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甜菜是中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也是吉林省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作物,在此讲解一下甜菜种植技术及防病虫害要点。
关键词:整地;定苗;蛇眼病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6—1
1 整地、施肥、播种
(1)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ɡ/㎏,碱解氮60㎎/㎏,速效磷10㎎/㎏,速效钾170㎎/㎏,亩秋压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以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上等沙壤土较好,忌重茬。
(2)播前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捡净残膜根茬。地块头年进行夏翻晒或秋耕冬灌,春季适墒时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后待播。
(3)品种选择:选用良种,主要选用高产、高糖品种,主栽品种为kws9400、kws9103、kws2409。种子要求经过精选并药剂处理。种子在播前用“3911”乳油0.8~1公斤加水60公斤搅匀,喷洒于100公斤碾好的甜菜种子充分翻拌,用破旧麻袋或薄膜盖好,每隔4~6小时翻拌一次,焖24~36小时,取出晾干,待播。小麦主推品种永良4号,巴优1号,达配临优2号。饲用甜菜品种主推德国FF10000,海神(丹麦)达配内饲5号。
(4)播种期:小麦在3月25日前播完,小麦用种量16~20公斤/亩。饲用甜菜4月20日以前播完,播种量进口品种0.3~0.35公斤/亩,本地品种1.5~2公斤/亩。
(5)带型:采用10.9尺机收带型,小麦21行,占地6尺,小麦行距0.3尺,实际占地0.55亩,带种肥磷酸二铵20公斤/亩。饲用甜菜4行,占地4.9尺,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4尺,小行0.9尺,株距0.9尺,饲用甜菜距小麦间距0.6尺,亩留苗2446株,播前深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亩。
2 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除草:在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幼苗显行后结合间苗浅中耕,第二次定苗后进行深中耕,第三次在头水前进行,中耕要求表土松散,不伤膜,不压苗,田间无杂草。
(2)定苗:采取一片真叶间苗,2~3片真叶定苗,株距要求22厘米,去除病弱苗,留壮苗、健苗,不留双苗。
(3)水肥管理:小麦浇头水时(5月上旬)给小麦施尿素10~15公斤/亩或硝铵15~20公斤/亩。头水后用2.4D丁酯60克,对水30公斤或选取用巨星除草剂每亩1克,加适量洗衣粉溶后兑水30公斤,麦后内喷雾除草。此时甜菜正是幼苗期,一对真叶时疏苗,每穴留4~5苗,两对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3苗,7~9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苗。在小麦浇3水时给饲用甜菜追肥尿素10~15公斤/亩,硝铵15~20公斤/亩。
(4)后期管理:追肥:在头水前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5公斤,对局部苗期差的地段,在二水前适量补尿素。灌水:甜菜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5月底到6月上旬进头水。7月中上旬灌第二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水。加强田间管理:7~8月份当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采用每亩地粉锈宁60克或多菌灵100克对水喷雾,每个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目前在甜菜地膜覆盖栽培上还没有较好的除草剂。当覆膜后,杂草滋生可能加速,可采取用土压膜及膜下杂草,有抑制杂草的作用。危害甜菜后期害虫主要是甘蓝夜盗,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对甘蓝夜盗要在六月中、下旬用敌百虫、敌敌畏或敌杀死进行防治,八月初再进行一次。对褐斑病的防治,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用50%的多菌灵喷洒。
3 收获
(1)收获时间及要求: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初霜前后收获,收获应坚持随挖、随拾、随削、随堆、随运和挖净、拾净、削净、装净、运净。
(2)清除残膜:在收获后立即清除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1)象甲:在甲基异柳磷拌种的前提下,幼苗期用1605等药剂喷杀。
(2)地老虎:以防治三龄以前的幼虫为主,用甲基1605药剂500~800倍液防治。
(3)褐斑病:用800倍多菌灵药液防治。喷洒时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每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甜菜蛇眼病
症状:甜菜蛇眼病又称黑脚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叶、茎及根。茎基染病发芽后不久即显症,严重的未出土即病死;一般出土后3~4天显症,病株幼苗胚茎变褐,尤其接近地面处很明显,后茎基部缢缩,引致猝倒。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小斑和大斑,小的直径2~3mm,大的1~2cm,斑上具同心轮纹和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块根染病从根头向下腐烂,致根部变黑,表面呈干燥云纹状,后出现灰黑色小粒点,排列不规则。
发病条件:病菌生育适温27℃左右。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3℃~25℃,最高33℃~35℃,最低2℃~4℃,适宜相对湿度95%~100%,适宜pH6.5~7。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种子上的病菌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年。1℃经2~12小时处理,仅有个别孢子萌发,0℃处理2小时、1℃处理24小时、38℃经50分钟,孢子均不能萌发。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60分钟,适当增加播种量;选用无病母根。病根繁殖的种子,带菌率很高,因此一定要选用无病母根;加强栽培管理。有条件的每667m2施硼砂0.1~0.6kg,可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连续防治2~3次。
作者简介:曲维平(1962—),女,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关键词:整地;定苗;蛇眼病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6—1
1 整地、施肥、播种
(1)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ɡ/㎏,碱解氮60㎎/㎏,速效磷10㎎/㎏,速效钾170㎎/㎏,亩秋压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以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上等沙壤土较好,忌重茬。
(2)播前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捡净残膜根茬。地块头年进行夏翻晒或秋耕冬灌,春季适墒时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后待播。
(3)品种选择:选用良种,主要选用高产、高糖品种,主栽品种为kws9400、kws9103、kws2409。种子要求经过精选并药剂处理。种子在播前用“3911”乳油0.8~1公斤加水60公斤搅匀,喷洒于100公斤碾好的甜菜种子充分翻拌,用破旧麻袋或薄膜盖好,每隔4~6小时翻拌一次,焖24~36小时,取出晾干,待播。小麦主推品种永良4号,巴优1号,达配临优2号。饲用甜菜品种主推德国FF10000,海神(丹麦)达配内饲5号。
(4)播种期:小麦在3月25日前播完,小麦用种量16~20公斤/亩。饲用甜菜4月20日以前播完,播种量进口品种0.3~0.35公斤/亩,本地品种1.5~2公斤/亩。
(5)带型:采用10.9尺机收带型,小麦21行,占地6尺,小麦行距0.3尺,实际占地0.55亩,带种肥磷酸二铵20公斤/亩。饲用甜菜4行,占地4.9尺,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4尺,小行0.9尺,株距0.9尺,饲用甜菜距小麦间距0.6尺,亩留苗2446株,播前深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亩。
2 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除草:在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幼苗显行后结合间苗浅中耕,第二次定苗后进行深中耕,第三次在头水前进行,中耕要求表土松散,不伤膜,不压苗,田间无杂草。
(2)定苗:采取一片真叶间苗,2~3片真叶定苗,株距要求22厘米,去除病弱苗,留壮苗、健苗,不留双苗。
(3)水肥管理:小麦浇头水时(5月上旬)给小麦施尿素10~15公斤/亩或硝铵15~20公斤/亩。头水后用2.4D丁酯60克,对水30公斤或选取用巨星除草剂每亩1克,加适量洗衣粉溶后兑水30公斤,麦后内喷雾除草。此时甜菜正是幼苗期,一对真叶时疏苗,每穴留4~5苗,两对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3苗,7~9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苗。在小麦浇3水时给饲用甜菜追肥尿素10~15公斤/亩,硝铵15~20公斤/亩。
(4)后期管理:追肥:在头水前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5公斤,对局部苗期差的地段,在二水前适量补尿素。灌水:甜菜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5月底到6月上旬进头水。7月中上旬灌第二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水。加强田间管理:7~8月份当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采用每亩地粉锈宁60克或多菌灵100克对水喷雾,每个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目前在甜菜地膜覆盖栽培上还没有较好的除草剂。当覆膜后,杂草滋生可能加速,可采取用土压膜及膜下杂草,有抑制杂草的作用。危害甜菜后期害虫主要是甘蓝夜盗,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对甘蓝夜盗要在六月中、下旬用敌百虫、敌敌畏或敌杀死进行防治,八月初再进行一次。对褐斑病的防治,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用50%的多菌灵喷洒。
3 收获
(1)收获时间及要求: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初霜前后收获,收获应坚持随挖、随拾、随削、随堆、随运和挖净、拾净、削净、装净、运净。
(2)清除残膜:在收获后立即清除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1)象甲:在甲基异柳磷拌种的前提下,幼苗期用1605等药剂喷杀。
(2)地老虎:以防治三龄以前的幼虫为主,用甲基1605药剂500~800倍液防治。
(3)褐斑病:用800倍多菌灵药液防治。喷洒时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每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甜菜蛇眼病
症状:甜菜蛇眼病又称黑脚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叶、茎及根。茎基染病发芽后不久即显症,严重的未出土即病死;一般出土后3~4天显症,病株幼苗胚茎变褐,尤其接近地面处很明显,后茎基部缢缩,引致猝倒。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小斑和大斑,小的直径2~3mm,大的1~2cm,斑上具同心轮纹和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块根染病从根头向下腐烂,致根部变黑,表面呈干燥云纹状,后出现灰黑色小粒点,排列不规则。
发病条件:病菌生育适温27℃左右。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3℃~25℃,最高33℃~35℃,最低2℃~4℃,适宜相对湿度95%~100%,适宜pH6.5~7。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种子上的病菌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年。1℃经2~12小时处理,仅有个别孢子萌发,0℃处理2小时、1℃处理24小时、38℃经50分钟,孢子均不能萌发。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60分钟,适当增加播种量;选用无病母根。病根繁殖的种子,带菌率很高,因此一定要选用无病母根;加强栽培管理。有条件的每667m2施硼砂0.1~0.6kg,可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连续防治2~3次。
作者简介:曲维平(1962—),女,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