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信仰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信仰是一种对正义追求的高尚情怀。当然只有良法才能产生公信力和认同感,良法必须满足功利性、符合正义要求以及具有权利内容。梳理信仰与法治的关系是法律信仰重要性的体现也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环节。最后,笔者分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存在传统法律观念限制、立法膨胀、司法体制弊端、法律工具主义阻碍因素,提出增强权利意识、法治精神同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社会优位理念。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阻碍因素;解决对策
  一、法律信仰概述
  不能仅仅靠理论上研究、靠外界灌输“法律必须被信仰”,对法律应多些尊重、多些崇拜,而使人们信仰法律;必须以实际的法律运作使人们感受到“还是信仰法律好”,感受到法律值得尊重和崇拜。
  (一)法必须满足功利性
  最初人们对法律产生好感,是法律对人们有利,人们运用法律是有利可图的,但谈到对法律的信仰,则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上,信仰排除利益、与利益无涉。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能够为人们所信仰的法律必须是能够给人们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
  (二)法必须是公正的
  只有公正的法才能被信仰,要使制定的法律为人们信仰,除了其他必要条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法律的实际效果,关注和重视最大多数普通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对于法律的反应。制定法律时必须考虑宗教、道德、舆论等因素,孤立的法律真的是形同虚设,所以,处理好与宗教、道德、舆论关系的法才称得上公正的法,才能被信仰。
  (三)法必须具有权利内容
  权利意识与法律信仰是一种互动关系,权利意识的增强导致对法律的认识与对其价值的认同,有利于人们法律信仰的生长;反之,对法律的信仰也必将推动人们权利意识的扩张,从而又推动法意识的增强,如果缺乏权利意识,法律规定的权利只能是写在纸上的而不会转化为现实中的权利。
  二、法律信仰与法治的关系
  (一)法治主要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的法律情感,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法律信仰
  从最初的接触法律,到模糊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再到形成法律理念、正确价值取向,最后上升为神圣的法律情怀即法律信仰,这正是法治所要求人们必须达到的。这种法治社会中,对于法律人们没有畏惧和距离,有的只是归属和依靠。
  (二)法治表明社会公众普遍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法律态度,也是对法律信仰的提升和创新
  这种新的法律态度,是在摒弃以往陈旧的、被动的、迫于外在压力的法律态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人们迫切愿望,形成了崭新的、经得起考验的、人们自愿接受其检验的。对于法律人们表现的更为强烈和突出,因为法律是我们的行为标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是保护我们权益不受侵犯的最好武器。
  (三)法治是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一项正义的事业,它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强烈的主人翁的独立意识与自觉意识,表达的是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把法律信仰落到实处的良方,是法律信仰与公众互动的表现。法治与信仰一样,并不是只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层面上法治与“活法”应该是契合的。人们真正的接受和依赖法治,并自愿的、积极主动的为法治建设和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治是书本中的法与行动中的法的统一,尤其是在实践中要将法治灵活运用。
  (四)法治意味着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期待和要求,同时是人们信仰法律的一个主要理由。法治给人们带来强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人们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寄予法治社会和国家。
  三、浅析现阶段实现法律信仰的阻碍因素和解决对策
  (一)阻碍因素
  首先,处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权大于法”的错觉,不会自觉地寻求法律保护,更谈不上对法律的尊重和信赖了。
  其次,立法膨胀,法律颁布时间缩短,修改次数频繁,使得法律价值难以转化为主体价值所追求的目标。这种法律、法规数量猛增的现实情况,使得社会公众对它们根本无法全面、及时知晓,就是一个专门从事立法工作的立法工作者也无法对它们作全面理解和熟知,这其实反映出许多法律等同于虚设。
  最后,法律工具主义者认为法律只是统治者手中用于对社会进行有效而强力的治理的工具。如果说法律是一种工具的话,法律将失去其内在的价值和活力,失去其灵魂和精髓,成为被伦理价值抛弃的残疾之物。当人们服从法律仅仅是因为害怕国家强制力制裁的情况下,那么法律就无法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了。
  (二)解决对策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1.以人为本,培养和增强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此为法治精神存在的先导性要件。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增加公众的法律观念的认同,从而产生对法律信仰的可能。2.法治精神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法治精神以社会化、繁荣化的市场经济密不可分,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法制观念与时俱进的基础。3.现代法治观念需要树立社会优位的理念。现实中,法律制度的制订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法律制度的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而不应该是国家强制力任意的体现。4.加强对法律从业人员的法律观念培养,是树立现代法治精神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精神以及法律信仰,一方面要提高法律从业人员的专业法学素质,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需要把社会监督程序落到实处,发挥真正的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陈金钊.法律信仰——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4.
  [2]刘旺洪.法律信仰与法制现代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朱苏力.法律如何信仰[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3.
其他文献
摘 要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的近代社会早已启动了政治的现代化进程,但均以失败告终。如何总结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如何在现代的政治改革中,不断完善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当今中国政治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政治现代化 政治过程 政治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创业基金项目“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研究”的成果。 
“绳拉球”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模型之一,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类问题,在绳子绷紧时往往伴随着能量损失,本文就“绳拉球”问题机械能瞬间损失作了初步探讨。 The problem
《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责任的设定。但是该条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条没有划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要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采取三元模式,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约,相互制衡,为公司的运营提供有效率的保障。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并维护着公司的
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不仅是讲了,而且是讲了多遍,可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听到学生这样埋怨,上课老师讲的都能听懂,可自己做的时候就是一点思路都没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执行难”、“执行乱”日趋严峻的形势使得民事执行权难以良性运行,为解决这一痼疾,理论界和实务界着手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且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姚红主任在2011年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上表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有望引入该项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引入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构建路径等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事执行 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各种资源、资本进行聚集、重组和市场化运作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由“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现象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但迄今我国在虚拟财产的立法领域等方面尚存在真空地带,导致“虚拟财产”相关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一大难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虚拟财产性质的认定和价值量的评估进行研  究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虚拟财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虚拟财产;界定  一、国外对虚拟财产的概念界定  在美国,有学者认为虚拟财产是能够持久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