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就在生活中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编导专业优秀作品交流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编导专业是《大众DV》杂志巡讲的第八站。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是结合网络时代的传播特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影视人才。学院力求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之内,在掌握影像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手法的同时,瞄准新媒体、手机媒体、流媒体、拓展就业思路,鼓励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在进入学院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影视基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同学们已经像模像样地做出不少作品。“爱情”可能是大部分校园短片的主要题材,但在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作品中却呈现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同学们状态的改变:原来浮躁的心渐渐进入一种平稳状态,从自我的小圈子里渐渐融入社会,融入到生活中来。艺术是什么?生活就是艺术。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目前学院已设有影视表演、导演、广播电视编导、摄像与录音剪辑、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游戏策划与运营等三十余个专业方向。
  学院还注重开展国际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高等艺术学府和专业机构在学历教育、学术交流、专家互访、学籍认证、课题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国际化建设进程。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编导专业在学院:“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的办学理念指导之下,立志于“两个导向”:第一是以专业教学为导向,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贯彻“两个根本”:“以学生为根本,以实践为根本。”
  
  他们组成了生活
  ——《城市流动的符号》
  
  使用设备 :索尼 PD190
  后期 :HPx6400工作站Premiere2.0
  
  点评老师简介
  鞠薇
  毕业于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影视艺术系、电视节目编导,现任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编导专业教师。
  
  拍摄这部短片的唐嘉鑫同学是一名四川籍学生,家乡也受2008年“5.12”地震的波及,因此我们在该同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始至终都有一股浓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存在。这一点在“85后”的当代大学生中并不多见,难能可贵。
  这部《城市流动的符号》的题材相对比较讨巧。首先是便于拍摄,拍摄对象就在我们学院学生宿舍旁边的小吃一条街上,而采访中出彩的对象也是麻辣烫的一位店主。在跟踪拍摄数天后,导演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除了在镜头上呈现出店主进货、备材、配菜等一道道工序之外,同学们也了解到一份工作的不易,我认为这对本次拍摄有非常难得的意义。
  学生时代拍摄短片的通病就图宏大叙事,往往忽略了身边近在咫尺的各种资源,但这部影片拍摄的内容让我们的学生注意到周边的产业链中不起眼的一个环节。不足之处是在处理群像式的纪录片的表达手法上,节奏控制和情绪把握上,有几个镜头机位再往上5厘米,或镜头再延长2秒钟,情绪可能就表达出来了。
  
  学生导演简介
  唐嘉鑫
  高中开始担任江油电视台主持,策划电视节目,还策划了由江油市红十字主办的“爱心行动,让世界充满爱”和江油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奥运在心中,公德我行动”等大型公益义演宣传活动
  
  别浪费了好题材
  ——《周日那午后》
  
  使用设备 :sonyz1c
  后期 :
  笔记本电脑lenovoF41
  Premiere2.0
  
  点评老师简介
  张冠仁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作家,代表作《鳟鱼怀念北冰洋》,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专职教师。
  
  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些“规矩”遵守,如果你违反规则,就会直接影响结果,比如这部影片。我们能看到拍摄固定镜头的时候,作者张雨乔还是不习惯使用三脚架。
  在这个平凉路工厂改建民宅,对张雨乔来说堪称“场景奇观”,(颇似《功夫》中的猪笼城寨),因此许多镜头语汇背后都流露出主创人员的猎奇心态,但实际上导演对该场景以及拍摄对象缺乏事先必要的功课和了解。
  反过来说,作为一个能体现导演原生态的作业,《周日那午后》还是有许多可观之处。比如镜头所涉猎的一般为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除开一些过于明显的技术上的缺陷之外。
  还保留了大量被摄客体与主摄者的看与被看的互相关系。其中尤以一个中年男子拿剪刀耐心处理螺蛳喂养乌龟的片段情绪最为饱满。导演故意选择了一个非常规机位——卡在中年男子的腰身处,不符合常规的影像表达叙事规则,但是运用于此却有独特审美效果。
  在剪辑节奏上,人物衔接的先后次序安排方面导演都花了一番心思。因为片中呈现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他们遵循自己早已习惯的生活节奏生活。在其中一位中年妇女洗刷铁皮门的镜头中,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没有经过刻意的舞台调度,但是因为被拍摄者所处位置较好,因此前景后景都有行人路过充实画面,对该片增色不少。影片中的儿童场景给影片增添了丰富的趣味,缺陷是结尾稍显仓促。
  
  学生导演简介
  张雨乔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07级编导专业
  
  电影的“三奇”
  ——《少年阿顺的不眠日记》
  
  使用设备 :JVC-201
  后期 :HPx6400工作站Premiere2.0
  
  点评老师简介
  陈鲮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纪录片导演、电视节目编导
  
  这个作业的创意源于导演孙晓钰自己的一次失眠经历,同时有自己所感兴趣的一种风格,创作了一部带有台湾风的大陆学生作业。
  这种尝试值得肯定。一方面是想象力的拓展,从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放大成为一个具有戏剧化的情景,这种“不可思议”的人物情景设计是比较符合电影创作规律的。我们常说电影就是展现“三奇”(奇人、奇景、奇观)。在创作伊始,学生便找到一“奇”,为接下去的创作提供较好的基础。但最大的问题也出现在这个“奇”上。影像作品善于表现动作,诸如睡觉、吃饭、打球,都是比较好用影像来展现的。而非动作,如不睡觉、不吃饭、不打球,这种状态性的东西用影像表达就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非动作中寻找动作。最终学生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动作,导致大部分内容只是流于状态,这难免会变得没“戏”看。
  另一方面,个人感觉台湾偶像剧自成一体,可以说形成了某种类型,至于这种类型的好与不好暂不定论。但作为学生来说,对类型的模仿是影像学习较好的一种形式。学生为达到这种风格类型的效果,对近十部台湾青春电影进行了比对拉片,还特意找来了一位台湾演员,设计了台湾式的校服,这种认真临摹的精神值得鼓励。
  在制作工艺上,由于剧情要求,大部分内容是室外夜戏。这对于学生作业制作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场景只能依靠环境本身的照明。这一方面要求足够曝光,另一方面又要创造幽静孤独的效果。这中间一些取舍和设计都需要下一番工夫。尤其前期对场景的选择,除了气氛外,技术条件的考虑也需要提前测试。
  最终呈现的效果还不错,看得出,前期准备是比较充分的。这对学生作品来说是比较可贵的。
  说句题外话。大多数学生作业都是“信手拈来”,拍到哪儿算哪儿,前期没有充分调研。最终作品的呈现就难免糙陋,再好的创意都白白浪费。因此对于学生作业,个人更看重工艺上的严谨,而非创意的新奇。毕竟技术是学来的,而灵感是老师教不了的。
  
  学生导演简介
  孙晓钰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07级编导专业
  
  姑娘们,加油!
  ——《幸福可以等待》
  
  使用设备 :索尼 HDR-SR7E 索尼 HDR-SR10E
  后期 :HPx6400工作站Premiere2.0
  
  点评老师简介
  徐乐乐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剧本策划、大型活动策划、编导
  
  写这篇文章前,几个姑娘们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纪录片跟拍任务,主题仍然是:关兴教育。这天,她们本计划去上海火车站附近拍摄,结果遭遇罕见台风莫拉克登陆上海,等我见到她们时已经是头发滴水衣衫湿透了,所有的雨具,据说是“全用来保护机器了”。
  几个姑娘不容易,从决定拍摄以“关兴教育”的孩子为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无论什么困难和问题出现,全都默默咬牙坚持着,从来没听说过一句泄气话或者有企图半途而废的打算。关于“关兴教育”,其实从姑娘们报上选题之后,老师们就一直担心这会是一块儿“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所从事不良少年、未成年人不正当行为矫正的教育机构,规模并不大,而且实行完全的封闭军事化管理,也就是说,里面的学员,全部的生活基本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为了保护其中未成年人的隐私和成长心理健康,该校校长可以说是尽心尽责,谢绝了上海的一切媒体对此教育机构提出的拍摄和采访。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几个姑娘是让人惊讶的,她们不但在初次探访后取得了自校长到老师及学生本人的全面首肯,并且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和整个“关兴教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关兴校长”(姑娘们爱称)主动提出,为即将毕业的姑娘们解决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让她们拿了毕业证就到“关兴”做专职教师,因为她们的“知心姐姐”形象塑造得真是太成功了……
  社会各界如雪花般靠谱的评价,让我为自己有这样几个优秀的女学生而自豪,但是,说回到纪录片创作本身,可以说,这些姑娘在选择了这块儿“鸡肋”之后,并不知道这之后意味着多么艰难的拍摄。事实也证明,在近两年的拍摄过程中,至少一年的素材,是一群人处在迷迷糊糊的状态里拍下来的,无重点、无目的、无计划,“三无产品”全不能用。姑娘们在望着一堆素材束手无策时,都会感慨:“能拍出《幼儿园》实在是太厉害了!”《幸福可以等待》是姑娘们利用五一假期,自费去了主人公瑶瑶的家乡——丽水拍摄的,原因是他们想真正了解瑶瑶是怎样长大的,而不是仅听她一个人的诉说。这是个新的开端,虽然成片依然缺少很多纪录片里应有的必要元素,但是,我隐隐感觉到,五个姑娘:王紫、肖华美、邵云、黄英子、玄烨,对纪录片的拍摄和认识已经有了完全具体的认识,而姑娘们心中正在酝酿着更大的计划。加油!
  
  学生导演简介
  王紫萱
  内蒙古包头人,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2007级编导专业
其他文献
云南牦牛影像工作室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的一家富有实力的影像制作机构,近年来承接了省内多个州市的旅游形象片,在制作此类影片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创作的旅游形象片独树一帜,深得广大客户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功的秘诀在什么地方?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    “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     这句广告词,出现在我们刚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做的旅游形象
期刊
2008年快过去了,还有一个月,日历就该翻到2009年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真多,雪灾、地震、洪水这样灾难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举办让我们体会了骄傲。  同样,在这一年国内的消费DV行业也风起云涌,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发布了许多新机器,这样的进步虽然在每年都会实现,但是今年我们用DV记录了欢乐和痛苦之后,一切的反思都是那么难得。  让我们带你梳理一下2008年的消费DV发展痕迹,把这些机器
期刊
我所知道的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国际教育院南区,在原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苏州轻工职工大学基础上组建而成,有着悠久的工艺美术教育传统。学院设有环境艺术系、工业设计系、装饰艺术系、视觉传达系、服装工程系、数字艺术系和社科部、外语部和体育部等三部。这次看吧的成行缘于《大众DV》杂志在美院的一次放映活动,现场大部分数字媒体系的同学表现出了对数字影像的浓厚兴趣。  放映结束后系里安排杨海涛老师为我
期刊
上一讲已经使用Trapcode公司提供的插件制作了两个特效,这次我们再继续使用该公司的两个插件来丰富和美化这个基础动画。在合成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制作的具有视觉冲击力,这些特点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屡见不鲜,但是这个概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非常困难了。不过这个和化妆一样,要想吸引眼球,提高回头率,那么就要善用化妆品,对于合成而言也是如此。              总 结  Shine和Sta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老村长    十五年来倾心影像摄制,强悍地喜欢跟影像有关的所有东西,习惯什么活儿都干,软硬件通玩。身份变化无常,摄像师、摄影师、记者、编辑、独立撰稿人、大学教师。标准一
期刊
1.总特技轨和虚拟素材的使用  在许多素材需要相同滤镜处理的情况下,大洋ME的VFx“总特技轨”和“虚拟素材”非常方便,可简化故事板上的复杂、重复调整,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完成不久的高清旅游风光片《藏东八宿》,让我了认识了大洋ME,新近制作的另一部高清旅游形象片《楚雄好地方》,也在我对ME加深了解的同时顺利杀青。通过两部片子的磨砺,使我逐渐熟悉了大洋ME的“性情”,同时,它也在改变着我制作片
期刊
索尼推出的使用SxS卡存储的高清摄录一体机PMW-EX1和PMW-EX3,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影像工作者和发烧友的关注,但可能你对于这种新型存储介质的采集和后期编辑不甚了解,这里要为你介绍的就是一款能够让PMW-EX1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作站——强氧2460-IO工作站。    除使用过强氧工作站,我还使用的后期非编环境是苹果后期非线 Final cut pro6.02、八核3T阵列,总的感觉强氧工
期刊
大众关注看板:  高清DV市场争夺战    奥运的到来也让数码摄像机市场的高清旋风越刮越猛烈,各大厂商纷纷做出市场表现。作为数码摄像机市场龙头的索尼继续在专业领域搏杀,并于近期推出一款高端新品带来全新视界;佳能在奥运后推出了三款高清产品,完善了在数码摄像机高清领域的产品线。  相对于索尼和佳能新品的高调发布,作为奥运会赞助商的松下则通过另一个途径让消费者感受到高清的魅力,即向奥运会提供高清产品如A
期刊
书接上回,总说奥运会的事情,恍恍惚惚后奥运时期已经慢慢地接近尾声了,我们来说说属于DV爱好者的节日。  经过几年的积淀,平遥摄影大展已经成了国内很重要的影像节日,而我们《大众DV》杂志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和它一起做着推广DV文化的事情。看过上期杂志的读者一定知道,我们在今年的平遥影展上策划了“奶兔大白糖”的DV单元,小编有幸参加了整个影展的策划和布展活动。谦虚地说,虽然我们的展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
期刊
也许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梁桥上那段对话太过著名,在进行哲学性思考的时候,鱼这种生物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天然的寓言象征物。杨海涛的艺术动画片《鱼》,在动画中借用“鱼”来阐述自己对于人生之“围城”的概念。  初识海涛,他便在兴致勃勃地与人讨论着最新构思作品中的制作方法;在海涛的工作室里,看着尚在创作中的“西游记新编”初稿,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整体构思,都觉得这将是一部“鸿篇巨制”。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