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结尾方法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试图从激情感染法、归纳总结法、迁移结束法、设置悬念法等探索思想品德课的结尾,从而让品德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关键词:激情感染法;归纳总结法;迁移结束法;设置悬念法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2 -01
  托尔斯泰说过,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既要有先声夺人的开头,也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起到系统概括、锦上添花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精心设计结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遐想联翩的余音?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激情感染法——冶情励志
  激情感染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如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脍炙人口的诗歌等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这种结尾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去赏析他们所熟悉的文学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感目标、觉悟目标得以落实。
  如:我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结束时,使用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旋律中感受歌词的蕴涵,在音乐审美中领悟到要乐观地面对挫折,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学生在歌曲声中感性地感悟了这些深奥的人生哲理。
  
  二、归纳总结法——提纲挈领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或教师本人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课堂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的结尾方式。经过一节课的讲授后,需要对本节内容、重点进行提纲挈领式小结,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规律性认识。概括总结,虽只寥寥数语,但纲举目张。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归纳总结时,必须注意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要注意强化重点,突出教学主题。
  如:我在讲“维护正义”一框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本课小结”。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合作,最终得出:见义勇为要保持,见义巧为要发扬,见义不为要摒弃!最后我借用了一句精辟的语言作为结束语“正义可以迟到,但绝不能缺席”。这样的结尾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社会需要正义,人人都需要正义。总之,常用总结归纳法进行结尾教学,也会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迁移结束法——触类旁通
  迁移式结尾,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抓好课堂教学结尾这一环节,能使教材前后连贯,知识环环相扣,并从旧知引发出新知。好的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的起点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燃烧点。迁移式结尾就是要求教师抓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完成作业练习中消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四、设置悬念法——设疑引思
  设置悬念结束法,即在结束阶段,促使学生在脑海中猜测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和探究学习的自觉性。下节课的内容,在这一节课结尾提出,一方面前后衔接自然,另一方面用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预习的重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去自主探究,起到了吊学生“胃口”的作用。教师在一课结束时要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如我在讲“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课的结尾通过幻灯,把《红楼梦》中林黛玉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展示到屏幕上,并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要同学们思考,林黛玉、周瑜他们的这些情绪属于何种情绪?长期下去会酿成了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使学生疑窦顿生。这样一来,课结束了,问题却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一部分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翻起书本去寻求正确答案,一部分学生围在一起讨论以求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这样,通过简单的悬念,就很自然地启动学生进行思维,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总之,好的课堂结尾应该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结尾有法,但是无定法。我们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导,善于动脑,敢于创新,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设计得好,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多一份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按时间把化学课堂教学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部分是较为合适的,它适合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对这三部分的地位早有定论,其中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都在这部分。这一定论毋庸置疑,但对某些特殊群体,这三部分的地位可能就不一定那么明确。  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都在普通中学任教,所面对的都是基础很差、学习懒散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三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而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相对于智育和德育而言的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它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以达到陶情冶性,健全人格的目的。智育、德育、审美教育不可分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包含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即感知、积累层次;领悟、分析层次;内化、运用层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5 -01     一、初级层次——感知、积累层次  1.听说结合,感知语感。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突出的实践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得一种受益终身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大纲》提示“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可见方法和能力比知识可能更重要。因此,信息处理能力成为解答试题需要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的能力。那么,如何对材料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呢?  首先要读懂题目,也就是正确审题。选择题区区几十个字,有的学生认为读一遍很容易,几十秒就搞定。殊不知
炎炎的夏日,正是蚊子肆虐的季节。每每到晚上,这些可恶的蚊子就出来捣乱,弄得人们睡不安宁。  一天夜里,我又被这些可恶的蚊子骚扰醒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发现我的身上又被蚊子送了几个“大红包。”唉,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蚊子就是特别喜欢我,都争着抢着送我“红包”,可我一点都不喜欢这“贵重的礼物”。我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准备来一场捉蚊大战。我仔仔细细地检查墙壁的每个角落,终于发现一只蚊子,它的肚子鼓鼓的,正懒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下水文《老钱》,就人物记叙文写作要旨进行归纳:简笔勾勒显其貌;不避瑕疵见其真;特定细节得其神,以飨读者。  关键词:记叙文;写人;貌;真;神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78-1  近几年,看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学生对文体的淡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天马行空,信马游缰,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多种表达方式无有侧重,缺少重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的内涵,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5 -01     一、提问内容  首先,学会从文本中挖掘问题点。笔者认为,教师研读文本的自身素质是挖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生物教学新课导入,授课语言,结课方法等艺术化策略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对中学生物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艺术化;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7 -01   生物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若能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多种理论
摘 要:应从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设计、气氛营造、小组探究、教师的理念更新等方面,提升物理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物理教学;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9 -01     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要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