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我就八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这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这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