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与体育课教学内容、方法、体育教师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文的分析讨论,归纳兴趣爱好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作用,寻求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兴趣、爱好的概念及兴趣、爱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兴趣、爱好的概念。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参与的具体活动和强度。兴趣是一种带有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从心理层次出发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具有多样性、普遍性、选择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多样性: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极为丰富,如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直接动因。
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偏爱或兴趣爱好。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优秀运动员大都对所从事的事业有所偏爱,甚至入迷,否则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成果。因为有兴趣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偏爱,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参与,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别是体育运动,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兴趣爱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酷爱的项目是本人的第二生命”这是有道理的。作为体育教师应利用兴趣爱好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积极地利用和发挥这一“特性”,将兴趣爱好利用到体育教学上,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广泛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爱好,这样就利于学生学习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积极性。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是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二、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内容。
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如果教材内容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投人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采用分组教学。如:跳箱、跳高等项目教学应采用分组教学,体重较大的学生和弹跳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采用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四)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影响。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不能制定真正实用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一)克服不良心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爱好。
体育教学相对其他的学科,学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先应找出不良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担心自己的安全,对体育器材的恐惧。例如在跨栏项目中,标准栏高为1米,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这一高度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在学习中会出现多次失败,甚至会出现运动伤病,久而久之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及自身的特点,将竞技体育灵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成功感,克服不良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二)在体育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身心处在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尤其对自卑感强的学生,更应关注在练习的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从而唤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除自身因素外,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例如团身后滚翻动作,许多学生因技术掌握不好而失败,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这时教师最好找其它有趣的实验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如演示一个实验:把一个小球放在木板上滚动,让学生领悟这一动作的关键是身体成球形,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增强自信心,从而真正形成对该运动的兴趣。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重要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就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參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四、中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个人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墙报、录像等形式,经常性的宣传体育知识、比赛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便的体育娱乐器材,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二)创新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爱好的有效手段。呆板、枯燥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毫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必须不断改变体育教学方法。应对场地布置、队列、队形、采用的教具、准备活动、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讲解示范、负荷安排和结束放松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有创新。只有这样的课才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越学越愿意学。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长。
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其体育特长高度相关。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开设体育选修课或训练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而,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五、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04):80~81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2):77~78
[4]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02)78~79
[5]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03)142~143
[6]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 (06)56~57
[7]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 (01)58~59
一、兴趣、爱好的概念及兴趣、爱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兴趣、爱好的概念。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参与的具体活动和强度。兴趣是一种带有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从心理层次出发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具有多样性、普遍性、选择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多样性: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极为丰富,如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据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直接动因。
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偏爱或兴趣爱好。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优秀运动员大都对所从事的事业有所偏爱,甚至入迷,否则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成果。因为有兴趣就会对某一事物产生偏爱,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参与,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别是体育运动,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兴趣爱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酷爱的项目是本人的第二生命”这是有道理的。作为体育教师应利用兴趣爱好对事物发展的作用,积极地利用和发挥这一“特性”,将兴趣爱好利用到体育教学上,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广泛的培养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爱好,这样就利于学生学习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积极性。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是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二、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内容。
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如果教材内容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投人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采用分组教学。如:跳箱、跳高等项目教学应采用分组教学,体重较大的学生和弹跳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采用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四)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影响。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不能制定真正实用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一)克服不良心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爱好。
体育教学相对其他的学科,学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先应找出不良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担心自己的安全,对体育器材的恐惧。例如在跨栏项目中,标准栏高为1米,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这一高度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在学习中会出现多次失败,甚至会出现运动伤病,久而久之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及自身的特点,将竞技体育灵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成功感,克服不良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二)在体育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身心处在一个积极活跃的状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尤其对自卑感强的学生,更应关注在练习的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从而唤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除自身因素外,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例如团身后滚翻动作,许多学生因技术掌握不好而失败,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这时教师最好找其它有趣的实验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如演示一个实验:把一个小球放在木板上滚动,让学生领悟这一动作的关键是身体成球形,然后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增强自信心,从而真正形成对该运动的兴趣。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重要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就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參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如果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四、中学生体育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个人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墙报、录像等形式,经常性的宣传体育知识、比赛动态等,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小型简便的体育娱乐器材,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二)创新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变化、新奇、刺激、对比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必要因素,同样也是引起爱好的有效手段。呆板、枯燥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毫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必须不断改变体育教学方法。应对场地布置、队列、队形、采用的教具、准备活动、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讲解示范、负荷安排和结束放松内容与方式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有新意,有创新。只有这样的课才会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浓厚,越上越想上,越学越愿意学。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专长。
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其体育特长高度相关。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开设体育选修课或训练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身心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而,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本专业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提高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五、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激发与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04):80~81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2):77~78
[4]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02)78~79
[5]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03)142~143
[6]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 (06)56~57
[7]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 (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