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出人才的批判性思维,以此应对这个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世界。作为社会新一代的储备人才,大学生们怎样才能在教育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这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几年前,在我国的一次中外教育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指出:中国的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后来也有世界上其他名校校长指出中国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今中国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这些人说的非常符合,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归咎于中国的大学教育。要想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构建批判性的教学体系,因为二者关系密切。因此,中国的大学也应该重视当下问题,并努力寻求方法改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的直译。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批判性思维还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以及自我校准等基本能力。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一)大学教学制度问题
教学制度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指定的规范体系,是一种教学生活的制度化安排,教学制度有规范价值,也有自由价值。然而,处于对课堂效率的追求,各个大学热衷于过分细致的教学制度。也正是这种过分细致的要求,使得教学过程束缚了师生的自由,从而使得课堂失去了生机活力。教师逐渐变成了教学的机器,甚至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这种制度窄化了教学管理,僭越了自由理念,最后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死板,批判性和创造性自然也就得不到发挥。
(二)大学教师问题
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应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而非物质追求,这样的教师才能对知识和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就像中国五四运动时的教师们,他们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有力的冲击,也影响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如今,高等教育日益体制化,许多大学教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更多地追求知识理想,而只是在世俗和功利化的眼光中把大学教师看成一种体制职业。他们不再对知识充满好奇,也不再是社会的公知。权力干预导致大学独立性丧失,这样类似的问题许多大学教师只是避而不见,也没有试图去改变。试想,如果大学教育者自身缺乏批判性思维,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三)大学生自身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就指出:大学不应该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而应该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社会正在面临转型,多元文化使得大学生对未来选择更加迷茫。社会的功利化也间接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有许多学生也变成了功利主义者,而对于知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抛诸脑后。也是因为这种功利化的影响,大学生内心变得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去读几本经典,或者和同学去论辩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课堂也没有了太多的向往,更没有了对批判性思维的刻意培养。如今的学生多数都是比较浮躁的,过于关注媒体上的一些娱乐信息,忽视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注重,过于相信外界信息,完全失去了批判精神。
三、大學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克制人性,通过对人约束来保证组织的利益,并通过塑造人行为模式改变其精神面貌。教学制度中,教学是用来培养人的,但是学生个性的不同,也导致传统教学根本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对于学校这样的大型组织来说,既不能没有制度,反过来讲,制度的过分细致也会对人产生限制。如果大学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就应该参照自身现有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对于改变的要努力去实践,以往优秀的教学制度进行保留。从而在教学制度的规范和自由中取得良好平衡。
(二)教师坚守大学精神
大学教师的批判性并不一定是愤世嫉俗,教师应该以学术作为理想,将育人作为自身责任。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专业领域必定会精益求精,又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培养自身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当一个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在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中,也一定是真理的捍卫者与守护者。他会努力做到超越前人,不屈从于传统与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的这种批判性,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在任何时代,大学教师都应该是真理的守护者,也应该是社会的良知,就像陈寅恪曾说:不应该为了一些私人动机而抹杀真理,大学教师应该捍卫自己的学术良知,捍卫自身思想。这样的大学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大学也才能够蓬勃发展。
(三)学生积极树立远大理想
当今社会,信仰缺失、消费主义盛行,大学这个“象牙塔”已不再独立于社会之外,其正在受到社会的影响。但是大学应该反映出时代精神,应该有所执著。当今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渐渐远离了真理而沉溺于世俗功利。大学的教育人员与管理人员应该反思,审视自身能否坚持教育使命,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力的指导。
大学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学生们的个体精神广度,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而不是将学生局限于狭小范围内,为了单纯地追求就业率而将学生推上求职的快车道。当学生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能够坚持自己立场,不受欲望蒙蔽或权威支配,才是个体独立人格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时候。
四、结语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出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而大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批判性思维概念入手,指出了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这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菊.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缺失与复归[J].江苏高教,2014(4).
[2]肖维.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朱文辉.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D].西南大学,2014.
[4]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大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培养
几年前,在我国的一次中外教育论坛上,耶鲁大学校长指出:中国的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后来也有世界上其他名校校长指出中国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今中国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这些人说的非常符合,这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归咎于中国的大学教育。要想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需要构建批判性的教学体系,因为二者关系密切。因此,中国的大学也应该重视当下问题,并努力寻求方法改进。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的直译。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批判性思维还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以及自我校准等基本能力。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一)大学教学制度问题
教学制度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指定的规范体系,是一种教学生活的制度化安排,教学制度有规范价值,也有自由价值。然而,处于对课堂效率的追求,各个大学热衷于过分细致的教学制度。也正是这种过分细致的要求,使得教学过程束缚了师生的自由,从而使得课堂失去了生机活力。教师逐渐变成了教学的机器,甚至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这种制度窄化了教学管理,僭越了自由理念,最后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死板,批判性和创造性自然也就得不到发挥。
(二)大学教师问题
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应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而非物质追求,这样的教师才能对知识和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就像中国五四运动时的教师们,他们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有力的冲击,也影响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如今,高等教育日益体制化,许多大学教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更多地追求知识理想,而只是在世俗和功利化的眼光中把大学教师看成一种体制职业。他们不再对知识充满好奇,也不再是社会的公知。权力干预导致大学独立性丧失,这样类似的问题许多大学教师只是避而不见,也没有试图去改变。试想,如果大学教育者自身缺乏批判性思维,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三)大学生自身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就指出:大学不应该是贩卖证书的机关,而应该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社会正在面临转型,多元文化使得大学生对未来选择更加迷茫。社会的功利化也间接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有许多学生也变成了功利主义者,而对于知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抛诸脑后。也是因为这种功利化的影响,大学生内心变得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去读几本经典,或者和同学去论辩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对课堂也没有了太多的向往,更没有了对批判性思维的刻意培养。如今的学生多数都是比较浮躁的,过于关注媒体上的一些娱乐信息,忽视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注重,过于相信外界信息,完全失去了批判精神。
三、大學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克制人性,通过对人约束来保证组织的利益,并通过塑造人行为模式改变其精神面貌。教学制度中,教学是用来培养人的,但是学生个性的不同,也导致传统教学根本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对于学校这样的大型组织来说,既不能没有制度,反过来讲,制度的过分细致也会对人产生限制。如果大学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就应该参照自身现有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对于改变的要努力去实践,以往优秀的教学制度进行保留。从而在教学制度的规范和自由中取得良好平衡。
(二)教师坚守大学精神
大学教师的批判性并不一定是愤世嫉俗,教师应该以学术作为理想,将育人作为自身责任。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在专业领域必定会精益求精,又有着自身独到的见解。培养自身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当一个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在对真理的追求过程中,也一定是真理的捍卫者与守护者。他会努力做到超越前人,不屈从于传统与权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的这种批判性,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批判性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在任何时代,大学教师都应该是真理的守护者,也应该是社会的良知,就像陈寅恪曾说:不应该为了一些私人动机而抹杀真理,大学教师应该捍卫自己的学术良知,捍卫自身思想。这样的大学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大学也才能够蓬勃发展。
(三)学生积极树立远大理想
当今社会,信仰缺失、消费主义盛行,大学这个“象牙塔”已不再独立于社会之外,其正在受到社会的影响。但是大学应该反映出时代精神,应该有所执著。当今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渐渐远离了真理而沉溺于世俗功利。大学的教育人员与管理人员应该反思,审视自身能否坚持教育使命,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力的指导。
大学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学生们的个体精神广度,引导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而不是将学生局限于狭小范围内,为了单纯地追求就业率而将学生推上求职的快车道。当学生能够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能够坚持自己立场,不受欲望蒙蔽或权威支配,才是个体独立人格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时候。
四、结语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出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而大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批判性思维概念入手,指出了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这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菊.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缺失与复归[J].江苏高教,2014(4).
[2]肖维.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朱文辉.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D].西南大学,2014.
[4]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