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裁决:BBC被控年龄歧视而败诉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1月11日晚,在一项历史性裁决中,英国广播公司(BBC)被裁定对该公司前女主播、现年53岁的米利亚姆·奥莱莉的解雇决定涉及年龄歧视。这是BBC第一次被控年龄歧视而败诉。据悉,BBC已经向奥莱莉道歉,并向她发出一份新的工作邀请,此外,BBC需对奥莱莉做出可能高达6位数的赔偿。
  法庭认为,BBC高层在决定解雇当时51岁“乡村档案”节目主持人奥莱莉时,满脑子只想着“种族多元化”、“年轻化”,一心只想吸引年轻观众。
  据报道,在2008年11月BBC推出高清频道后,奥莱莉被高层提醒要“小心皱纹”、建议去打肉毒杆菌和把头发染黑。此后不久,奥莱莉便和另外3位40多岁的女主播一起被解雇,取而代之的是4位年龄在30多岁至40岁出头的女主播。
  奥莱莉的代表律师海琳娜说:“这是首宗挑战员工必须年轻漂亮这一错误观念的年龄歧视索赔案。”奥莱莉说:“我从来不想离开我的工作岗位……我还能干很多年。”
  已为BBC工作25年的奥莱莉很可能将获得数十万英镑的赔偿。而BBC总裁马克·汤普森已经亲自打电话向奥莱莉道歉。
  据英国媒体报道,BBC正面临着针对“女雇员年龄和性别歧视案”的索赔潮,近两年内女雇员起诉公司对于自身年龄和性别歧视的案件数量翻了两番。一份文件指出,在過去一年里,指控BBC对女雇员存在性别和年龄歧视的案例有12件,而此前一年的案例只有3件。
  在2009年,热门舞蹈竞赛节目“来跳舞吧”的66岁评审艾琳·菲力普斯被BBC主管撤换,改聘30岁的上季冠军艾丽莎·迪克森,已经引起观众的强烈不满,收到至少5000宗投诉。加上在此之前,BBC2名年逾60岁的知名女主播陆续被撤换,而同龄的男主播则未受影响,使许多观众认为BBC明显歧视中年女性。
  有消息指出,BBC新闻栏目女记者的平均年薪要比男记者低6500英镑。这一差距让人有BBC存在性别歧视倾向的感觉。
  (摘自《广州日报》 作者:熙怡)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写皮皮鲁和鲁西西是在1981年春节。  1976年至1988年,我和父母“两地分居”。我在北京,父母在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这期间的每年春节,我几乎都去太原与父母团聚过节。  1981年1月27日晚,我乘187次火车离京赴太原,那是一列夕发朝至的火车。这次假期定于2月19日结束。去太原前,我决定利用這次假期写一部中篇童话。  我到家后的最初几天,除了组稿就是看电影。当时我在团中央一家刊物做编辑
期刊
网上调查显示,100%的被调查者都称遇到过“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是消费者最无可奈何的投诉项目之一。对于“霸王条款”经常出现的领域,电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据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世界第一”和“100名开外”这两个存在巨大反差的数据,足以把一些人从“再次拿到一个世界第一”的狂喜中拽回來。  一直以来,
期刊
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叫陈启正,也叫陈环境。因为有个不寻常的父亲,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的父亲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  当父亲这些年累计捐款13.8亿元时,许多人向我投出羡慕、钦佩的目光。他们羡慕我有个亿万富翁的父亲,钦佩我的父亲是“中国首善”。然而,当2010年9月5日父亲宣布将“裸捐”后,许多人又向我投出疑问、同情的目光。因为他们想知道:父亲这么做,我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他们同情我这个“富二代
期刊
“妈妈,那一张剪报是什么?给我看一下。”我问。  母亲犹豫了一下,把那张小剪报放在那一叠剪报上面,转身到厨房准备晚餐去了。  我拿起小剪报,发现是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当我老了》,旁边的日期是《参考消息》2001年12月6日(正是我开始越来越多地打断母亲的话,对母亲不耐烦的时候)。我一口气读完这篇短文: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
期刊
我可真喜欢坐地铁啊。一头钻进地球的肠子,去赶一班火车,此事委实有些超现实的味道。那里是个自成一格的小世界,诡异的风,奇特的气候体系,叫人毛骨悚然的声响和油腻腻的气味,都自成一格。而这一切,又运转得如此井然有序、静默无声: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台阶上、自动扶梯上熙来攘往,在拥挤的车厢门口上上下下,摇着脑袋潜入黑暗,始终一言不发,活脱脱就是电影《暗夜僵尸》里跑出来的人物。  伦敦地铁图,真是个尽善
期刊
引言离婚了,孩子跟谁过年?80后新婚,回婆家还是娘家?春节将至,一些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家庭,因为谈不拢“在哪过年”又爆发了新的战争,离异夫妇争着陪孩子守岁,新婚小夫妻争着回自己家陪自己父母……由此引发的抚养权诉讼和离婚诉讼成了南京各法院节前最为频发的两类家庭纠纷。    都是独生子女,该去谁家过年  连日来,玄武法院立案庭几乎每天都收到离婚诉状,在离婚理由一栏,多数夫妇填写的是“感情破裂”。立案法官
期刊
引言 有时候阅读是件很痛苦的事,最痛苦的阅读经历里,除了当年考试用的课本以外,这些年已经很难遇到了。盖因如果觉得不爽,大可以把书往书架上一扔了事,等待下次收废品的先生光临。    最近一次感到阅读的痛苦是在读那本《知识分子》的时候。这书的内容介绍起来倒很简单,就是记录了很多名震天下的大知识分子在生活方面如何堕落、冷漠、性乱、狡猾,以及对于家庭的不负责任。好玩的地方在于,这些大知识分子们基本上都是以
期刊
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有人说,豆腐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意思的是,其他的四大发明,还有国家在跟我们争,而这个豆腐,连丁点争议都没有。近来,西方世界动物保护主义和素食主义流行,提倡以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中国的豆腐,成了一个榜样,让西方人佩服得一塌糊涂。国人到了西方,如果一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艺,就可以混饭吃,已经见过不止一个国内的教授,在美国或者加拿大,靠做豆腐过得挺滋润。
期刊
如果以密度计算,台北可以说是世界上出产作家、诗人最多的城市之一。  有人说:“在台湾做出版生意,好比在浅滩上钓鱼。”其中艰难,可见一斑。在人口只有2000多万的台湾,一本书一年能卖到1万册,就堪称畅销,可是台湾的出版业并未因此而衰微,反而兴旺发达。据统计,台湾登记注册的出版社超过6000家,每年出书近4万种。人口与新书比例,名列全球前茅。远流出版社、星光出版社、志文出版社、重光书局……一家家出版社
期刊
引言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通常取决于他遇到多大的困难。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1985年,有位名叫辛蒂的女孩因為偶然的因素,忽然丧失了身体内部的免疫功能。她对所有化学物品过敏,只好终生在密封的玻璃房里生活,饮用水是蒸馏水,食物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食品,甚至呼吸的空气都是经过净化后才输入到玻璃房中的。所有人都觉得辛蒂肯定万分痛苦。然而辛蒂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在互联网创办起“环境接触研究网”与“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