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方式 策略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方法更为多样,社会性、实践性更为突出,教学中主张学生的全体参与和共同参与,教师必须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而这种探究是严谨务实的。
二、开放时空,营造氛围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余进行;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家庭、社会开展,它不受教室、校园的限制,生活、社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内容往往超越了数学范围,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可以收看电视、VCD或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采访、考察等各种活动形式获取信息和所需知识,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广,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研究性学习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开放的。因此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营造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营造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探究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做”、“观察”、“实验”、“体验”等进行深入研究。
四、合作交流,分享成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再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信息的机会,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来解决问题。
五、丰富实践,综合运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观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学生要关注实际,有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做长方体纸盒并讨论特征,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不同的长方形材料:6块长方形纸板,正好做成一个长方体:7块长方形纸板,多余1块,需要进行选择:6块长方形纸板,但是其中1块要根据纸盒的大小进行剪裁;只有5块纸板,缺一个面,要想办法再找一块合适材料。要求每组将提供的材料制作成一个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测量、实验等自主探索实践,不仅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拓宽知识,并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接近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探究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乐趣和快感,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深入思考,追求真理的动力。
六、转变方式,尽情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为“边学边教,学在教前”模式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当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性的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七、多样评价,激励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都是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科教师、学生和学生群体及家长的积极性,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鼓励学生进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且评价内容不应只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情况,以便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方式 策略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方法更为多样,社会性、实践性更为突出,教学中主张学生的全体参与和共同参与,教师必须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而这种探究是严谨务实的。
二、开放时空,营造氛围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余进行;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家庭、社会开展,它不受教室、校园的限制,生活、社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内容往往超越了数学范围,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可以收看电视、VCD或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采访、考察等各种活动形式获取信息和所需知识,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广,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研究性学习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开放的。因此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营造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营造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探究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做”、“观察”、“实验”、“体验”等进行深入研究。
四、合作交流,分享成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再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信息的机会,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来解决问题。
五、丰富实践,综合运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观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学生要关注实际,有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做长方体纸盒并讨论特征,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不同的长方形材料:6块长方形纸板,正好做成一个长方体:7块长方形纸板,多余1块,需要进行选择:6块长方形纸板,但是其中1块要根据纸盒的大小进行剪裁;只有5块纸板,缺一个面,要想办法再找一块合适材料。要求每组将提供的材料制作成一个长方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测量、实验等自主探索实践,不仅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拓宽知识,并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接近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探究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和获取成功的乐趣和快感,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深入思考,追求真理的动力。
六、转变方式,尽情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为“边学边教,学在教前”模式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当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性的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七、多样评价,激励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都是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科教师、学生和学生群体及家长的积极性,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鼓励学生进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且评价内容不应只限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情况,以便于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