,只能算作文学评论,但是我跟着节目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原则,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可能对他们的分析上有一些帮助。我以前学文学,与心理学一样,都是去认识人,懂得人。
“整个一生的过程是很开心的,而最后他是不是真正成功,也许并不重要。”
《领驭》:年轻人很容易迷失自我,你认为年轻人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物?
张小琴:我在清华大学接手07级的班主任,几乎和每个人都聊了一遍,从小考大学是一个目标,之后是找一份好工作,挣很多钱,买房买车,甚至有的孩子,他告诉我说想当个白领,具体干什么就不知道了。我们的父母、老师,没有更多的去告诉他们,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然后让他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看过美国一个节目《i hate myjob》,帮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有一个人是个律师,但他的理想是要做一个改装摩托车的人,如果按照平常的理解,人应该往高处走。但是如果你就喜欢改装摩托车这件事情,又有 什么不好,在中国,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孩子问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当他发现自己有一个长期稳固的兴趣要去做什么,人人都可能是天才,在一个快乐的状态下生活。即便他没有达到一个职业的顶峰,但一生在从事他喜欢的事情,整个一生的过程是很开心的,而最后他是不是真正成功,也许并不重要。
《领驭》:你多次在节目里提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你认为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张小琴:其实做父母本来不需要什么知识,小猫小狗都会做父母,现在很多人觉得做父母是很难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被很多东西所扭曲了,如果每个人都让自己的孩子向着天性发展,其实孩子自然就会有一个好的生长,就像树一样,他一定会向上长的,他探索未知,他好奇,很小的小孩子,你夸夸他,他就美得不行,他就会把一个动作拼命地重复好多遍,这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一直都存在。
由于现在一些父母急功近利的要求和愿望,导致孩子的天性没办法释放,还需要帮着这些父母把它扭转回来,你发自内心爱你的孩子,他能感觉到你的爱,如果你真的爱他的话,当孩子弹出几个音符来,你还会用筷子去敲他的手指头吗,为什么做父母的人会变得像魔鬼一样,本来玩得很开心,你却拿个筷子去敲他。你太想让他成功了,希望他一点错误都不犯的成为你所期待的样子,达不到的时候你就去否定他、压制他,甚至摧残他。父母太自私了,你自己想他成为什么样子,他就要成为什么样子,如果他没成为你想他成为的样子,你就生气、痛苦,你的情绪上来就要打他、骂他,干嘛他要成为你想他成为的样子呢。
《领驭》:在《心理访谈》节目里,主持人表面看来是个不太显眼的角色,你怎么看?
张小琴: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就像椅子腿一样,如果没有,这个椅子会塌,可能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一定会注意到。主要是推动节目的发展,保持一种节奏,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可能来访者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持人来找一条路往下走,但是一旦上了轨道之后,上面走的就只剩下专家和被访者了。
《领驭》:李子勋提出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先有的忧郁症这个词,再有的忧郁症患者。你怎么理解?
张小琴:很多地方在提建构,“9·11”给美国建构了一个敌人,最后它真的有了一个敌人,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叫“医学院大一学生综合症”,刚开始学医学理论的时候,看到的哪种毛病都觉得自己身上有,现在大家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力量,包括我们说话和电视语言。
我在节目中提到过要与忧郁情绪和谐相处,不要很快给自己戴上忧郁症的帽子,一旦你戴上这个帽子之后,你就会按照忧郁症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越看自己越像,而且你的躯体也会配合着发展出很多你所需要的症状。
“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时还要有能力去体会出那个好来,我们更重视前一部分,虽然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领驭》:面对困难。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
张小琴:知难而进与知难而退其实要辨证的来看,既要学会进取,也要学会放弃,当你觉得这个困难是你有能力克服的,就应该鼓起勇气去克服它,如果它是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比如肥胖、身高,类似这样的困难就不要去克服了。有些困难是别人能克服,而你不一定克服得了的,迂回也是一种办法,我们的文化侧重于让人知难而进,要看不同的情况,比较自己付出的代价与要达成的目的之间是种什么样的关系,一定要明智。
《领驭》:目前中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变化太快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张小琴:好多人都不是特别在意自己拥有的东西,倒是特别在意自己没有的东西,前不久我去了坝上草原,到一个农家做客,我们在一个山坡上往下看的时候,看见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叫蛤蟆坝,许多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这里,在一个很小的山沟里,像一个世外桃源,有河流穿村而过,四周有牛,马和围栏,鸭子、鹅在随便走,没有人管它们,到了傍晚这些动物就自己回家了,但是我们去了之后,碰到了住在那里的一家人,其中一个孩子名字叫还有,我们问他,“还有,长大了要干什么呀”,还有就光傻笑,他爷爷就说,“就当个农民吧”,他们家生活挺困难的,房子都裂开了缝,全家就靠爷爷和奶奶支撑,老远看到这个小村庄的时候,你觉得是特别美好的,但当你进到里面发现里面人的生活状态却是非常艰难的,如果你让还有的爷爷设想一个桃花源,也许没准就是我们的生活处境。我们心中的桃花源是他那里,而他心中的桃花源却是在我们这儿,为什么我们不把自己的生活当成是桃花源呢。
在奋斗和拼搏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要有一种接受,珍惜你拥有的福分,我有多大的福分能够过上今天这样的生活,可能《心理访谈》收视率不是那么高,作为主持人名气也不是那么大,可是你反过来想想,凭什么你要有这么大的福气。你有福气做这样一个节目,有福气在清华大学当一个老师,难道还觉得你的福气不够吗。
《领驭》: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大众读物《钝感力》的大受欢迎,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内心诉求?
张小琴:干嘛要对自己划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我们多年来提倡的要敏锐,要不停的进取、奋斗,强调这些东西特别多的时候,有另一种声音出来强调另外一种能力当然是很好的。
许三多寄托了许多人的梦想,虽然我们是聪明的,但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精明的,一个很老实、很厚道,不懂得钻营的人,靠一己奋斗的力量,可以获得成功,当然是所有人所期望的。许三多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傻到王宝强那种程度,也依然有一条路可以走成功,给了大家一种底线,没有投机钻营的本事,没有避免一切麻烦的能力,也依然有成功的可能。
《领驭》:谈谈你生活中最能体现生活的智慧的一件事情?
张小琴:一次我、女儿和婆婆一起吃饭,女儿非要用三根筷子吃饭,我们也没有管她,最后我告诉她三根筷子不好夹菜,她就跟我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当时那顿饭是婆婆做的,我突然发现菜里有半个西红柿没切开,婆婆就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把挺琐碎的生活过得很精彩,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这是一种能力,需要想象力。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时还要有能力去体会出那个好来,我们更重视前一部分,虽然它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在采访间歇拍照的时候,张小琴换上了一件深灰色晚礼服,佩戴着中东带回的银饰,高贵而儒雅,就像观众对她主持风格的评价一样,随意又不失庄重,亲切又不失原则,淡淡的说,微微的笑,让人觉得离她很近。2001年获得第五届“金话筒奖”的时候,张小琴也是穿着这件礼服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年获得“金话筒奖”的还有水均益、董倩、董卿等10位主持人。
“如果有一种不安,像光与云影似的掠过你的行为与一切工作,你不要恐惧。你必须想,那是有些事在你身边发生了,那是生活没有忘记你,它把你握在手中……”,这段话源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是张小琴读研究生时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这段话她至今记得。
在她书房的最显眼处,摆放着摄影家吕楠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画面中的人物永远是平静的,有担当的,承受着自然给予的一切,张小琴叹了口气说,“人要认命就比较幸福,我还是挺惜福的。”
在做《心理访谈》节目之后,从别人身上似乎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她之前做过的《新闻调查》相比,这个节目让她感觉到真的在帮助别人,靠主持人和专家的力量,当事人本身获得了领悟,三种不同力量的碰撞、交流,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这么快,张小琴用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化解更多的心结,在节目里遇到一对互不向让的母女之后,张小琴在博客里写下了《好可怕的“正确”》,母亲自以为是正确,确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我提到那些喜欢骑马、瑜伽的精英人士,张小琴说挺欣赏这样生活的人,调侃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挺会考试,永远第一,甚至到大学,也是全年级总分第一,不知道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没事的时候看点闲书,专业之外的宗教、哲学书和小说,就很快乐。
17岁的女儿显然对妈妈的生活并不感兴趣,她热爱动漫,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上动漫网站,看动漫书籍,每每问起学习上的事情,她会立马就不高兴起来,张小琴说,“如果她愿意持续这个兴趣下去,也强求不了”。
女儿至今不喜欢打羽毛球,原因是4岁的时候,一次和妈妈去外面打球,由于握拍子的方式不太正确,妈妈硬要纠正她,最后也没有纠正过来,后来干脆就再也不打了。对于这件事情,张小琴一直很后悔,有一天,看到一个爸爸带着自己的女儿在打羽毛球,小女孩握球拍的姿势也不正确,而那位父亲并没有去纠正她,只是快乐地打球。张小琴笑着说,“从此之后我失去了和女儿一起打球的乐趣了。”如果一个孩子是棵桃树,许多父母却拼命地要把这棵桃树变成李树,而李树的父母又偏偏要把它变成一棵桃树,张小琴说,“假如你的孩子是个桃树,就让他长成桃树吧,你也开心,他也开心。”
王朔在《心理访谈》节目里反复质问自己的妈妈,“我杀了人,你会把我交出去吗?”“你要去自首!”,妈妈的回答始终是坚定而正确的,在张小琴看来,这是一种可怕的“正确”,两代人的;中突就在这种正确中产生,而本应该有更加亲情化的交流和沟通。
在《孟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跑来问孟子,“假如舜的父亲杀了人,被抓起来了,舜该怎么办?”孟子说,“舜不应该干涉法律,但是之后舜会扔掉天下,就像扔掉一个破鞋子一样,与父亲逃到海边,两个人从此过上了愉快的生活。”张小琴愿意始终相信爱的力量,它能够超越所有偏见和世俗的藩篱,抵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彼岸,过一种真正智慧的人生。
“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很积德的节目,可以确确实实帮许多人”
《领驭》:《心理访谈》作为中国第一档电视心理节目,把心理咨询的过程搬到电视上,对观众会有哪些影响?
张小琴:起码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种方式,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寻求帮助,至于这种帮助是否奏效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不确定的。人们开始知道,人的心理是可能出现麻烦的,有可能通过心理的方式来解决,很多困难和本不该有的痛苦,如果早一点知道有这样一种方式的话,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节目是一个很积德的节目,可以确确实实帮许多人,其他人在看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问题会有所领悟。
我曾经采访过特别胖的人,一辈子唯一的事业就是减肥,自己的一生好像都毁在这个重量上面了,他想如果能减下去,我就干这个去,我就干那个去,我早成功了,结果他一辈子都在对付这件事,而错过了许多他本来可以做的事情,最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痛苦,因为他面对的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那些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把失败、痛苦、恋爱、事业全部归结为这一个原因上。如果他早点把这块石头扔掉,可能其他石头早就搬开了。通过我们的帮助,把他的视野打开,看看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可做,可能他的生活就完全变化了,而之前他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把这块石头扔掉。
《领驭》:在录节目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访谈时干预失败的情况?
张小琴: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在心理学上讲对当事人产生一种“扰动”,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影响,只不过有些影响显著一些。
有一次一个母亲和孩子上我们节目,也许一方没有太多领悟,但是孩子获得了很大支持,回去之后她们的生活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你不对它施加某种力量,她们总是在以前的模式里面,假如没有这种力量,她们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几乎没有可能改变。
《领驭》:你对王朔和姜文内心的分析十分有意思,这种分析源于一种心理学的方法,还是一种经验?
张小琴:还不能算是心理分析,只能算作文学评论,但是我跟着节目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原则,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可能对他们的分析上有一些帮助。我以前学文学,与心理学一样,都是去认识人,懂得人。
“整个一生的过程是很开心的,而最后他是不是真正成功,也许并不重要。”
《领驭》:年轻人很容易迷失自我,你认为年轻人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热爱的事物?
张小琴:我在清华大学接手07级的班主任,几乎和每个人都聊了一遍,从小考大学是一个目标,之后是找一份好工作,挣很多钱,买房买车,甚至有的孩子,他告诉我说想当个白领,具体干什么就不知道了。我们的父母、老师,没有更多的去告诉他们,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到底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然后让他成为这样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看过美国一个节目《i hate myjob》,帮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有一个人是个律师,但他的理想是要做一个改装摩托车的人,如果按照平常的理解,人应该往高处走。但是如果你就喜欢改装摩托车这件事情,又有 什么不好,在中国,没有太多的机会让孩子问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当他发现自己有一个长期稳固的兴趣要去做什么,人人都可能是天才,在一个快乐的状态下生活。即便他没有达到一个职业的顶峰,但一生在从事他喜欢的事情,整个一生的过程是很开心的,而最后他是不是真正成功,也许并不重要。
《领驭》:你多次在节目里提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你认为父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张小琴:其实做父母本来不需要什么知识,小猫小狗都会做父母,现在很多人觉得做父母是很难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被很多东西所扭曲了,如果每个人都让自己的孩子向着天性发展,其实孩子自然就会有一个好的生长,就像树一样,他一定会向上长的,他探索未知,他好奇,很小的小孩子,你夸夸他,他就美得不行,他就会把一个动作拼命地重复好多遍,这种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一直都存在。
由于现在一些父母急功近利的要求和愿望,导致孩子的天性没办法释放,还需要帮着这些父母把它扭转回来,你发自内心爱你的孩子,他能感觉到你的爱,如果你真的爱他的话,当孩子弹出几个音符来,你还会用筷子去敲他的手指头吗,为什么做父母的人会变得像魔鬼一样,本来玩得很开心,你却拿个筷子去敲他。你太想让他成功了,希望他一点错误都不犯的成为你所期待的样子,达不到的时候你就去否定他、压制他,甚至摧残他。父母太自私了,你自己想他成为什么样子,他就要成为什么样子,如果他没成为你想他成为的样子,你就生气、痛苦,你的情绪上来就要打他、骂他,干嘛他要成为你想他成为的样子呢。
《领驭》:在《心理访谈》节目里,主持人表面看来是个不太显眼的角色,你怎么看?
张小琴: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就像椅子腿一样,如果没有,这个椅子会塌,可能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不一定会注意到。主要是推动节目的发展,保持一种节奏,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可能来访者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主持人来找一条路往下走,但是一旦上了轨道之后,上面走的就只剩下专家和被访者了。
《领驭》:李子勋提出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先有的忧郁症这个词,再有的忧郁症患者。你怎么理解?
张小琴:很多地方在提建构,“9·11”给美国建构了一个敌人,最后它真的有了一个敌人,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叫“医学院大一学生综合症”,刚开始学医学理论的时候,看到的哪种毛病都觉得自己身上有,现在大家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力量,包括我们说话和电视语言。
我在节目中提到过要与忧郁情绪和谐相处,不要很快给自己戴上忧郁症的帽子,一旦你戴上这个帽子之后,你就会按照忧郁症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越看自己越像,而且你的躯体也会配合着发展出很多你所需要的症状。
“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时还要有能力去体会出那个好来,我们更重视前一部分,虽然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领驭》:面对困难。人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心态?
张小琴:知难而进与知难而退其实要辨证的来看,既要学会进取,也要学会放弃,当你觉得这个困难是你有能力克服的,就应该鼓起勇气去克服它,如果它是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比如肥胖、身高,类似这样的困难就不要去克服了。有些困难是别人能克服,而你不一定克服得了的,迂回也是一种办法,我们的文化侧重于让人知难而进,要看不同的情况,比较自己付出的代价与要达成的目的之间是种什么样的关系,一定要明智。
《领驭》:目前中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变化太快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张小琴:好多人都不是特别在意自己拥有的东西,倒是特别在意自己没有的东西,前不久我去了坝上草原,到一个农家做客,我们在一个山坡上往下看的时候,看见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叫蛤蟆坝,许多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这里,在一个很小的山沟里,像一个世外桃源,有河流穿村而过,四周有牛,马和围栏,鸭子、鹅在随便走,没有人管它们,到了傍晚这些动物就自己回家了,但是我们去了之后,碰到了住在那里的一家人,其中一个孩子名字叫还有,我们问他,“还有,长大了要干什么呀”,还有就光傻笑,他爷爷就说,“就当个农民吧”,他们家生活挺困难的,房子都裂开了缝,全家就靠爷爷和奶奶支撑,老远看到这个小村庄的时候,你觉得是特别美好的,但当你进到里面发现里面人的生活状态却是非常艰难的,如果你让还有的爷爷设想一个桃花源,也许没准就是我们的生活处境。我们心中的桃花源是他那里,而他心中的桃花源却是在我们这儿,为什么我们不把自己的生活当成是桃花源呢。
在奋斗和拼搏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要有一种接受,珍惜你拥有的福分,我有多大的福分能够过上今天这样的生活,可能《心理访谈》收视率不是那么高,作为主持人名气也不是那么大,可是你反过来想想,凭什么你要有这么大的福气。你有福气做这样一个节目,有福气在清华大学当一个老师,难道还觉得你的福气不够吗。
《领驭》: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大众读物《钝感力》的大受欢迎,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内心诉求?
张小琴:干嘛要对自己划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我们多年来提倡的要敏锐,要不停的进取、奋斗,强调这些东西特别多的时候,有另一种声音出来强调另外一种能力当然是很好的。
许三多寄托了许多人的梦想,虽然我们是聪明的,但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精明的,一个很老实、很厚道,不懂得钻营的人,靠一己奋斗的力量,可以获得成功,当然是所有人所期望的。许三多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即便我们每个人都傻到王宝强那种程度,也依然有一条路可以走成功,给了大家一种底线,没有投机钻营的本事,没有避免一切麻烦的能力,也依然有成功的可能。
《领驭》:谈谈你生活中最能体现生活的智慧的一件事情?
张小琴:一次我、女儿和婆婆一起吃饭,女儿非要用三根筷子吃饭,我们也没有管她,最后我告诉她三根筷子不好夹菜,她就跟我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当时那顿饭是婆婆做的,我突然发现菜里有半个西红柿没切开,婆婆就说,“你们懂什么,这是艺术”,把挺琐碎的生活过得很精彩,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这是一种能力,需要想象力。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同时还要有能力去体会出那个好来,我们更重视前一部分,虽然它不过就是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