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方面。加强学校法治建设意义深远,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从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和监督制、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的配合。
【关键词】依法治校;和谐;规章制度;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高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在“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中,“民主法治”放在了首位,这表明我们国家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南,建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法治的支持,依法治校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法制教育;营造法治、文明的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1 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校园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的基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一个和谐校园,必然有稳定安宁的校园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学科研秩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才能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校园矛盾激化、事故频发、秩序混乱,师生就难以和睦相处、安心教书和勤奋学习。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必须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师生抵制各种反动信息、不良信息影响的自觉性与能力;预防和化解校园纠纷,防止校园暴力发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制定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避免损失扩大;与政府、社会、家庭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联动机制,配合有关方面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对师生进行滋扰和侵害。这些工作,没有一项可以离开法律的规定而开展。通过依法治校,运用法律、制度、校规的力量来预防纠纷和事故,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弥合裂痕,整合校园资源,维护校园秩序,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2 依法构建和谐校园
2.1 学校要依法设置,要建全规章制度
这样学校工作才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诸如学校的设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具备组织机构章程、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等条件,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须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经费、收费及学校设施资产的财和物的管理,学校制度一经确定落实,须严格遵守、执行,严禁原则上的灵活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2 建立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行校务公开,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制度,广泛征求不同意见和建议,接受来自校内校外的监督,及时调整工作,明确责权,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实现学校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统一,推动其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3 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在校园中大力进行法制宣传、法制教育,使广大依法治校的主体尤其是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及师生员工乃至家长积极投身于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活动。法制教育的内容要依学习者的特点,增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危害性的分析及预防的途径,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如何严格依照法律规范进行维权,在防受害过程中,应如何掌握事前防范、临场应用、事后报案的方法等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必然深受欢迎,增强实际的教育效果。
另外,要注意使法制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多样化,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针对性。新颖性,就是力求有新意,令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兴趣,自觉接受教育;直观性,就是善于运用实例印证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形成法制观念和意识;参与性,就是通过组织活动,增加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促使其自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判别、自我教育,收到教育的实效;针对性,就是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按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2.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先进校园文化
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做好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实现法德并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以防止过分自卑、自闭、自私、自以为是所引发的过激行为,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李杰(197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现为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安全稳定。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关键词】依法治校;和谐;规章制度;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高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在“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中,“民主法治”放在了首位,这表明我们国家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指南,建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法治的支持,依法治校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法治校,是指依照法律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法制教育;营造法治、文明的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1 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校园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的基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一个和谐校园,必然有稳定安宁的校园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学科研秩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才能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校园矛盾激化、事故频发、秩序混乱,师生就难以和睦相处、安心教书和勤奋学习。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必须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师生抵制各种反动信息、不良信息影响的自觉性与能力;预防和化解校园纠纷,防止校园暴力发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制定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避免损失扩大;与政府、社会、家庭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联动机制,配合有关方面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对师生进行滋扰和侵害。这些工作,没有一项可以离开法律的规定而开展。通过依法治校,运用法律、制度、校规的力量来预防纠纷和事故,不断化解矛盾与冲突,弥合裂痕,整合校园资源,维护校园秩序,就能以文明、理性、平和的方式消除校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形成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
2 依法构建和谐校园
2.1 学校要依法设置,要建全规章制度
这样学校工作才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诸如学校的设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具备组织机构章程、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等条件,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须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经费、收费及学校设施资产的财和物的管理,学校制度一经确定落实,须严格遵守、执行,严禁原则上的灵活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2 建立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行校务公开,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制度,广泛征求不同意见和建议,接受来自校内校外的监督,及时调整工作,明确责权,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实现学校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统一,推动其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3 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在校园中大力进行法制宣传、法制教育,使广大依法治校的主体尤其是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及师生员工乃至家长积极投身于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活动。法制教育的内容要依学习者的特点,增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危害性的分析及预防的途径,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如何严格依照法律规范进行维权,在防受害过程中,应如何掌握事前防范、临场应用、事后报案的方法等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必然深受欢迎,增强实际的教育效果。
另外,要注意使法制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多样化,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针对性。新颖性,就是力求有新意,令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兴趣,自觉接受教育;直观性,就是善于运用实例印证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形成法制观念和意识;参与性,就是通过组织活动,增加学生接触法律知识的机会,促使其自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判别、自我教育,收到教育的实效;针对性,就是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按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2.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先进校园文化
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做好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实现法德并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以防止过分自卑、自闭、自私、自以为是所引发的过激行为,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李杰(197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现为河北金融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安全稳定。
作者单位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