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遵循蔬菜生产无公害化的要求及广东地域特点,综述了广东地区蔬菜上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4种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方法(天敌防治、植物及植物源防治、微生物防治)。
关键词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04-03
广东地区气候环境优越,光照和雨水充足,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霜期长,最适宜蔬菜生长,是我国蔬菜的主产区。广东地区蔬菜生产主要特点是品种多、分布广、生产季节性不明显、品种分布区域差异不显著。蔬菜害虫在丰富的食物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可周年繁殖为害。经实地调查,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虫害为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笔者针对广东地区蔬菜上上述4种重要害虫虫情发生规律和生物农药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1.1蚜虫发生规律
广东地区的蚜虫寄主主要有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广东地区年发生数十代,在温暖的广东南部地区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蚜虫在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蚜虫能够在植物之间传播病毒,所分泌的蜜露覆盖于植物表面有利于真菌的传播,而这些真菌又会对植物造成损害。而蜜露也能够降低杀真菌剂的效果以及影响蔬菜的呼吸和光合作用[1]。蚜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蔬菜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引起病毒病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1.2蚜虫生物防治
1.2.1
天敌防治。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星、异色瓢虫、食蚜蝇[2]及蚜霉菌等,草蛉可捕食蚜虫卵和初孵幼虫,它们对蚜虫有不可替代的灭杀作用。实际防治中,通常采用天敌防治法来防治只直接取食为害但不传播病毒的蚜虫。由于不传播病毒的蚜虫只有在大规模发生时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传播病毒的蚜虫却在密度较低时就能间接地带来较严重的危害。因为天敌依赖于寄主而生存,很难将蚜虫全部灭尽。因此,实际过程中,由外传入的蚜虫比本地蚜虫更易进行生物防治,且效果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从原产地引入的蚜虫天敌,当它们摆脱了控制自己的天敌后,就可对蚜虫产生更好的防控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天敌在较温暖的环境比在低温环境下对蚜虫数量的影响更加明显。说明在能人工控制条件的环境中,如温室,通过对温度的控制用天敌防治蚜虫,成功的可能性更大[3] 。
1.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徐建陶等[4]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赵千等[5]用神雨、神麻和百麻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效果试验,发现神雨对槐蚜、菊花蚜、桃大粉蚜、禾蚜和麦蚜等蚜虫的杀虫效果尤其显著。另有报道厚果鸡血藤种子和根的提取物对桃芽有很高的触杀活性;毛金竹、白纹短穗竹、灰水竹、毛竹、青皮竹、巨县苦竹提取物对萝卜蚜虫96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巴豆、醉鱼草、辣蓼、博落回、冰草等提取物对菜蚜虫也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6]。
1.2.3
微生物防治。
广东蚜虫的病原真菌流行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月,田间小气候对真菌病的发生及流行影响很大,通常近地面的叶片或心叶部分的蚜虫感染的比例较高,尤其雨后最显著。苏德明等[7]报道菜缢管蚜在危害青菜的心叶时,真菌的发生甚为普遍,但在留种萝卜的花蕾和青荚上的蚜虫则未见发病。李忠等[8]用蝉拟青霉侵染蚜虫处理48 h后3 L菌株发酵产物对蚜虫的致死率最高,可达94.38%,处理7 d后孢子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3.52%,菌丝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2.35%。
2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2.1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
在广东地区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危害每年有春夏和冬季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 月上旬至5月下旬,9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再次升高成为第2个发生高峰期,12月下旬到翌年3 月下旬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黄曲条跳甲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黄曲条跳甲在广东地区为害猖獗:广东省2011年上半年有近40万hm2次菜地发生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约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9]。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以成虫和幼虫2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危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
2.2黄曲跳甲生物防治
2.2.1
天敌防治。
茧蜂是黄曲条跳甲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如食甲茧蜂(Microctonus vittatae)和两色汤氏茧蜂(Townesilitus bicolor)可以稳定寄生黄曲条跳甲,泡大眼长蝽(Geocoris bullatus)可捕食黄曲条跳甲成虫,步甲、蚂蚁等可捕食黄曲跳甲幼虫和蛹[10]。
2.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有研究表明,品皂苷0.05%浓度叶面喷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产生很强的拒食作用[11] ,印楝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其主要机理是对成虫有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从而减少了成虫对蔬菜幼苗的危害。马缨丹、鱼藤根的植物提取液都对黄曲条跳甲有控制效果[9]。
2.2.3 微生物防治。
黄运霞等[12]在广西南宁市郊土壤中分离到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邝灼彬等[13]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的球孢白僵菌对黄曲条跳甲的致病能力。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carpocapsae)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对黄曲条跳甲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0]。
3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3.1小菜蛾的发生规律
广东地区小菜蛾每年发生的世代为20代左右,发生量大,每个季度都会发生,全年循环危害,抗性上升较快。成虫产卵期和寿命都比较长,世代重叠较严重。小菜蛾适合在20~30 ℃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广东地区,出现3~6和8~11月份2个高峰期,且秋季明显比春季为害严重。粤北地区越冬蛹一般在5月份天气变暖后开始羽化,其越冬代成虫的寿命较长,可达100 d,其他各代成虫寿命短很多,一般为11~28 d。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尾,1~2 d后即可产卵。产卵期一般为10 d左右。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喜欢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幼虫通常非常活跃,遇到惊动会即时迅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即时吐丝下垂逃避。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对象上吐丝做薄茧,在茧内化蛹。蛹期为5~15 d,平均为9 d。成虫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常隐藏在植株的荫蔽处,夜间出来进行寻食等活动,其具有趋光性,成虫晚上趋光的高峰时间为19:00~23:00。
3.2小菜蛾生物防治
3.2.1
天敌防治。
我国对小菜蛾天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研究者对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颈双缘姬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天敌昆虫被其他寄生蜂重寄生,重寄生限制了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但被认为不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小菜蛾天敌防治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亦极大地破坏了天敌作用的有效性,降低了小菜蛾天敌的防效[14]。
3.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郭达伟[15]报道苦皮藤1%乳油及鱼藤酮2.5%乳油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及拒食作用,尤其是苦皮藤1%乳油,3个试验浓度对小菜蛾的室内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非选择性拒食率也在90%以上。顾鑫[16]报道植物提取液中川楝籽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小菜蛾死亡率接近90%。
3.2.3
微生物防治。Bt是目前使用广泛、用量最多的微生物杀虫剂,但在长期大量使用Bt的区域,小菜蛾的抗性日益严重,小菜蛾对其抗性的研究也是目前生物农药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减缓抗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使用不同Bt制剂或毒素、筛选新菌株、转Bt毒素基因抗虫作物等方面的研究[17]。根虫瘟霉也被认为是防治小菜蛾最有潜力的真菌之一,对小菜蛾的幼虫、蛹和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对抗Bt种群的效果较佳。另外蜡螟GmNPV、苜蓿银纹夜蛾AcNPV、广谱型芹菜夜蛾SfNPV等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效显著,其LD50为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的10倍以上[14]。此外,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杀虫剂,以小卷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18]。
4菜青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4.1菜青虫的发生规律
菜青虫1年发生多代,发生世代由北到南不断增加,广东地区为7~8代,广东地区无越冬,有2个发生高峰期:4~6和9~11月。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14~35 d。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部叶片背面或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
4.2菜青虫生物防治
4.2.1
天敌防治。目前,已知的菜青虫寄生性天敌昆虫有60多种,其中防效较好的是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和凤蝶金小蜂。节肢动物类的中华微刺盲蝽和蜘蛛是菜青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常用于菜青虫的防控[19]。
4.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金永玲等报道了印楝素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最高防效均达到90%以上[20]。戴玉池等采用除虫菊、烟杆、黄藤等5种植物,通过科学方法提取有效粗成分,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成新型植物性农药,对菜青虫进行药效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21]。
4.2.3
微生物防治。
菜青虫的微生物防控研究中,白僵菌防治2~3龄菜青虫效果显著[22],但在实际应用中,宜在菜青虫发生初期喷施,有利于增强菜青虫的防效。同时,Bt在防治菜青虫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采用Bt 1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药后7 d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4.7%[23]。另外,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GV)防治菜青虫也是微生物防治的常见方法,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安全无残毒和专化性强等优势。此外,有报道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杆菌和光杆状菌的一些菌株发酵液对菜青虫也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对菜青虫表现出较强的口服毒性[24]。
5结语
蔬菜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农产品,保证其品质安全十分必要,每一个提高蔬菜产品源头质量的措施均值得重视。生物农药较化学农药具有安全性好、作用机理独特、相容性好等优点,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继续研究加以克服,如生防效果不稳定、众多生物防治还需结合其他手段等。但是,随着人们对无公害蔬菜品质的日益重视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物农药有望成为蔬菜上防治病虫草害的首选农药。广东地区作为病虫草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倡导科学可持续性发展的生物防治,将是源头解决农药残留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树生.蚜虫的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通报,1985,1(3):37-40.
[2] 王文才,刘书茂.辽宁地区食蚜蝇种类、习性及对蚜虫控制的初步观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2(2):73-79.
[3] MACKAUER M,WAY M J,DELUCCHI V L.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aphid of world importance[M]//DELUCCHI V L.Stud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pp.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51-119.
[4] 徐建陶,高聪芬,孙定炜.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1) : 91-94.
[5] 赵千,杨春清,孙明舒.3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蚜虫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8-1489.
[6] 商显坤,曾涛,曾宪儒,等.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概述[J].广西植保,2009,22(4):21-23.
[7] 苏德明,忻介六.上海蔬菜蚜虫真菌病的观察[J].植物保护学报,1963,6(2):221-223.
[8] 李忠,金道超,邹晓,等.蝉拟青霉对蚜虫的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2-7883.
[9] 贺华良,宾淑英,林进添,等. 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2(12):80-83.
[10] 王果红,韩日畴.黄曲条跳甲的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1):91-93.
[11] 张茂新,凌冰.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植物保护,2000,26(6):31-33.
[12] 黄运霞,黄荣瑞,李焜华.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条跳甲的毒效初步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通报,1992,8(4):145-147.
[1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等.球孢白僵菌对四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兼控潜力评价[J].昆虫知识,2005,42(6):673-676.
[14] 周琼,梁广文.小菜蛾的天敌类群及其利用现状[J].昆虫天敌,2001,23(1):35-42.
[15] 郭达伟.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和拒食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29(6):21-23.
[16] 顾鑫.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防效的初步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38-40.
[17] 庞雄飞,张敏玲.小菜蛾的生物防治问题[J].生态科学,1995(2):78-83.
[18] 刘青娥,夏更寿.小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19-1920,2002.
[19] 黄艳君,浦冠勤.菜青虫的生物防治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2012,2(3):14-16.
[20] 金永玲,王丽艳,高玉刚.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07-7408.
[21] 戴玉池,银海强,戴勇,等.植物性复配农药百虫敌3号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26(3):86-89.
[22] YIN J L. Occurrence law of cabbage butterfly in China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0,1(2):21-25.
[23] 胡雅娣,赵基英.3种生物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效比较[J].农技服务,2010,27(1):49.
[24] 刘峥,简恒,杨秀芬,等.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发酵液对棉铃虫和菜青虫的口服毒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1):19-24.
关键词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104-03
广东地区气候环境优越,光照和雨水充足,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霜期长,最适宜蔬菜生长,是我国蔬菜的主产区。广东地区蔬菜生产主要特点是品种多、分布广、生产季节性不明显、品种分布区域差异不显著。蔬菜害虫在丰富的食物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可周年繁殖为害。经实地调查,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虫害为蚜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和菜青虫。笔者针对广东地区蔬菜上上述4种重要害虫虫情发生规律和生物农药防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1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1.1蚜虫发生规律
广东地区的蚜虫寄主主要有白菜、油菜、萝卜、芥菜、青菜、菜薹、甘蓝、花椰菜、芜菁等十字花科蔬菜,偏嗜白菜及芥菜型油菜,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广东地区年发生数十代,在温暖的广东南部地区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终年为害。蚜虫在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蚜,向其他蔬菜上转移,扩大为害,无转寄主习性。到晚秋部分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蚜虫能够在植物之间传播病毒,所分泌的蜜露覆盖于植物表面有利于真菌的传播,而这些真菌又会对植物造成损害。而蜜露也能够降低杀真菌剂的效果以及影响蔬菜的呼吸和光合作用[1]。蚜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蔬菜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引起病毒病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1.2蚜虫生物防治
1.2.1
天敌防治。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星、异色瓢虫、食蚜蝇[2]及蚜霉菌等,草蛉可捕食蚜虫卵和初孵幼虫,它们对蚜虫有不可替代的灭杀作用。实际防治中,通常采用天敌防治法来防治只直接取食为害但不传播病毒的蚜虫。由于不传播病毒的蚜虫只有在大规模发生时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传播病毒的蚜虫却在密度较低时就能间接地带来较严重的危害。因为天敌依赖于寄主而生存,很难将蚜虫全部灭尽。因此,实际过程中,由外传入的蚜虫比本地蚜虫更易进行生物防治,且效果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从原产地引入的蚜虫天敌,当它们摆脱了控制自己的天敌后,就可对蚜虫产生更好的防控作用。另有研究表明,天敌在较温暖的环境比在低温环境下对蚜虫数量的影响更加明显。说明在能人工控制条件的环境中,如温室,通过对温度的控制用天敌防治蚜虫,成功的可能性更大[3] 。
1.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徐建陶等[4]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种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赵千等[5]用神雨、神麻和百麻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各种蚜虫进行室内杀虫效果试验,发现神雨对槐蚜、菊花蚜、桃大粉蚜、禾蚜和麦蚜等蚜虫的杀虫效果尤其显著。另有报道厚果鸡血藤种子和根的提取物对桃芽有很高的触杀活性;毛金竹、白纹短穗竹、灰水竹、毛竹、青皮竹、巨县苦竹提取物对萝卜蚜虫96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巴豆、醉鱼草、辣蓼、博落回、冰草等提取物对菜蚜虫也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6]。
1.2.3
微生物防治。
广东蚜虫的病原真菌流行病多发生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4月,田间小气候对真菌病的发生及流行影响很大,通常近地面的叶片或心叶部分的蚜虫感染的比例较高,尤其雨后最显著。苏德明等[7]报道菜缢管蚜在危害青菜的心叶时,真菌的发生甚为普遍,但在留种萝卜的花蕾和青荚上的蚜虫则未见发病。李忠等[8]用蝉拟青霉侵染蚜虫处理48 h后3 L菌株发酵产物对蚜虫的致死率最高,可达94.38%,处理7 d后孢子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3.52%,菌丝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2.35%。
2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2.1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
在广东地区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危害每年有春夏和冬季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 月上旬至5月下旬,9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再次升高成为第2个发生高峰期,12月下旬到翌年3 月下旬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黄曲条跳甲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黄曲条跳甲在广东地区为害猖獗:广东省2011年上半年有近40万hm2次菜地发生黄曲条跳甲的危害,约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9]。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光合作用降低,最后只剩叶脉,甚至死亡;以成虫和幼虫2个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食叶,以幼苗期最重;在留种地主要为害花蕾和嫩荚。幼虫只危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
2.2黄曲跳甲生物防治
2.2.1
天敌防治。
茧蜂是黄曲条跳甲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如食甲茧蜂(Microctonus vittatae)和两色汤氏茧蜂(Townesilitus bicolor)可以稳定寄生黄曲条跳甲,泡大眼长蝽(Geocoris bullatus)可捕食黄曲条跳甲成虫,步甲、蚂蚁等可捕食黄曲跳甲幼虫和蛹[10]。
2.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有研究表明,品皂苷0.05%浓度叶面喷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产生很强的拒食作用[11] ,印楝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其主要机理是对成虫有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从而减少了成虫对蔬菜幼苗的危害。马缨丹、鱼藤根的植物提取液都对黄曲条跳甲有控制效果[9]。
2.2.3 微生物防治。
黄运霞等[12]在广西南宁市郊土壤中分离到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曲条跳甲成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作用。邝灼彬等[13]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的球孢白僵菌对黄曲条跳甲的致病能力。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carpocapsae)和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对黄曲条跳甲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10]。
3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3.1小菜蛾的发生规律
广东地区小菜蛾每年发生的世代为20代左右,发生量大,每个季度都会发生,全年循环危害,抗性上升较快。成虫产卵期和寿命都比较长,世代重叠较严重。小菜蛾适合在20~30 ℃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广东地区,出现3~6和8~11月份2个高峰期,且秋季明显比春季为害严重。粤北地区越冬蛹一般在5月份天气变暖后开始羽化,其越冬代成虫的寿命较长,可达100 d,其他各代成虫寿命短很多,一般为11~28 d。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进行交尾,1~2 d后即可产卵。产卵期一般为10 d左右。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喜欢潜入叶肉取食,2龄初从“隧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幼虫通常非常活跃,遇到惊动会即时迅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即时吐丝下垂逃避。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对象上吐丝做薄茧,在茧内化蛹。蛹期为5~15 d,平均为9 d。成虫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常隐藏在植株的荫蔽处,夜间出来进行寻食等活动,其具有趋光性,成虫晚上趋光的高峰时间为19:00~23:00。
3.2小菜蛾生物防治
3.2.1
天敌防治。
我国对小菜蛾天敌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研究者对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颈双缘姬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天敌昆虫被其他寄生蜂重寄生,重寄生限制了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但被认为不会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小菜蛾天敌防治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亦极大地破坏了天敌作用的有效性,降低了小菜蛾天敌的防效[14]。
3.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
郭达伟[15]报道苦皮藤1%乳油及鱼藤酮2.5%乳油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及拒食作用,尤其是苦皮藤1%乳油,3个试验浓度对小菜蛾的室内杀虫效果均在90%以上,非选择性拒食率也在90%以上。顾鑫[16]报道植物提取液中川楝籽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小菜蛾死亡率接近90%。
3.2.3
微生物防治。Bt是目前使用广泛、用量最多的微生物杀虫剂,但在长期大量使用Bt的区域,小菜蛾的抗性日益严重,小菜蛾对其抗性的研究也是目前生物农药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减缓抗性问题,主要进行了使用不同Bt制剂或毒素、筛选新菌株、转Bt毒素基因抗虫作物等方面的研究[17]。根虫瘟霉也被认为是防治小菜蛾最有潜力的真菌之一,对小菜蛾的幼虫、蛹和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对抗Bt种群的效果较佳。另外蜡螟GmNPV、苜蓿银纹夜蛾AcNPV、广谱型芹菜夜蛾SfNPV等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效显著,其LD50为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xGV)的10倍以上[14]。此外,昆虫病原线虫是新型的杀虫剂,以小卷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18]。
4菜青虫的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
4.1菜青虫的发生规律
菜青虫1年发生多代,发生世代由北到南不断增加,广东地区为7~8代,广东地区无越冬,有2个发生高峰期:4~6和9~11月。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14~35 d。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部叶片背面或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
4.2菜青虫生物防治
4.2.1
天敌防治。目前,已知的菜青虫寄生性天敌昆虫有60多种,其中防效较好的是广赤眼蜂微红绒茧蜂和凤蝶金小蜂。节肢动物类的中华微刺盲蝽和蜘蛛是菜青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常用于菜青虫的防控[19]。
4.2.2
植物及植物源防治。金永玲等报道了印楝素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最高防效均达到90%以上[20]。戴玉池等采用除虫菊、烟杆、黄藤等5种植物,通过科学方法提取有效粗成分,按一定的比例复配成新型植物性农药,对菜青虫进行药效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21]。
4.2.3
微生物防治。
菜青虫的微生物防控研究中,白僵菌防治2~3龄菜青虫效果显著[22],但在实际应用中,宜在菜青虫发生初期喷施,有利于增强菜青虫的防效。同时,Bt在防治菜青虫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采用Bt 100亿活芽孢/g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药后7 d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4.7%[23]。另外,用菜青虫颗粒体病毒(GV)防治菜青虫也是微生物防治的常见方法,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安全无残毒和专化性强等优势。此外,有报道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致病杆菌和光杆状菌的一些菌株发酵液对菜青虫也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尤其是对菜青虫表现出较强的口服毒性[24]。
5结语
蔬菜是人们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农产品,保证其品质安全十分必要,每一个提高蔬菜产品源头质量的措施均值得重视。生物农药较化学农药具有安全性好、作用机理独特、相容性好等优点,同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继续研究加以克服,如生防效果不稳定、众多生物防治还需结合其他手段等。但是,随着人们对无公害蔬菜品质的日益重视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物农药有望成为蔬菜上防治病虫草害的首选农药。广东地区作为病虫草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倡导科学可持续性发展的生物防治,将是源头解决农药残留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刘树生.蚜虫的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通报,1985,1(3):37-40.
[2] 王文才,刘书茂.辽宁地区食蚜蝇种类、习性及对蚜虫控制的初步观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2(2):73-79.
[3] MACKAUER M,WAY M J,DELUCCHI V L.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aphid of world importance[M]//DELUCCHI V L.Stud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pp.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51-119.
[4] 徐建陶,高聪芬,孙定炜.几种植物源农药对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1) : 91-94.
[5] 赵千,杨春清,孙明舒.3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蚜虫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8-1489.
[6] 商显坤,曾涛,曾宪儒,等.植物源农药对蚜虫控制作用的研究概述[J].广西植保,2009,22(4):21-23.
[7] 苏德明,忻介六.上海蔬菜蚜虫真菌病的观察[J].植物保护学报,1963,6(2):221-223.
[8] 李忠,金道超,邹晓,等.蝉拟青霉对蚜虫的致病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2-7883.
[9] 贺华良,宾淑英,林进添,等. 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2(12):80-83.
[10] 王果红,韩日畴.黄曲条跳甲的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1):91-93.
[11] 张茂新,凌冰.黄曲条跳甲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植物保护,2000,26(6):31-33.
[12] 黄运霞,黄荣瑞,李焜华.坚强芽孢杆菌对黄条跳甲的毒效初步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通报,1992,8(4):145-147.
[1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等.球孢白僵菌对四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兼控潜力评价[J].昆虫知识,2005,42(6):673-676.
[14] 周琼,梁广文.小菜蛾的天敌类群及其利用现状[J].昆虫天敌,2001,23(1):35-42.
[15] 郭达伟.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和拒食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8,29(6):21-23.
[16] 顾鑫.几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防效的初步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2):38-40.
[17] 庞雄飞,张敏玲.小菜蛾的生物防治问题[J].生态科学,1995(2):78-83.
[18] 刘青娥,夏更寿.小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19-1920,2002.
[19] 黄艳君,浦冠勤.菜青虫的生物防治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2012,2(3):14-16.
[20] 金永玲,王丽艳,高玉刚.几种生物源农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07-7408.
[21] 戴玉池,银海强,戴勇,等.植物性复配农药百虫敌3号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26(3):86-89.
[22] YIN J L. Occurrence law of cabbage butterfly in China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2010,1(2):21-25.
[23] 胡雅娣,赵基英.3种生物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效比较[J].农技服务,2010,27(1):49.
[24] 刘峥,简恒,杨秀芬,等.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发酵液对棉铃虫和菜青虫的口服毒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