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人们越来越关注着装对心理层面的满足,不同的心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着装行为。
关键词:心理学;着装;消费;行为;服装
1 服装的起源及功能
关于人类的服装功能,无论中外各个专业领域,普遍存在着3种说法。
第一,御寒保暖。在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褪去体毛,皮肤变得光滑,这时就需要服装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抵御天气的变化。
第二,装饰美观。据现有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原始社会的人类就开始用兽皮、树叶等制成服装装饰自己。
第三,遮羞。在靠近赤道低纬度的炎热地区,考古发现有遮盖下身的物体,这种穿着后来演化为裙装。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在生理上服装具有实用功能,在心理上服装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着装,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生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心理层面的追求。
2 着装心理特征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着对美感的不懈追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饰打扮能够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服装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衣服的主观感受却不同,这种主观意识的差别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年龄、性别、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人对待服装的态度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就产生了不同的着装心理。
着装心理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审美心理。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其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审美的存在。服装作为具有装饰作用的直接接触人体的客观存在,在当今時代成为着装心理的首要心理活动。现代人们穿衣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递美的视觉感受,着装搭配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能够给穿着者带来他人的羡慕和赞美,从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的虚荣心理。
第二,流行心理。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传播飞速发展,服饰的流行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最新的时尚流行服饰品成为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狂热的追求目标,他们的观念新颖、思想开放,是新潮服饰的最先接受者。
第三,名牌心理。任何物品只要贴上名牌标签,就会备受喜爱,人们甚至不会去在乎它的版权真伪。现如今,各种名牌广告对消费者疯狂洗脑,人们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种暗示。其次,名牌消费还满足了人们对外部认可的心理需求。吃名牌、穿名牌,就如同向他人宣布金钱和地位,以此换来尊敬和社会认同,进而证明自身价值。人们能够从名牌消费中获得心理认同,名牌能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第四,效仿心理。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就是随波逐流,看别人都这么做就跟着做。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出现,很快周围的人便会开始追随。当有人拒绝接受新鲜的样式,就有可能会被戴上“土气”的帽子,给其内心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成为心理负担,最终迫使他效仿他人,加入流行的行列。效仿心理导致模仿消费与攀比消费,使人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出于对明星的崇拜,对其穿着打扮、外在形象而进行模仿。
第五,个性心理。每个人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心理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引发了流行服装的产生。个性心理是一种追求产品新潮、独一无二和趋于时尚的心理。那些敢于穿奇装异服的人,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来表现自我、引人瞩目;另外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自我的保护,用某些地方的出众来回避其他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个性心理既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克服,又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超越。
第六,性价比心理。追求性价比的人群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思维传统、情绪稳定。他们会优先考虑性价比,有自控能力不会冲动消费,同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怀旧心理,有时甚至会固执己见拒绝接受新鲜事物。
3 心理特征对着装行为的影响
当今时代服饰品类日益丰富,搭配形式千姿百态,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选择、行为习惯和审美观都不尽相同,不同人的心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着装行为。
具有流行心理的人群会频繁地更新衣橱,以满足对当下最流行服饰的追求,因此近几年产生了一些快时尚品牌。具有名牌心理的人在着装时讲究名品搭配,更加钟爱奢侈品的选购。具有效仿心理的人很少主观进行着装搭配行为。具有个性心理的人在选择着装的时候非常在意是否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在颜色和款式的选择上非常大胆。具有性价比心理的人在选择着装的时候更注重服装质量和价格,一般不会在乎是否流行、时尚、新潮,他们会选择款式较为经典、面料较为舒适、颜色较为沉稳、穿着时间较长的服饰品。
参考文献:
[1] L.G .希夫曼,L.L卡纽克.消费者行为学(第7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75-77.
[2] 迈克尔·R·所罗门(美).消费者行为(第5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3.
[3] 大卫·布鲁克期(美).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64.
[4] 刘晓刚.时装设计艺术[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5] 张理,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天大出版社,1997.
[6] 赵平,等.服装心理学概论[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
[7] 沈蕾,等.纺织品和消费心理学概论[M].上海:中国纺大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洋(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关键词:心理学;着装;消费;行为;服装
1 服装的起源及功能
关于人类的服装功能,无论中外各个专业领域,普遍存在着3种说法。
第一,御寒保暖。在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褪去体毛,皮肤变得光滑,这时就需要服装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抵御天气的变化。
第二,装饰美观。据现有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原始社会的人类就开始用兽皮、树叶等制成服装装饰自己。
第三,遮羞。在靠近赤道低纬度的炎热地区,考古发现有遮盖下身的物体,这种穿着后来演化为裙装。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在生理上服装具有实用功能,在心理上服装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着装,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生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心理层面的追求。
2 着装心理特征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着对美感的不懈追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服饰打扮能够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服装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衣服的主观感受却不同,这种主观意识的差别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年龄、性别、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人对待服装的态度和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判断,就产生了不同的着装心理。
着装心理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审美心理。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其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审美的存在。服装作为具有装饰作用的直接接触人体的客观存在,在当今時代成为着装心理的首要心理活动。现代人们穿衣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递美的视觉感受,着装搭配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能够给穿着者带来他人的羡慕和赞美,从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人的虚荣心理。
第二,流行心理。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传播飞速发展,服饰的流行速度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最新的时尚流行服饰品成为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狂热的追求目标,他们的观念新颖、思想开放,是新潮服饰的最先接受者。
第三,名牌心理。任何物品只要贴上名牌标签,就会备受喜爱,人们甚至不会去在乎它的版权真伪。现如今,各种名牌广告对消费者疯狂洗脑,人们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种暗示。其次,名牌消费还满足了人们对外部认可的心理需求。吃名牌、穿名牌,就如同向他人宣布金钱和地位,以此换来尊敬和社会认同,进而证明自身价值。人们能够从名牌消费中获得心理认同,名牌能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第四,效仿心理。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就是随波逐流,看别人都这么做就跟着做。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出现,很快周围的人便会开始追随。当有人拒绝接受新鲜的样式,就有可能会被戴上“土气”的帽子,给其内心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成为心理负担,最终迫使他效仿他人,加入流行的行列。效仿心理导致模仿消费与攀比消费,使人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出于对明星的崇拜,对其穿着打扮、外在形象而进行模仿。
第五,个性心理。每个人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心理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引发了流行服装的产生。个性心理是一种追求产品新潮、独一无二和趋于时尚的心理。那些敢于穿奇装异服的人,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来表现自我、引人瞩目;另外一方面又存在着对自我的保护,用某些地方的出众来回避其他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见个性心理既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克服,又是对自卑心理的一种超越。
第六,性价比心理。追求性价比的人群一般年龄较大,他们的思维传统、情绪稳定。他们会优先考虑性价比,有自控能力不会冲动消费,同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怀旧心理,有时甚至会固执己见拒绝接受新鲜事物。
3 心理特征对着装行为的影响
当今时代服饰品类日益丰富,搭配形式千姿百态,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选择、行为习惯和审美观都不尽相同,不同人的心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着装行为。
具有流行心理的人群会频繁地更新衣橱,以满足对当下最流行服饰的追求,因此近几年产生了一些快时尚品牌。具有名牌心理的人在着装时讲究名品搭配,更加钟爱奢侈品的选购。具有效仿心理的人很少主观进行着装搭配行为。具有个性心理的人在选择着装的时候非常在意是否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在颜色和款式的选择上非常大胆。具有性价比心理的人在选择着装的时候更注重服装质量和价格,一般不会在乎是否流行、时尚、新潮,他们会选择款式较为经典、面料较为舒适、颜色较为沉稳、穿着时间较长的服饰品。
参考文献:
[1] L.G .希夫曼,L.L卡纽克.消费者行为学(第7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75-77.
[2] 迈克尔·R·所罗门(美).消费者行为(第5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73.
[3] 大卫·布鲁克期(美).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64.
[4] 刘晓刚.时装设计艺术[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5] 张理,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天大出版社,1997.
[6] 赵平,等.服装心理学概论[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
[7] 沈蕾,等.纺织品和消费心理学概论[M].上海:中国纺大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洋(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