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做孩子自信心的杀手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没有自信心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可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有些家长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间充当了孩子自信心的杀手,将一颗颗明日之星扼杀在了摇篮里。而当孩子失去自信、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又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失望,完全不知道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所以,我们说,好家长是需要学习的。
  当家长了解以下误区后,尽量在家庭教育中避免犯类似错误,则善莫大焉。
  误区1.为孩子设立不恰当的目标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成长速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从小遥遥领先,有的孩子则在某个阶段受到激发,忽然发展起来……所以当孩子基础没有打好,能力没有开发出来时,给他设定过高的目标,无疑是让孩子放弃自信。由于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不自知,而你给孩子讲:“去年谁谁就做到了……”孩子相信了,然后他拼命努力,但因为能力有限总不能成功时,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这种失败的感觉会存留在孩子的記忆里,以后会在相同的情境中自动涌上心头。有些孩子一到重要考试就失常,实际上就是从前失败的感觉在作怪。所以,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让他轻易经受不该经受的挫折。
  误区2.不操练,却希望孩子表现卓越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很可能为此准备了多年,而你的孩子一次也没练过。
  记得我女儿刚上初中时,曾万分沮丧地说:“老师布置练习题,刚在黑板上写完题目,有的同学就已经做完了。”看到这个同学这么快就完成了练习题,一副聪明绝顶的样子,我女儿很受打击。原来,这个同学参加奥数班时早就做过这些练习题,而我女儿根本就没练习过,落在后面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女儿就笨。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时,她的同学大都报了各种补习班,学习中学课程。当时,女儿问她报不报,我说:“什么年龄接受什么教育是最好的。”女儿说她想去听听。我说行,去吧。她去听了一次,回来说:“根本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我说:“那就不要去了。”“不行,我要是不去不就更差吗?”女儿倒是很上进。“你不是还没上初中吗?等上了初中,好好学习不就行了?你不必成为神童,正常地健康成长就可以了!”就这样,女儿啥补习班也没报。等上了初一,刚开始的半年,她的压力特别大,因为周围同学大都在小学上过补习班。但是到了下半年,那些孩子泯然于众,以前的优势积累没有了,他们掌握的知识,女儿通过正常学习也都掌握了,女儿说:“现在,我的数学完全没问题!”
  不要操之过急,慢慢地,让孩子把该学的学好就行了。家长不要盲目要求孩子,人家的孩子练了9年的琴,你的孩子一天也没练,而你非要孩子去和人家的孩子比弹琴,这等于自毁长城,肯定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3.没准备,就匆忙上阵
  作为孩子人生的向导,在孩子参与任何活动前,你都有必要告诉他,参与这项活动,你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物品上的。让孩子打有准备之仗,增加他获胜的机会。而不准备就匆忙上阵,是会挫伤孩子自信心的。
  误区4.失败的阴影(负面的心锚)
  学打篮球时,我有这种体验:一旦投篮不中,记住这种感觉了,就形成了负面心锚。这种负面心锚,我到上大学时才明白:实际上,你的信念也就是你投球前的想法决定了你能否投中。如果你感觉球不会进,那怎么投都不进。如果你感觉这次准进,那就真的进了。这感觉太重要了!如果孩子在体育课或者别的什么课上出现失误,受到同学嘲笑,他记住了这种耻辱的感觉。过段时间,表面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可是一到类似情境中这种感觉就会重现,然后脸红、心跳、大脑一片空白……最后悲剧重演,事情又做砸了,大家又是一通嘲笑。孩子在学习、考试中,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心理阴影。
  比如,你上台讲话,由于没准备好,讲得语无伦次,下面不少人嘲笑你。你特别敏感,把这种感觉记住了,结果这种感觉可能导致你这一辈子都不敢再上台讲话了。因为一站到台上,你就会心跳加速,语无伦次。
  一个跳高运动员,他认为自己最好的成绩是跳过174cm。现在,让他面对180cm的横杆,如果他的认识不变,无论怎么训练他都跳不过180cm。他跳过180cm的前提是,他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能够跳过180cm。他必须找到跳过180cm的感觉,并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经过训练是能够跳过去的。这就是突破极限的根本方法。
  体育界曾经有个定论,就是认为体能极限决定了人没有办法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后来一个美国教练,把4分钟分成4个一分钟。他先让运动员在一分钟内跑完1/4英里,这是人类的短跑速度可以达到的。运动员通过这个成绩在心中确认,我能够在1分钟内跑完1/4英里。然后,他让运动员2分钟内跑完2/4英里;再然后,让运动员在3分钟内跑完3/4英里。等这些都实现了,这个运动员认定自己一定能跑下来,并最终突破了当时的最好成绩,他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运动员突破后,当年就有23个人也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第二年有250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
  可见,人的局限来自于自己的认识。如果孩子有过失败的阴影或者观念中有上限,那么他就无法突破自己。
  误区5.破坏性批评
  破坏性批评是说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人本身。比如,旅游时孩子迟到了,家长生气地说:“这么多人都在等你一个,你就是没有责任心!”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仅仅因为一次迟到,孩子就被他最在乎的人否定了。所以说,破坏性批评是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大杀手!孩子做错事情时,可以批评,但是批评的矛头要指向行为本身,而不是进行人身攻击。
  误区6.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每个孩子都各有千秋,为什么非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较呢?很多家长习惯性地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较,他认为这是在激励孩子,鞭策孩子。殊不知,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自己孩子的自信心!人是没有可比性的,他是独特的,也是最好的!无论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还是拿孩子的优点和别人孩子的缺点比,都是错误的。前者让孩子自卑,后者让孩子自负,两者都不能让他正确地认识自己。   误区7.消极情绪
  一段时间内,如果孩子持续被批评,他的郁闷情绪持续21天还没有消散,就会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此时,他的体内不是分泌良性的激素,而是分泌恶性的激素,他的身体发育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他对世界的看法也会非常消极。如果孩子每天的生活状态都是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的,那么他的智力将会处于萎缩状态无法开发,他对外的感觉模式完全是從恶性的角度来感受,他会觉得处处不如意。要知道,在我们的生命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世上万物有好有坏,父母要教孩子从良性的角度体会世界,从积极的角度发现美好。可以设想一下:人站在风景中,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换个场景,如果人站在垃圾堆前,感觉又会如何?所以,父母要引发孩子的良性情绪,乐观、积极、向上……如果孩子总从痛苦的角度去感受世界,那他的人生就太悲惨了!
  误区8.身体不健康
  身体不健康,会导致孩子在与其他孩子互动中产生技不如人的感觉。这也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找到做不好事情的客观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孩子就不想努力了,甚至会把做不好事情正常化,最后形成不良的思维模式,变成平庸之人。
  误区9.过分保护孩子
  过分保护孩子,不如及时放手,让孩子有机会去实践一下。自信心的最初建立,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可以做成一些事情。如果你不给孩子实践的机会,他拿什么建立自信心呢?所以,家长过分保护孩子其实是害孩子。一个孩子到了十几岁,什么也不会做,为防止别人看不起和避免出丑,他会说自己不愿意做。但不管自卑还是自负,都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建立自信心,所以,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坚持让他自己完成。这一点非常重要。
  误区10.自我价值严重缺乏
  孩子在0~3岁时如果缺乏关爱,那么他在人前始终无法建立价值感。这时,父母要通过关爱、确认一些行为重新帮助孩子确立自我价值感。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极度缺乏,他很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他认为自己无价值,认为别人也无价值。而无价值,正是他攻击、伤害别人的前提,这是犯罪心理学上的共识。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有重要价值,那么他不可能学坏,因为他会感觉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忙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伤害别人呢?另外,如果他认为人是无价的,就会敬畏生命。
  误区11.强迫孩子做事
  当孩子感觉自己做事是被强迫的,而非自愿的,那么他是没有什么自信可言的。感觉被奴役和被支配的孩子,其自信心会受到严重伤害。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会直接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樱桃老师旅英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英国教师资格,成为深受欢迎的“搞笑妈妈”,拥有新浪博客、父母网百万粉丝。她的两个女儿Rita和婷婷,也从让人头疼的“小刺猬”,蜕变为温柔贴心的“小棉袄”。樱桃老师的“育儿秘籍”《对话的秘密》一经上市,就刮起一股强劲的家教飓风。  家有令人头疼的“小刺猬”  2002年7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新世纪中学教英语的樱桃老师飞赴伦敦,与早她一年留学伦敦的丈夫会合。5年后,
孩子生病了,躺在那里无助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如赶紧下厨为他做顿“病号饭”吧,不但让他有胃口,还有助于他早日恢复健康。  (1)上火,嗓子疼  嗓子疼或口腔起泡,吃东西时最好是让食物的温度与体温接近,同时避免吃酸性和较硬的食物。为缓解嗓子的疼痛,让孩子食用柔软的泥状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菜花派  菜花半个,洋葱1/3个,蟹肉100克,黄油3汤匙,盐、胡椒各适量,奶酪30克,牛奶两杯,生奶油1/4杯,小
同学个个是敌人  小海今年17岁,是珠海市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升入高二以后,小海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表现,先是无端怀疑同学偷他的复习资料、篡改他的试卷,进而与全班同学为敌,刻意自我孤立,最后发展到一进教室就心慌、气闷,求父母给他办转学手续。小海的爸爸孙先生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带小海找到我咨询。  与孙先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小海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小海在重点中学显得不那
女儿说,  再不陪她玩她就长大了  “80后”刘琼是湖南益阳人,2006年他从湖南商学院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进入一家体育互联网公司。之后他花了10年时间,从一名基层营销员做到了公司副总裁,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2012年,刘琼做了爸爸,女儿琪琪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但因工作太忙,经常到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出差,一走就是好几天,刘琼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他大概计算过,发现自己出差乘飞机在天上飞的时
现在手机日渐普及,几乎人手一个,包括孩子。但是,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玩手机,因为怕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这次来咨询的家长就是如此,为争夺手机,他们和儿子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为便于大家了解争夺战中亲子双方的心理活动,我把家长和孩子讲述的同一件事,分两个版本呈现。  家长:因为手机,亲子成仇  因为手机,我和儿子简直成了仇人。我们一见面就吵,偶尔不吵的时候也在冷战,我看他不顺眼,他看我不顺眼;我跟
无法克制的偷窃  小惠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女生。她学习成绩中上等,不过数学成绩很好,曾在广东省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过初中组的二等奖。她家境殷实,衣服、用品都很高档,每月有300元的零花钱,是同学们都十分羡慕的富二代。  不久前的一天,小惠的妈妈田女士接到一个文具店打来的电话,让她马上去店里接受罚款,否则就不放小惠回家。田女士慌忙赶到文具店,得知小惠在文具店行窃,被管理员逮个正着。赃物是一
知识源于生活,妈妈主张玩中教学  王心仪2000年出生于河北省枣强县一个贫寒农家。妈妈李春花体弱多病,常年在家务农,同时照顾因患有高血压、哮喘病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李春花还有两个儿子,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家中仅有的五亩地,以及李春花的丈夫外出做零工挣钱维持。  念过书的李春花深知,孩子的教育最好是从幼儿启蒙时期开始。因此王心仪一岁时,她就开始教女儿图画、数数、背诗……   李春花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方
日前,英国都柏林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为评估睡前阅读的效果,针对7845个9个月大的婴儿展开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成人与婴儿间的对话比给婴儿阅读或展示图片,对提升婴儿交流技巧的效果要强4倍,对提升婴儿解决问题的技巧,对话比睡前阅读的效果强3倍。  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讲师苏姗妮·伊根对该研究结果感到惊奇。“之前,我们都会认为阅读(对促进婴儿交流)有更好的效果,很可能超过交谈。”她说,对许多家长而言,经常同
热爱诗词的孩子,其实是比别人强在了那些你看不见的地方。  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谓风靡全国,夺冠的16岁小姑娘武亦姝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单。不少人说,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不过溢美声外,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比如:“死记硬背这些诗词有什么用?”“高考只占5分,有背诗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现在会背诗,不知道以后会比别人强在哪儿?”等等。此类说法乍一听,似乎有道理。是啊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要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有可待因的药品,其中包括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止咳水”。  可待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儿童药”拒之门外?据专家介绍,可待因是一种存在于罂粟中的生物碱,属于阿片类药物(可抑制痛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传导,达到镇痛作用),能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进入体内会产生类似吗啡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