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思维的起点。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予教师反馈信息等功能。本文从现实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中庸》云:“审问之,慎思之”。教师的“问”,是为了学生的“思”。而有些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课堂上,教师过多地提问了一些诸如“对吗”“是不是”“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便齐答了事,这样的提问随心所欲,想问就问,不能使学生产生半点疑惑感,是毫无意义的。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按文章所叙事件的发展顺序逐一提问,提问内容浅显,学生从课文里找只言片语就能回答,根本无须思考和体察情感。
2、问题难度过大,超越儿童认识水平
古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却跨越了循序渐进的过程,随意拔高,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提问倾向于过难过偏,好像唯其如此,才足以说明自己教材钻得深透。提问脱离实际使学生百思不解,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讲完爱迪生用镜子救了妈妈后,接着问小学生:镜子是如何聚光的?谁来说说原理?”学生茫然以对,无所适从,只能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冷场”,更不要说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3、提问方式过于雷同,缺乏情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说过:“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联系。”现实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提问角度和方式固定、呆板、机械、枯燥,没有丝毫新鲜感,诸如“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等千篇一律的问题,长此以往,一定会使学生生厌。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不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总是喜欢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不愿意面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既担心他们说不出答案影响教学进度,又担心他们不愿意回答,从而形成了课堂提问光靠几个尖子生圆答,大部分学生处
在被动听“问答”的状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原因
对上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思考,我作了以下一些浅略的原因分析。
1、对学生了解不全面
要想使提问有效,教师就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和学生融成一片,全面了解学生。而许多教师平时或课前未作调查了解,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能力状况以及对某类课文的学习兴趣,心中无数,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无力与提问的无效o
2、问题设计受教材限制
教师设计问题时较注重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认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动机、需要、体验和获得,在操作时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的分析,而忽视学生活跃的想象,真切的体验,会心的鉴赏。
3、急于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师常常为了急于获得结论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和近似的答案不加理踩,直至问到自己期望的答案,在转问无果时,干脆师代生答,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作用:既挫伤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也不知其所以然。
三、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应以培养学生能力、立足学生发展为原则,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闻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构成了课堂教学完整的控制系统。教师作为系统的控制者,应尽可能地、艺术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听”起来,自觉地“动”起来。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抓住沃克医生说的话“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钢板?军神?让学生就此问题在“术前”、“术中”、“术后”这三段中分别寻找答案,层层深入。这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能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多提问,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行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成师生的共同行为。我们在平時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听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提问,更新观念,科学设计,勤思考、多分析,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有效的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中庸》云:“审问之,慎思之”。教师的“问”,是为了学生的“思”。而有些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课堂上,教师过多地提问了一些诸如“对吗”“是不是”“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便齐答了事,这样的提问随心所欲,想问就问,不能使学生产生半点疑惑感,是毫无意义的。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按文章所叙事件的发展顺序逐一提问,提问内容浅显,学生从课文里找只言片语就能回答,根本无须思考和体察情感。
2、问题难度过大,超越儿童认识水平
古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却跨越了循序渐进的过程,随意拔高,违背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提问倾向于过难过偏,好像唯其如此,才足以说明自己教材钻得深透。提问脱离实际使学生百思不解,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讲完爱迪生用镜子救了妈妈后,接着问小学生:镜子是如何聚光的?谁来说说原理?”学生茫然以对,无所适从,只能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冷场”,更不要说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3、提问方式过于雷同,缺乏情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智力起源》一书中说过:“可以看到,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联系。”现实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提问角度和方式固定、呆板、机械、枯燥,没有丝毫新鲜感,诸如“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等千篇一律的问题,长此以往,一定会使学生生厌。
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不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总是喜欢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不愿意面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既担心他们说不出答案影响教学进度,又担心他们不愿意回答,从而形成了课堂提问光靠几个尖子生圆答,大部分学生处
在被动听“问答”的状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原因
对上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思考,我作了以下一些浅略的原因分析。
1、对学生了解不全面
要想使提问有效,教师就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和学生融成一片,全面了解学生。而许多教师平时或课前未作调查了解,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能力状况以及对某类课文的学习兴趣,心中无数,这就导致了教学的无力与提问的无效o
2、问题设计受教材限制
教师设计问题时较注重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认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动机、需要、体验和获得,在操作时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的分析,而忽视学生活跃的想象,真切的体验,会心的鉴赏。
3、急于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师常常为了急于获得结论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不够准确和近似的答案不加理踩,直至问到自己期望的答案,在转问无果时,干脆师代生答,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作用:既挫伤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也不知其所以然。
三、提高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应以培养学生能力、立足学生发展为原则,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闻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构成了课堂教学完整的控制系统。教师作为系统的控制者,应尽可能地、艺术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听”起来,自觉地“动”起来。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抓住沃克医生说的话“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刘伯承为什么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钢板?军神?让学生就此问题在“术前”、“术中”、“术后”这三段中分别寻找答案,层层深入。这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能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多提问,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行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成师生的共同行为。我们在平時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听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尽量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提问,更新观念,科学设计,勤思考、多分析,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有效的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