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人眼里,旧时的上海滩是座开采不尽的金矿——可以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风情万种;可以长三堂子、四马路,娼优相狎,纸醉金迷;可以蛇龙混杂,皂帛莫辨……概括了说,上海这个滩,空间很大,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是风花雪月玩尽高雅的殿堂,也可以是草莽英雄一试身手的屠宰场。
因为有了杜月笙、黃金荣和张啸林三个呼风唤雨的大流氓,上海滩也几乎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以及法国的科西嘉岛齐名,大概可跻身世界黑社会前三甲了。相比之下,香港黑手党就只能算个跟班的“古惑仔”,嫩了点。
就像美国人喜欢拿西西里岛黑手党说事一样,上海滩的黑社会也是香港影视人情有独钟的题材。当年25集《上海滩》连续剧,让上海人过足瘾,周润发应该就是那段时间里成了上海滩红得发紫的巨星;还有叶丽仪的一曲“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让上海滩的男女老少感觉就像在外滩追波逐浪的“滩歌”,分外亲切。
不过在我看来,香港人演绎的上海滩终究还有点半吊子,港气有余而上海味不足。准确地说,更像一批香港古惑仔来上海拜师实习,从“新上海人”做起,在忍辱负重中抱团取暖,终于时来运转、出人头地,一举将流氓做大。
不是说周润发他们演得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们说不来上海话,只是觉得《上海滩》仍只是承传了吴宇森的小马哥英雄本色系列和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不同的只是地点,从香港搬到了上海。
至于后来大陆自己重拍的42集《新上海滩》,又看到许文强、丁力这几个名字,我基本上就没有再看的胃口了。拜的师父是“新上海人”,还指望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滩》?何况我对那些重拍的东西一贯不认可。嚼别人吃过的馍馍没味道,就好比后人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哪怕画得再传神,也已经没多大价值了。也许,这也是冯小刚前不久说的“经典不可复制”的道理。
由内地出品、王晶导演的《大上海》,糅合了香港和上海多种元素,就像周润发和黄晓明共同饰演的“成大器”,尽管让观众有点犯晕,但基本上成功合体,明白他们是一个人了。这样的“大联合”,真成大器了,可以博采众长,可以扬长避短。尤其因为内地出品、内地拍摄,可以一改香港片的小家子气,场面可以做得无比恢弘——要人山人海就人山人海,要金碧辉煌就金碧辉煌,要枪林弹雨就枪林弹雨,要血流成河就血流成河,要飞机大炮就飞机大炮……所谓“大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大,大场面、大制作。被人称作“大手笔”的八场大戏,还真的动员了千军万马,让很多人觉得过瘾。
然而,当成大器抱着死去的阿宝,在日本人的乱枪齐发中化作喋血英魂,当张学友深情款款的《定风波》渐渐远去,人们不妨思索一下,影片还留下了点什么呢?说句对不住王晶的话,我印象深刻的竟只是成大器拿大砍刀削梨的细节。直着削,动作娴熟,霸气十足。原来生梨还可以这么削的啊,就像当年《英雄本色》中周润发仅以嘴衔酒杯、仰脖饮酒一样,真流氓啊,这样的细节贴切而富有创意,我算是开眼了。
要说导演呕心沥血的八场大戏,说实话那只是场面上的好看,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却无更多实质内涵。说成大器帅气逼人也好,镇定自若也好,视死如归也好,杀人如麻也好,枪法精准也好,大难不死也好,统统都只要导演一句话。人为的设置编排,与人物内在性格的发展并无多大关联。观众所看到的成大器,正直善良、英勇无畏、嫉恶如仇,忠肝义胆,哪怕身为流氓非但与吃喝嫖赌毒毫不沾边,还不忘忧国忧民。这样正能量的高大全,我们在银幕上看多了,知道非共产党莫属。影片中唯一缺少的镜头就是延安那边来个人,握着成大器的手说,同志你辛苦了!
据说此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人改编的,这个人就是杜月笙。黄晓明也坦诚,他崇拜杜月笙。他在饰演完美无缺的成大器时,脑子里不断闪现的想必全是杜月笙的光辉形象。
我对旧上海知之甚少,以往只知道杜月笙大流氓,坏人,莫非现在弄清楚了,他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干的都是地下党员的大业,平时更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污泥浊水的上海滩,始终洁身自好,不染半点龌龊。
不过我是反对拿文艺作品对号入座的。我只把《大上海》的成大器看做一个导演想极力表现的活生生的人,一个能让每个走进影院的观众都感动一把的人。要感动人,首先是真实,身为流氓得流起来才像,单单一个大砍刀削梨的细节远远不足以撑起成大器的流氓身份;其次应该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这冲突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应该是直抵内心的冲突。比如《英雄本色》中宋子杰和宋子豪的冲突,一个警察一个曾是黑道老大,亲兄弟该不该明算账,该不该六亲不认?那才是一个纠结啊。正因为有了大量的亲弟兄之间的冲突,周润发的“兄弟义气”才显得格外珍贵,因此当他饰演的小马哥中弹倒下的一刻,感动的不仅仅是当警察的宋子杰,还有千千万万的观众。
本来《大上海》中有两场戏是可以好好开掘的,一是成大器选择将叶知秋夫妇送上仅有两个位子的飞机逃生,二是他委曲求全将自己的爱妻阿宝送到茅载手中。两个可以让人纠结得心疼的戏眼,偏偏就让王晶草草带过了。
好电影不是画面有多么讲究,场面有多少恢弘,或刀枪棍棒有多么惊心动魄,好电影是让人纠结,让人心疼的。即便拍摄冷酷无情的黑手党,也是如此。
但凡人总有软肋,再坚硬无比,刀枪不入,也总有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的作品就是要寻找这样的“死穴”。黑社会大片《教父》之所以让人看得热血沸腾,除了家族间屠杀的冷酷,更主要的是充分展示了他们不轻易示人的侠骨柔情。硬汉的眼泪格外珍贵,犹如冰天雪地间一支悄悄开放的腊梅,哪怕只是小小的绽放,却也芬芳扑鼻。
因为有了杜月笙、黃金荣和张啸林三个呼风唤雨的大流氓,上海滩也几乎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以及法国的科西嘉岛齐名,大概可跻身世界黑社会前三甲了。相比之下,香港黑手党就只能算个跟班的“古惑仔”,嫩了点。
就像美国人喜欢拿西西里岛黑手党说事一样,上海滩的黑社会也是香港影视人情有独钟的题材。当年25集《上海滩》连续剧,让上海人过足瘾,周润发应该就是那段时间里成了上海滩红得发紫的巨星;还有叶丽仪的一曲“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让上海滩的男女老少感觉就像在外滩追波逐浪的“滩歌”,分外亲切。
不过在我看来,香港人演绎的上海滩终究还有点半吊子,港气有余而上海味不足。准确地说,更像一批香港古惑仔来上海拜师实习,从“新上海人”做起,在忍辱负重中抱团取暖,终于时来运转、出人头地,一举将流氓做大。
不是说周润发他们演得不好,也不是因为他们说不来上海话,只是觉得《上海滩》仍只是承传了吴宇森的小马哥英雄本色系列和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不同的只是地点,从香港搬到了上海。
至于后来大陆自己重拍的42集《新上海滩》,又看到许文强、丁力这几个名字,我基本上就没有再看的胃口了。拜的师父是“新上海人”,还指望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滩》?何况我对那些重拍的东西一贯不认可。嚼别人吃过的馍馍没味道,就好比后人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哪怕画得再传神,也已经没多大价值了。也许,这也是冯小刚前不久说的“经典不可复制”的道理。
由内地出品、王晶导演的《大上海》,糅合了香港和上海多种元素,就像周润发和黄晓明共同饰演的“成大器”,尽管让观众有点犯晕,但基本上成功合体,明白他们是一个人了。这样的“大联合”,真成大器了,可以博采众长,可以扬长避短。尤其因为内地出品、内地拍摄,可以一改香港片的小家子气,场面可以做得无比恢弘——要人山人海就人山人海,要金碧辉煌就金碧辉煌,要枪林弹雨就枪林弹雨,要血流成河就血流成河,要飞机大炮就飞机大炮……所谓“大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大,大场面、大制作。被人称作“大手笔”的八场大戏,还真的动员了千军万马,让很多人觉得过瘾。
然而,当成大器抱着死去的阿宝,在日本人的乱枪齐发中化作喋血英魂,当张学友深情款款的《定风波》渐渐远去,人们不妨思索一下,影片还留下了点什么呢?说句对不住王晶的话,我印象深刻的竟只是成大器拿大砍刀削梨的细节。直着削,动作娴熟,霸气十足。原来生梨还可以这么削的啊,就像当年《英雄本色》中周润发仅以嘴衔酒杯、仰脖饮酒一样,真流氓啊,这样的细节贴切而富有创意,我算是开眼了。
要说导演呕心沥血的八场大戏,说实话那只是场面上的好看,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却无更多实质内涵。说成大器帅气逼人也好,镇定自若也好,视死如归也好,杀人如麻也好,枪法精准也好,大难不死也好,统统都只要导演一句话。人为的设置编排,与人物内在性格的发展并无多大关联。观众所看到的成大器,正直善良、英勇无畏、嫉恶如仇,忠肝义胆,哪怕身为流氓非但与吃喝嫖赌毒毫不沾边,还不忘忧国忧民。这样正能量的高大全,我们在银幕上看多了,知道非共产党莫属。影片中唯一缺少的镜头就是延安那边来个人,握着成大器的手说,同志你辛苦了!
据说此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人改编的,这个人就是杜月笙。黄晓明也坦诚,他崇拜杜月笙。他在饰演完美无缺的成大器时,脑子里不断闪现的想必全是杜月笙的光辉形象。
我对旧上海知之甚少,以往只知道杜月笙大流氓,坏人,莫非现在弄清楚了,他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干的都是地下党员的大业,平时更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污泥浊水的上海滩,始终洁身自好,不染半点龌龊。
不过我是反对拿文艺作品对号入座的。我只把《大上海》的成大器看做一个导演想极力表现的活生生的人,一个能让每个走进影院的观众都感动一把的人。要感动人,首先是真实,身为流氓得流起来才像,单单一个大砍刀削梨的细节远远不足以撑起成大器的流氓身份;其次应该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这冲突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应该是直抵内心的冲突。比如《英雄本色》中宋子杰和宋子豪的冲突,一个警察一个曾是黑道老大,亲兄弟该不该明算账,该不该六亲不认?那才是一个纠结啊。正因为有了大量的亲弟兄之间的冲突,周润发的“兄弟义气”才显得格外珍贵,因此当他饰演的小马哥中弹倒下的一刻,感动的不仅仅是当警察的宋子杰,还有千千万万的观众。
本来《大上海》中有两场戏是可以好好开掘的,一是成大器选择将叶知秋夫妇送上仅有两个位子的飞机逃生,二是他委曲求全将自己的爱妻阿宝送到茅载手中。两个可以让人纠结得心疼的戏眼,偏偏就让王晶草草带过了。
好电影不是画面有多么讲究,场面有多少恢弘,或刀枪棍棒有多么惊心动魄,好电影是让人纠结,让人心疼的。即便拍摄冷酷无情的黑手党,也是如此。
但凡人总有软肋,再坚硬无比,刀枪不入,也总有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我们的作品就是要寻找这样的“死穴”。黑社会大片《教父》之所以让人看得热血沸腾,除了家族间屠杀的冷酷,更主要的是充分展示了他们不轻易示人的侠骨柔情。硬汉的眼泪格外珍贵,犹如冰天雪地间一支悄悄开放的腊梅,哪怕只是小小的绽放,却也芬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