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该会于1992年8月在北戴河举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研究、宣传等系统的代表160余人。与会者提交论文20余篇。会议采取了专家主讲,尔后开展提问、讨论的形式。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从政治、经济、科技、管理和文化等不同方面,围绕本会主题作专题主讲。现仅就其中的若干主要观点作一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前主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生产力标准》。他认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该会于1992年8月在北戴河举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研究、宣传等系统的代表160余人。与会者提交论文20余篇。会议采取了专家主讲,尔后开展提问、讨论的形式。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从政治、经济、科技、管理和文化等不同方面,围绕本会主题作专题主讲。现仅就其中的若干主要观点作一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肖前主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生产力标准》。他认为,
其他文献
<正>《生物学思想的发展:多样性,进化与遗传》是厄·迈尔(E·Mayr 1901)的名著.该书初版于1982年,随即被译为多种文字.该书问世以来,不仅在生物学界,而且在科学的其他领域、哲学界和史学界均引起广泛的注意,伯·科恩认为“这本巨著是每一个生物学者和每一个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书”.作者本人也因此而获1987年萨顿奖.
<正>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代世界,坚持和发展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不但要研究现实,研究未来,而且还要研究历史,以便从思想史中吸取资料.新近由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何怀远同志著述,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社会历史观:从古希腊到马克思》一书对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正> 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吉林省逻辑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七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8月11—14日在长春市举行.这次讨论会是在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诸位同仁共同撰著的《中国逻辑史》(5卷)和《中国逻辑史资料选》(5卷6册)全部出齐之后召开的.与会者提交的论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的进步.
<正> 诸葛殷同在《再议辩证逻辑》中说:“弗雷格以后逻辑彻底与哲学分了家,成为一门完全独立于哲学的科学.这促进了逻辑的飞跃发展.现在要求走回头路,把与辩证法、认识论统一的辩证逻辑当作逻辑,再次模糊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与作为工具性科学的逻辑的界限,其必要性何在?”(见《哲学动态》1992年第4期第33页),不知诸葛同志对哲学逻辑(这里是指多值逻辑、时态逻辑、命令句逻辑等等的统称)的兴起怎么看.哲学逻辑的兴起,是以与
<正>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道”与“无”的关系是对《老子》评价产生分歧的焦点.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益于哲学史研究,而且将会对现代自然科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体论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无=零=虚空”的等式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与“道”基本相同的难题不仅哲学上有,而且数学和物理学中也有.例如:印度古老哲学中重要的“无—空—零位”问题,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开宗明义提出的“存在=无”的命题.数学的“无穷小”物理学的量子论等等.数学分析各部分的内容,都是不同类型的极限,极限理论的核心是“无穷
<正> 我在美国访问了一年有余,学术观感颇多,从科学的新发现、新成就引发出的科学的新观念尤为值得一提。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凡的时代 我在波士顿大学物理楼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A.西莫尼(A.Shimony)。 西莫尼是使贝尔不等式付诸实验检验的第一批设计者之一,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F.克劳塞(F.Clauser)齐名。他与其合作者于1996年10月3日发表在《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的论文题目是《检验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实验建议》,已成了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此后的量子力学研究文献中都将其当作
<正> 有一个命题,即“非此即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不相容选言命题,人们一直认为“此”与“彼”:是不相容的,而且有人进一步说,“非此即彼”是形式逻辑研究的范踌,而“亦此亦彼”是辩证逻辑的范畴,并认为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非此即彼”的涵义。这里的联结词“非……即……”的涵义为“不是……就是……”,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也曾多次撰文论述,“此”、“彼”等指示代词是中国古典逻辑中的变项,现在,在逻辑中使用它们正是中国古典逻辑的延续。
<正> 中国逻辑史第六次年会和易经逻辑方法讨论会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于1990年10月下旬在上海华东师大联合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的热情关怀和大力资助。出席这两个会议的有50多位中国逻辑史工作者和易学专家。 这次中国逻辑史第六次年会的中心议题是:就现代语义学理论进一步探讨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范围问题。会上主要提出了三种不同论点: 第一种论点是:中国逻辑史实质上就是古汉语语义学史。他们强调:逻辑离不开语言,中国的古代逻辑更是离不开中国古代的
<正> 中世纪逻辑取得的巨大成就,比中世纪其它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更有价值。中世纪逻辑对中世纪哲学和其它学科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对经院主义的抨击,中世纪逻辑受到严厉的批判。在很长时间里,中世纪逻辑被认为是烦琐的、教条的、僵死的,是神学的婢女。直到本世纪,人们以现代逻辑为工具,才逐渐挖掘出中世纪逻辑的宝贵财富。今天,中世纪逻辑被公认为历史上同古希腊和现代逻辑并列的逻辑发展的三大高峰之一。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最近几十年国际上中世纪逻辑的研究情况。
本刊自1989年开设“干部学哲学”专栏以来所发表的文章,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些基本理论的学习体会,而这里奉献给读者的这篇采访记,则是介绍一个市的领导班子如何把哲学作为武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哲学,主要目的不在于把哲学单纯当作学问来探讨,从而为哲学贡献多少有学术价值的理论;而在于把哲学融入决策者精神世界,使之能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认识复杂的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使目光变得深邃敏锐,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