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才轻德”倾向,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显得尤为必要。关注高校学生的道德现状,引出影响德育教育的因素分析,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德育教育;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38-02
  德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要接受的必修课程,但随着受教育层次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道德现状
  教育部发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联合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大部分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对生活充满信心,但也有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信仰迷失,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亟待改进。
  大学生道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德育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现实指导性。在对“德育教育满意程度”的调查中,52.27%的学生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对“两课”、报告、政治学习的喜欢程度均在10%以下。
  第二,大学生信仰混乱,没有树立一个科学的信仰体系。 信仰个人奋斗的比例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40.88%。在对有信仰,信仰什么的调查中,有24.74%的学生有宗教信仰。
  第三,信仰的功能或作用。在此项调查中47.2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是“寻找精神寄托”。
  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调查中,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功利意识浓厚。但“公私兼顾”和“合理的利己主义”被大多数人认同。损人利己太不道德,大公无私则可望不可及,最好是公私兼顾,利己不损人。
  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政治教育为主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效指导,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混乱。
  二 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德才兼备,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竞争的职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怕困难与挫折的创业心理品质,这正是德育的目标之一;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上来看,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情感、领会职业责任与意义,形成对未来职业的情趣与爱好,形成积极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同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来看,分析自身条件、确定职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和制订实现措施等四个步骤,本身就是一个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树立目标和理想,并落实到自身素质提高上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是不言而喻的。在帮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但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全面展开,而且有利于这些德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德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符合当前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下,大学生不仅是知识技能整体水平下降,而且道德水平也形成滑坡。国内著名的民营重工业龙头企业三一集团,每年需要招收技术工人1000多名。该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指出,“从往年的情况看,这些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最重要的是很多毕业生不能吃苦,还动不动就有情绪,不能接受批评。有新来的毕业生挨了批评后就自动辞职。”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应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依据行业、企业的特点进行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3 适应当前大学生德育形势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的日益泛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的他们往往个性张扬,甚至是盲目地张扬。这些都使得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艰巨,开发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的德育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承担了职业指导有关“教育”的任务,而且有所拓展,有所提升。例如,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珍惜时间的理念,以及“我能成功”的教育和从职业的角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侧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形成能力、得到感悟,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别强调的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因此,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其内在的要求,也是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
  三 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1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说理教育、情感陶冶、实际锻炼等传统的德育方法,而是通过过程指导、“意义引领”以及由各种传统方法派生出来的边缘方法展开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一个模拟或者真实的职业生活当中,只有现实的职业环境才能将职业倾向、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不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比如开展“求职面试模拟”活动,从面试形式的设定,到不同环节内容的考察,学生通过亲临其境的体验,感受着面试现场的紧张气氛,领悟着企业中的职业规范和组织文化。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行为习惯等等。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
  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社会,以致于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种种不利于就业和创业的价值取向。比如:要求过急的急躁倾向、脱离实际的自大倾向、互相攀比的观望倾向、缺乏主见的依赖倾向、害怕竞争的保守倾向和确定单位后的懒散倾向等等。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对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环境、生涯规划、制订行动方案、评估与调整等。大学生要想全面、清楚地了解自我,必定是通过主动体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融入社会,只有在体验、实践和融入职业生活中,才能有所感悟和提升,学生也只有通过职业生活的到得体验才能学会如何准备过一种有道德的职业生活,才能真正感悟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出现又暴露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品质水平低下的事实。比如,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会出现自卑、虚荣、怯懦和从众等心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既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心理品质的培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为此,要通过长期的努力使学生具备以下优良的心理品质:谦虚礼貌,有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在感情和理智发生冲突时,能用理智战胜感情冲动,坚持自己的奋斗方向;意志坚定,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竞争,积极进取,百折不饶。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生涯规划着力于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培养和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教育,它是围绕处于职业准备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展开的教育,因而德育内容主要以职业道德为主。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考察越来越全面,技能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种形式的专业心理测试,以考察其所招聘人员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德”和“才”二者之中,企业招聘越来越注重前者。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理由是“三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员工的技能问题,而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冲突则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其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组织大学生去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了解职场生活、规章制度、职业精神等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职场生活来潜移默化地培养诸如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等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断完善、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寓思想教育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就能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十三五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性、技术性、服务性,能够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备创造较好的条件。高职院校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融入人文教育到专业教育中;构建职教联盟及职教立交桥;奋力发展继续教育等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 终身教育;高职院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进程的加快,以强化发展老龄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养老事业,這点无论是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还是在政府的职能范围内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老龄产业在发展中容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不能一味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应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
大学课堂有问无答已成普遍现象,大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对课堂活动持有掌控权,对课堂问题负有有更大的责任。大学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校里首要的
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具有研究对象的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对学生来说应该
[摘 要] 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毕业设计过程需要和教学规律,用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合理地制定毕业设计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改进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因素。本文从一系列促进毕业论文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措施共六个方面探讨了生物科学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根据生物科学类专业的特点,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研究探索
[摘 要] 基于激励理论并对奖学金的概念进行拓展,通过分析奖学金的种类应该如何设置、申报奖学金应该符合怎样的条件、奖励方式的多元化该如何实现、怎样规范奖学金的申报及发放过程这些方面,最终论证了激励理论在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有哪些合理的层面。对高校的奖学金制度该如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奖学金制度;激励理论;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活动。儿童应是生活中的儿童,是天真烂漫、幼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实施爱心教育能够大大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名优秀的辅导员,不仅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