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之路——“裴李岗文化研究”系列论文读后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涉及中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文明形成与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在中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上,田野考古、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裴李岗文化研究”系列论文选题紧扣学术前沿问题,研究方法适宜,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考察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政策的实施效应对特定污染物影响显著的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该政策在长株潭地区的实施效果表明: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政策的实施对CO排放有0.505的促进效
国家的形成是考古学界共同面对的世界性课题。相比之下,探寻中国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却是中国考古学特有的问题。言其“特有”,当然不是因为探寻的对象是中国,而在于中国本身的独特性。中国的文明史悠久且不曾中断,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断融合演进,这使得最初形成的中国与现代中国一脉相承,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随着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九江的传播,在革命先驱的影响下,在九江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下,1923年九江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布成立。1925年7月,中共共产党九江小组宣布成立。随后,九江其他地区党组织纷纷建立。
毕业设计对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而言,是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脱离生产实际、缺乏实践环境、指导教师工程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西南某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为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方位锻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探析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
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产生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文章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315处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其时空分布状况、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类型以集聚型为主,片区化、集群式分布是不同时期红色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空间分布密度总体呈现由东向西衰减的规律。时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并且按照顺时针方向形成动态演
土地革命时期,路条、通行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及其周边大量出现,有两枚银质通行证与这些常见路条、通行证迥然有别,仅铭文内容有些许关联.在对其质地、造型的分析中,
小三线建设研究是三线建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主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是国内外第一部以小三
从晚清西学东渐后逐渐发展的中国近现代教育体系,借鉴西方的学科分类,开始设置各种功能科目,其中图画科或美术科,当时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再到五四运动后,新兴版画运动在左翼思潮影响下成为中国近现代版画的主流;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耶林、彭友仁等左翼美术家到达闽浙赣苏区,继续运用这种表现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革命理想,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以及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的历史背景与脉络,以近代美术教育作为时代背景,试图以此来探究近代美术教育影响下的新兴版画运动
立德树人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意境深远,饱含着新时代对‚德‛的深刻洞悉和对‚人‛的殷切希望。高校立德应立大德、公德和私德,具体包括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高校树人应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考古学术史是一个相对受到忽视的研究领域,它对于理解当代考古学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困难,非常有帮助。通过重新回顾近代考古学形成过程,我们发现考古学的源头存在三个明显不同的源头与发展脉络,它们形成了考古学术史的基本结构,并影响到当代考古学理论方法的格局。我们注意到在统一的考古学名义下掩盖了众多重要的差异,我们应该发展多维的考古学术史研究,丰富考古学术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