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育渗透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克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怕吃苦、不愿劳累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吃苦耐劳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状况,掌握学生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但是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教材特点注意渗透教育
  现行小学使用的体育教材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体育教材的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各阶段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技术的学习部分,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锻炼的技术要领。体育运动的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等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则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我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指导学生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通过意志以技术相互辅助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有有利于学生的技巧掌握。
  二、利用课堂常规加强思品教育
  在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质。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总的是在课的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教学前动员,让学生明确了解本次课的锻炼目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训练结束时都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课前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课程中通过共同合作的竞赛和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值日生向学校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利用教学内容深化思品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教学范围广、思想性明确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十分有利。由于体育课各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同,所要求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方法方式很多,有培养学生爱国、勇敢、团结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我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利用从网络搜集来的图片资料以及视频内容,对学生介绍郭晶晶、姚明、刘翔、女排姑娘等著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
  四、利用课堂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如何在大赛前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由于有了這些拼搏奉献的运动员,才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他们辛勤的锻炼出来,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也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人师表,身正乃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应该举止大方,谈吐文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说先自己要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其次在做准备活动时要与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第三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从而发展新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激发他的学习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孩子接受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呢?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适当地给学
[摘要]运动竞赛成绩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临场技战术的发挥水平而且取决于赛前心理准备的程度。本文根据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和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原因,就如何在赛前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并培养良好的赛前心理,培养最优竞技心理状态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使运动员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最佳比赛成绩。  [关键词]运动员 赛前心理 心理训练  田径比赛是一个激烈而复杂的竞赛过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田径
[摘要]有效课堂就是“好课”。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关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基本方式。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用方法,以学论教是对有效课堂的客观评价。教无定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高度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来构建我校有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 兴趣 主动权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价值,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而提问艺术更是实现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提问要“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 注重时机性和务实性”、“凸显价值性和探究性”、“倡导互动性和艺术性”四个有效策略,真正让提问来丰盈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提问 针对性 时机性 价值
摘要: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环境下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 教学 探索  前言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升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开放的教学环境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校本研究和培训的方式——研训一体化。并通过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实践对研训一体化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在研训一体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微格教研这一载体进行。文中论述了我校试行微格教研以达成研训一体化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论证研训一体化是提高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研训一体 教学技能 微格教研 导入技能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性的课题。为了教师队伍向更专业化发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学习是创新理念幼儿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地在活動中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  二、研究内容  1、对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内涵的理性认识。  2、提炼利用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3、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成
[摘要]课的引入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良好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关键词]数学课 学习习惯 兴趣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作了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家长重视教育,本是我们教育事业是一大幸事。但是,这些家长的
初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
今年是贵州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的第二年,针对新课程中的等比数列一节课,我针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概念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自然是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证明。为此,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形如“引入——猜想——论证——练习——拓展”五个环节,课堂以学案为辅助工具。然而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提出了如下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