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领悟作者通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及段首设问等构段方式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
2.感悟说明性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准和严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生成话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请大家齐声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说明的顺序。现在,让我们读一组与金字塔相关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谁能把它们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引导读)
读得真好,真有感情。说明性的文章并不都是板着面孔说教,它的语言也有形象生动的一面。让我们齐声来读读这些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宏伟精巧 建造)
二、揣摩写法,理解内容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和感受用笔记录下来。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你觉得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预设:你关注到了其中的数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是这段文字最显著的特点。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如果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读懂了数字背后暗藏的意思,那么对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1)要点1:第一句话——(列数字 举例子 塔多)
“70多座”说明什么?(塔的数量多,表现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请将“多”字记录在数字旁。
(2)要点2:第二句话——(列数字 作比较 塔高)
从这两个数字你读出了什么?(塔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几层?相当于多少幢教学楼叠加在一起?这真是“危‘塔’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啊!这后半句能去掉吗?(拿人们熟悉的事物“摩天大厦”和金字塔进行比较,就把“塔高”这一特点鲜明地凸显出来了,让我们感受真切。)请将“高”字记录在数字旁。
这么高的金字塔能不宏伟壮观吗?(指名读:把高展现在我们眼前。)
(3)要点3:第三句话——(列数字 面积大)
金字塔的底座是正方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字塔占地面积很大,5.29万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不大?我们学校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金字塔的面积相当于2.4个我们学校大。请把“面积大”三字记录在数字旁。
(4)要点4:第四、第五句话——【列数字 作假设 石块多、重(用料)】
老师告诉大家,2.5吨=60个学生体重的总和,这所有的石块加在一起,相当于5万个成人重量的总和。
请看下一句,这句话其实还是在说什么?上一句话中,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石块多、石块重,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一句话呢?(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真实性,却还不够形象。石块的多、重,我们想象不出来,所以还要与生活中的“地球”“火车”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了,使人有深刻的印象。)请把“巨石多”记录在数字旁。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有人估计”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假设)我们以后写说明文,也可以大胆地进行假设,不过要合理才行。
(5)要点5:第六句话——(列数字 打磨平整 砌合紧密
精巧)
在这几千年的岁月中,沙漠中的金字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风雨的侵蚀、冰雹的敲打、黄沙的打磨、地震的侵袭。)埃及的金字塔默默地承受着一切,10年过去了,这些……(读);100年过去了……1000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引读: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就是世界上最宏伟精巧的建筑。
这句话中还有哪两个词语也写出了金字塔的“精巧”?(平整、紧密。)在下面打上“△”。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用石块和石块摩擦,把230万块石头都打磨得平整,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心血啊!石块与石块叠在一起,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却砌合得那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金字塔实在是宏伟而又精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去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6)要点6:第七、第八句话——(列数字 工程浩大)
根据相关资料,那时候修建金字塔三个月换一批人,所以说“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暴晒下干活儿”。
这么多的人,花这么长时间建造出来的金字塔能不宏伟精巧吗?请把“工程浩大”记录在数字旁。
3.同学们,学到这儿,对于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给介绍清楚的这个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以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主,从塔多、塔高、面积大、石料多、石块的平整紧密、工程浩大等不同方面,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展现在我们眼前。)
4.埃及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由衷的赞叹之情,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二)精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1.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第五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2.课文选取了建造过程中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板书:运石 垒石)建造过程中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智慧)为什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能反映出埃及人的智慧?(板书:科学)这种有目的地选取材料进行说明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那么,从哪儿可以看出“运石”“垒石”方法的科学呢?你知道吗?
(1)第四自然段交流要点:修石路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减少木橇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看来,古埃及人几千年以前就知道造“高速公路”了!利用
摩擦力来运石,这办法“科学”吗?它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
然段。
(2)第五自然段交流要点:交流后看图(出示课件)。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那为什么土坡越来越长呢?
就是这样,古埃及人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把一块块巨石给垒了起来。这方法“科学”吗?它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那么,这一块块巨石真的是这样垒起来的吗?(据说……)这说明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找一找,文中像这样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还有哪些?(第二自然段的“大约”,第三自然段的“相当于”“差不多”“估计”。)这些词语看似模糊,实则精准,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4.埃及人的智慧还不仅于此。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金字塔是“角锥形”的建筑,书上有一句话对“角锥形”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找一找。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能不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形状来。
(课件出示角锥形)这就是角锥形,它方底,尖顶,四面都呈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吗?
难怪世界七大奇迹除金字塔依然屹立外,其余均已毁坏。也难怪有人这样说:“人最怕时间,时间最怕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穿越千年还是那样宏伟精巧,古埃及人真是太伟大了!让我们怀着由衷的赞叹之情,再来读读这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去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培育人文精神
1.几千年来,金字塔在给我们展示人类智慧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解之谜。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读了之后你对金字塔会有更多的了解。
2.在搜集、处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这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1.理解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领悟作者通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及段首设问等构段方式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方法。
2.感悟说明性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准和严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生成话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请大家齐声读课题。
2.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说明的顺序。现在,让我们读一组与金字塔相关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谁能把它们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引导读)
读得真好,真有感情。说明性的文章并不都是板着面孔说教,它的语言也有形象生动的一面。让我们齐声来读读这些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宏伟精巧 建造)
二、揣摩写法,理解内容
(一)精读第三自然段
1.那么,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和感受用笔记录下来。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你觉得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预设:你关注到了其中的数字,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是这段文字最显著的特点。这些数字都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如果我们像这位同学一样,读懂了数字背后暗藏的意思,那么对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1)要点1:第一句话——(列数字 举例子 塔多)
“70多座”说明什么?(塔的数量多,表现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请将“多”字记录在数字旁。
(2)要点2:第二句话——(列数字 作比较 塔高)
从这两个数字你读出了什么?(塔高)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几层?相当于多少幢教学楼叠加在一起?这真是“危‘塔’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啊!这后半句能去掉吗?(拿人们熟悉的事物“摩天大厦”和金字塔进行比较,就把“塔高”这一特点鲜明地凸显出来了,让我们感受真切。)请将“高”字记录在数字旁。
这么高的金字塔能不宏伟壮观吗?(指名读:把高展现在我们眼前。)
(3)要点3:第三句话——(列数字 面积大)
金字塔的底座是正方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字塔占地面积很大,5.29万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不大?我们学校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金字塔的面积相当于2.4个我们学校大。请把“面积大”三字记录在数字旁。
(4)要点4:第四、第五句话——【列数字 作假设 石块多、重(用料)】
老师告诉大家,2.5吨=60个学生体重的总和,这所有的石块加在一起,相当于5万个成人重量的总和。
请看下一句,这句话其实还是在说什么?上一句话中,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石块多、石块重,为什么还要写这样的一句话呢?(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真实性,却还不够形象。石块的多、重,我们想象不出来,所以还要与生活中的“地球”“火车”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了,使人有深刻的印象。)请把“巨石多”记录在数字旁。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有人估计”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假设)我们以后写说明文,也可以大胆地进行假设,不过要合理才行。
(5)要点5:第六句话——(列数字 打磨平整 砌合紧密
精巧)
在这几千年的岁月中,沙漠中的金字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风雨的侵蚀、冰雹的敲打、黄沙的打磨、地震的侵袭。)埃及的金字塔默默地承受着一切,10年过去了,这些……(读);100年过去了……1000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引读: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就是世界上最宏伟精巧的建筑。
这句话中还有哪两个词语也写出了金字塔的“精巧”?(平整、紧密。)在下面打上“△”。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用石块和石块摩擦,把230万块石头都打磨得平整,要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心血啊!石块与石块叠在一起,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却砌合得那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金字塔实在是宏伟而又精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去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6)要点6:第七、第八句话——(列数字 工程浩大)
根据相关资料,那时候修建金字塔三个月换一批人,所以说“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暴晒下干活儿”。
这么多的人,花这么长时间建造出来的金字塔能不宏伟精巧吗?请把“工程浩大”记录在数字旁。
3.同学们,学到这儿,对于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给介绍清楚的这个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以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主,从塔多、塔高、面积大、石料多、石块的平整紧密、工程浩大等不同方面,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展现在我们眼前。)
4.埃及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由衷的赞叹之情,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二)精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1.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介绍清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第五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2.课文选取了建造过程中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 (板书:运石 垒石)建造过程中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单单选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智慧)为什么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能反映出埃及人的智慧?(板书:科学)这种有目的地选取材料进行说明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那么,从哪儿可以看出“运石”“垒石”方法的科学呢?你知道吗?
(1)第四自然段交流要点:修石路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减少木橇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看来,古埃及人几千年以前就知道造“高速公路”了!利用
摩擦力来运石,这办法“科学”吗?它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
然段。
(2)第五自然段交流要点:交流后看图(出示课件)。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那为什么土坡越来越长呢?
就是这样,古埃及人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把一块块巨石给垒了起来。这方法“科学”吗?它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那么,这一块块巨石真的是这样垒起来的吗?(据说……)这说明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找一找,文中像这样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还有哪些?(第二自然段的“大约”,第三自然段的“相当于”“差不多”“估计”。)这些词语看似模糊,实则精准,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4.埃及人的智慧还不仅于此。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金字塔是“角锥形”的建筑,书上有一句话对“角锥形”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找一找。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能不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形状来。
(课件出示角锥形)这就是角锥形,它方底,尖顶,四面都呈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吗?
难怪世界七大奇迹除金字塔依然屹立外,其余均已毁坏。也难怪有人这样说:“人最怕时间,时间最怕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穿越千年还是那样宏伟精巧,古埃及人真是太伟大了!让我们怀着由衷的赞叹之情,再来读读这组词语。(课件出示: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
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去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培育人文精神
1.几千年来,金字塔在给我们展示人类智慧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解之谜。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读了之后你对金字塔会有更多的了解。
2.在搜集、处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这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