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落实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课改实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都已发生重要变化,“以学论教”、“学生是主人”的宗旨,已在每一位施教者思想中扎下了根。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其能力目标的落实,摆在了每一位科任教师的面前。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核心,觉悟目标是落脚点。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下的能力目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教法设计要创新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创新是灵魂。要从应试教育、功利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教法设计的创新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直面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再是“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教师独角戏,也不再是“以背为主”,而是以“学生是主人”,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全面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
  1.转换角色,激发兴趣。“以学论教”、“学生是主人”的宗旨,就是教师转换角色的指南针。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应把课堂变为学生的乐园。教师要减少灌输、多给启发,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尽可能地还给学生。要树立情感意识,与学生平等交流,多激励、少批评。
  兴趣是智慧,兴趣是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因素,以事明理,寓理于趣,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艰涩抽象的概念原理。同时,课堂应增加文学色彩,发挥语言的作用,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再次,拓宽示例范围,设例做到通俗、准确,由例到理,水到渠成。
  2.设计问题,激励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乐于实践。如思想政治课关于“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可设计如下练习。公司诚聘:①市场营销总监一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商业零售市场,协调能力强,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②仓库管理员2名,25—35岁,高中文化,做事踏实,责任心强,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围绕此题,学生畅所欲言,理论联系了实际,达到了能力目标的实践性操作,效果很好。
  
  二、学生实践有实效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要讲求课堂效益,锻炼实践能力。教师要精于“学”的研究,注重学法指导。
  1.创设情境,以知导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步骤。注重课本中的小字资料与图表,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要创设有利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多思多议,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如理解“共同富裕”这个概念,可结合教材提出: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有什么区别?“最终”的含义又是什么?只要抓住了思考的方向与关键,经过思考分析与集体讨论,就可加深学生的理解。
  2.互动交往,共同发展。思想政治课的互动交流,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学习共同体”的真实构建。首先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师生成为朋友,形成实实在在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例如,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先适当引入一些材料,使学生思考、举例,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小结其现状、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并促使“自我”充分实现,个性全面发展。
  3.注重创新,多科渗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教师也须与时俱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工夫。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疑是引发思维的触角,有思考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有所创新。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方法,以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如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内容时,要让学生把握“两个必然性”,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找出其因果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与学法指导、学法研究紧密相连。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创新既是能力又是精神。教师要做好课内外的实践衔接,立足课堂,放眼课外,精心构思出科学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如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时,可安排课外作业,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搜集资料,以史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永远实践着“三个代表”。通过拓展实践,既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做到了与历史学科的联系、渗透。
  4.关注社会,拓展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政治课教学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如教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含义,更需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调查走访,收集资料,然后由教师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问题,并支持学生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这样,学生就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两次飞跃,既是实践创造之乐,又是道德的提高与深化。
  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设计多种渠道与方案。如结合党团支部举办精神文明讲座,开展“共建校园文明”活动,参加公益劳动,走访老党员老红军,组织有目的的社会调查等。总之,通过广泛接触社会现实与亲身实践,有利于挖掘教育资源,营造育人氛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将能力目标落到实处,必须注重教法设计的创新与学生实践的实效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走正、走好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之路。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则称为负迁移。假若忽略知识迁移的条件、适用范围和问题的本质,生搬硬套,用一贯的思维定势去处理问题,则容易产生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会产生干扰。教学中,教师应遵循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热熔法,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采用"YA208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冷胶粘剂",可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