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學。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自身范读水平、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课内外阅读训练等方面落实。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指导
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唉,不知怎么回事,一道很简单的文字题都会做错,真是太粗心了!”“每当评讲时,老师一读完题目学生都能改正过来。”“怎么又把题目抄错了呢?”……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提到阅读,多数人会存在这样的偏见:“阅读应该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事.作为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学科,只需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学阅读就是浪费时间。”许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于阅读的作用认识肤浅,从不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连教学内容,包括数学定义、定理等都是直接给学生,剥夺了学生阅读数学的权利;甚至教材上编写的阅读材料,教师也是“全权代办”。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意阅读数学教材,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差,最后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提高教师自身范读水平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三、加强课内外阅读训练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一)加强课前预习指导读
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阅读,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二)加强课堂研究共同读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三)加强课后复习反复读
所谓复读就是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通过再次阅读,把本章节或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或图表,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本单元或章节中出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明确化,书写在章节总结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对本单元或章节中相关的或相似的数学对象进行异同比较,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
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课外数学读物及数学学习指导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告诉学生数学阅读时要注意细节。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式阅读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所以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 (二)让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三)教育学生要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严密交融,学生要想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
(四)告诉学生要读懂“题外之音”。数学语言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但也有极其丰富的“题外之音”正如文学语言讲究“言外之意”一样。
(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五、及时鼓励,及时评价
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 关于新课程中重视数学阅读的思考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第23 卷第3 期
2.王天莉 浅谈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年第3 期
3.李永杏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好研网 教育科研 2012-11-27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指导
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唉,不知怎么回事,一道很简单的文字题都会做错,真是太粗心了!”“每当评讲时,老师一读完题目学生都能改正过来。”“怎么又把题目抄错了呢?”……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提到阅读,多数人会存在这样的偏见:“阅读应该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事.作为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学科,只需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学阅读就是浪费时间。”许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于阅读的作用认识肤浅,从不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连教学内容,包括数学定义、定理等都是直接给学生,剥夺了学生阅读数学的权利;甚至教材上编写的阅读材料,教师也是“全权代办”。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意阅读数学教材,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差,最后导致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提高教师自身范读水平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而老师如今的课堂,多数老师习惯把题目一出示,然后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开始让学生“开工”。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身为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老师的学生认真读题呢?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已充分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三、加强课内外阅读训练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
(一)加强课前预习指导读
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阅读,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阅读。
(二)加强课堂研究共同读
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三)加强课后复习反复读
所谓复读就是在一单元或一章的内容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性阅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通过再次阅读,把本章节或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整理、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纲要或图表,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本单元或章节中出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明确化,书写在章节总结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对本单元或章节中相关的或相似的数学对象进行异同比较,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
(四)加强课外阅读
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课外数学读物及数学学习指导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告诉学生数学阅读时要注意细节。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式阅读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密、准确而抽象的特点,所以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 (二)让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法和异中求同法。
(三)教育学生要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严密交融,学生要想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
(四)告诉学生要读懂“题外之音”。数学语言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但也有极其丰富的“题外之音”正如文学语言讲究“言外之意”一样。
(五)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随之得到培养。
五、及时鼓励,及时评价
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 关于新课程中重视数学阅读的思考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第23 卷第3 期
2.王天莉 浅谈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年第3 期
3.李永杏 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好研网 教育科研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