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义务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乌拉特民歌是巴彦淖尔地区经典的音乐文化,这颗明珠想要世代璀璨,需要积极探索传承的路径。学校教育是传承音乐文化的首要阵地,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蒙古族音乐是构成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部分之一,乌拉特民歌是蒙古族音乐的经典代表,如何将乌拉特民歌在中学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本课题将要论述的观点。
关键词:乌拉特民歌;中学教育
一、乌拉特民歌进入中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乌拉特民歌的内容大多是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劳动,与蒙古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有很大联系,乌拉特民歌唱腔偏高亢悠扬、音乐语言和曲式结构大多都是简洁精炼,演唱形式多样,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美学价值。学校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乌拉特民歌融入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巴彦淖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内蒙古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多元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在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也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播的不仅书本上的知识,也会传播民族音乐思想、价值观。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巴彦淖尔地区音乐文化入手,结合课本教材上的基础音乐知识,拓展音乐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多元音乐文化运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中学生以“兼容并包”的学习心态去接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建立宽阔的音乐欣赏视野。
二、乌拉特民歌引入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内容与价值
(一)适合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乌拉特民歌体裁
1.儿歌
儿歌是儿童在生活中所唱的歌曲体裁,内容主要有关儿童的生活体验,形象逼真的表现了童真童趣。儿歌的歌词内容简单朴素、对仗整齐、朗朗上口,容易被儿童传唱。儿歌的音乐内容以旋律婉转流畅,节奏明快,结构短小、精湛为主,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全面诠释了天真烂漫的音乐形象,代表性的儿歌有《摇篮曲》(见谱例)等。
2.短调
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体裁,乌拉特短调民歌可以是为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经典。其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内容表现出乌拉特部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风貌歌。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短调比较匀称规整,旋律歌唱性强,多用于婚宴喜事、休闲娱乐等场景。曲中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感情朴实,代表性的有《鸿雁》、《高高的莫尼山顶》等。
(二)适合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乌拉特民歌题材
1.歌颂家乡的
赞颂家乡的内容和题材,多为赞美家乡山水风景为题,表现出人心内在的热爱之情,借物抒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旋律宛转悠扬,速度稍慢伴随着急转的大跳衔接,给人以心灵深处的冲击。如《巍峨的毛妮山》、《秀沙坡》等。将此类歌曲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培养和加强中学生的爱家、爱国之情,培育民族情结。
2.说教歌曲
蒙古族对父母、长辈有着浓厚的感恩与尊敬之情,因此便产生了许多表现教化、训导青年人为人处世的乌拉特民歌题材。歌中劝说他们要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遵循父母、长辈的谆谆教诲。说教歌曲曲调深情绵长,抒发内心的深切的感受。如《肥壮的走马》、《小黄马》等,此类风格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很适用于中学课堂。
3.叙事歌曲
蒙古族语言音译为“呼日尼勒哆”,题材一般以爱情、亲情故事为主,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表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面貌。歌词内容朴实无华、内容丰富,音乐结构规整、段落较多,旋律平稳偶有大跳。如《都荣河的马群》、《道布陶勒盖》等。通过作品中的故事内容的展示,有利于中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故事,丰富文艺修养。
总之,乌拉特民歌是历史造就的民族文化瑰宝,每一位生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儿女,都可以近距离感受它带来的艺术魅力。乌拉特民歌特有的蒙古族文字和语言是表现这一音乐文化的必要因素,是造成乌拉特民歌旋律和风格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想要通过中学教育进行乌拉特民歌的传承,在歌词的传授上也应做足功课,这对于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助力于乌拉特民歌的发展,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学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传播艺术的责任,乌拉特民歌的教育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乌拉特民歌集》王志强主编,乌拉特中旗文化涂于广播电视剧出版,2008年10月。
[2]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李世相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一卷,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非遗”乌拉特民歌在中学教育传承的应用研究——以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SY202040)
作者简介:苏娅(1984.02),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區乌拉特中旗人,河套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蒙古族音乐与钢琴教学。
关键词:乌拉特民歌;中学教育
一、乌拉特民歌进入中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乌拉特民歌的内容大多是人民生产方式和生活劳动,与蒙古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有很大联系,乌拉特民歌唱腔偏高亢悠扬、音乐语言和曲式结构大多都是简洁精炼,演唱形式多样,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美学价值。学校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乌拉特民歌融入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巴彦淖尔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内蒙古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多元化成为发展的趋势,在音乐教育中多元音乐文化也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播的不仅书本上的知识,也会传播民族音乐思想、价值观。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巴彦淖尔地区音乐文化入手,结合课本教材上的基础音乐知识,拓展音乐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多元音乐文化运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中学生以“兼容并包”的学习心态去接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建立宽阔的音乐欣赏视野。
二、乌拉特民歌引入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内容与价值
(一)适合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乌拉特民歌体裁
1.儿歌
儿歌是儿童在生活中所唱的歌曲体裁,内容主要有关儿童的生活体验,形象逼真的表现了童真童趣。儿歌的歌词内容简单朴素、对仗整齐、朗朗上口,容易被儿童传唱。儿歌的音乐内容以旋律婉转流畅,节奏明快,结构短小、精湛为主,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全面诠释了天真烂漫的音乐形象,代表性的儿歌有《摇篮曲》(见谱例)等。
2.短调
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体裁,乌拉特短调民歌可以是为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经典。其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内容表现出乌拉特部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风貌歌。在音乐结构形式上,短调比较匀称规整,旋律歌唱性强,多用于婚宴喜事、休闲娱乐等场景。曲中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感情朴实,代表性的有《鸿雁》、《高高的莫尼山顶》等。
(二)适合引入中学音乐教学的乌拉特民歌题材
1.歌颂家乡的
赞颂家乡的内容和题材,多为赞美家乡山水风景为题,表现出人心内在的热爱之情,借物抒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旋律宛转悠扬,速度稍慢伴随着急转的大跳衔接,给人以心灵深处的冲击。如《巍峨的毛妮山》、《秀沙坡》等。将此类歌曲运用于中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培养和加强中学生的爱家、爱国之情,培育民族情结。
2.说教歌曲
蒙古族对父母、长辈有着浓厚的感恩与尊敬之情,因此便产生了许多表现教化、训导青年人为人处世的乌拉特民歌题材。歌中劝说他们要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遵循父母、长辈的谆谆教诲。说教歌曲曲调深情绵长,抒发内心的深切的感受。如《肥壮的走马》、《小黄马》等,此类风格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很适用于中学课堂。
3.叙事歌曲
蒙古族语言音译为“呼日尼勒哆”,题材一般以爱情、亲情故事为主,与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表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面貌。歌词内容朴实无华、内容丰富,音乐结构规整、段落较多,旋律平稳偶有大跳。如《都荣河的马群》、《道布陶勒盖》等。通过作品中的故事内容的展示,有利于中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故事,丰富文艺修养。
总之,乌拉特民歌是历史造就的民族文化瑰宝,每一位生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儿女,都可以近距离感受它带来的艺术魅力。乌拉特民歌特有的蒙古族文字和语言是表现这一音乐文化的必要因素,是造成乌拉特民歌旋律和风格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想要通过中学教育进行乌拉特民歌的传承,在歌词的传授上也应做足功课,这对于音乐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助力于乌拉特民歌的发展,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学校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传播艺术的责任,乌拉特民歌的教育与传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乌拉特民歌集》王志强主编,乌拉特中旗文化涂于广播电视剧出版,2008年10月。
[2]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李世相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3]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第一卷,冯光钰、袁炳昌主编,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非遗”乌拉特民歌在中学教育传承的应用研究——以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SY202040)
作者简介:苏娅(1984.02),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區乌拉特中旗人,河套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蒙古族音乐与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