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切实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助力聊城乡村振兴。当前,聊城非遗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困境、部分非遗项目传承后继乏人、非遗产业化与品牌化程度较低、非遗产品包装设计不足等因素影响了非遗对聊城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为此,应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品牌化;开展不同层次非遗教育,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重视非遗文化空间保护;强化非遗产品营销,提升非遗吸引力与影响力。
【基金项目】
: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解读十九大报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编号:18CKPJ34); 聊城社科联项目“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DZD2020019); 聊城大学科研基金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321182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阶段,切实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助力聊城乡村振兴。当前,聊城非遗文化空间面临萎缩困境、部分非遗项目传承后继乏人、非遗产业化与品牌化程度较低、非遗产品包装设计不足等因素影响了非遗对聊城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为此,应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品牌化;开展不同层次非遗教育,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重视非遗文化空间保护;强化非遗产品营销,提升非遗吸引力与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桑葚多糖超声提取工艺、树脂脱色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桑葚粗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考察超声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的影响;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考察脱色时间、多糖溶液浓度、脱色温度的影响;通过ABTS法、DPPH法、邻二氮菲法、邻苯三酚法考察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桑葚多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50 ℃、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70
为响应党和国家有关美育工作文件的号召,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整合地方"非遗"资源,在高职院校中搭建共享平台,拓宽美育内容与思路,将"非遗"文化有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文章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探讨"非遗"艺术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美育教育中融合创新的方法、途径。
该试验旨在研究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液固比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分析,优化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桑黄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螯合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液固比21.61︰1 mL/g、提取温度99.24℃、提取时间2.26 h,在此最优提取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关注、被挖掘,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将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起来,形成"非遗+旅游"的新业态。非物质化遗产俨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味良方。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类高职院校,也是贵州目前唯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秉承着"沁润通途,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学院通过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社团活动、名家讲堂和非遗双创等活动,结合学院乡村振兴的任务,联手本土知名文创企业,逐渐摸索出"三体融合生态育人、四维提升全面覆盖、五向突破协同创新、六+助力实践探索"的非遗通识教学实践模式,以多元而鲜活的
文化生态保护区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将多层次、多方面的非遗项目和传承群体还原到具体的文化空间做整体性保护,这是我国非遗保护的一种创新性理念和创新性举措。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青海在生态多样性和人文多元性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造就了多民族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省级还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青海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在实践中体现了整体性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