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健全自己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文就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民生;新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63-0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的内涵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延展。因此,受到观众空前欢迎的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民主法制的推动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这一媒体舆论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如何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加复杂的前提下,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新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同的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并使这种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肯定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民生新闻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凸显,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这也是发展的必然代价。而社会是需要整合的,如何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如何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化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电视民生新闻,要着眼稳定协调,实现利益关系层面的和谐。
电视民生新闻,告诉百姓事实和真相无可非议,但必须全面分析,把握正确尺度,本着科学的态度,公正客观地表述、分析。我们知道,观众的心态各不相同,需要记者、编辑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提升,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受众如何去正确积极地认识、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让他们去消极地阅读和观看。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生活资讯,无论是灾害报道还是轶闻趣事,都应该突破就事论事的层面,赋予它新闻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以维护社会安定为重,吁求社会公平和正气;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既凸显社会关怀,又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念的目的。
三、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何发挥电视民生新闻引导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电视民生新闻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注民生话题,要求我们不是不加疏理地自然主义地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而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期推动全民共建社会规范体系。
四、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
近年来,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几乎都有电视民生新闻参与其中(如对“非典”、矿难、爆炸、火灾等的报道)。这类事件由于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广泛的关注度,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在口口相传之中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和热点。有的报道敏感、复杂,对社会安定有一定的影响。事实证明,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广大群众对其有着特殊的依赖,事件处理的效果往往受到引导的结果影响。
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舆论,电视民生新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人民群众的一些模糊的认识,要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应及时予以澄清。主动把握舆论引导的方向,才能使电视民生新闻引导社会舆论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更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并与人民群众的认识产生共鸣。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健全自己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時的新闻报道与策划的能力,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使重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得到有效的缓解,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切实有效的维护社会的安定。
在真正的民生新闻中,权利与义务,效益与责任,批判与关怀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办什么内容的节目,节目的形式如何,都必须责无旁贷地配合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承担起疏导舆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矛盾、推动社会成员素质提升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市电视台新闻中心
关键词:民生;新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63-0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的内涵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延展。因此,受到观众空前欢迎的电视民生新闻——作为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民主法制的推动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这一媒体舆论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如何在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不断加速、各种利益关系愈加复杂的前提下,激发各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创新活力,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同的理念,积极营造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并使这种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肯定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来进一步促进发展,是民生新闻引导工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凸显,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这也是发展的必然代价。而社会是需要整合的,如何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如何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化解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是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电视民生新闻,要着眼稳定协调,实现利益关系层面的和谐。
电视民生新闻,告诉百姓事实和真相无可非议,但必须全面分析,把握正确尺度,本着科学的态度,公正客观地表述、分析。我们知道,观众的心态各不相同,需要记者、编辑具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对新闻事实做进一步提升,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受众如何去正确积极地认识、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让他们去消极地阅读和观看。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生活资讯,无论是灾害报道还是轶闻趣事,都应该突破就事论事的层面,赋予它新闻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以维护社会安定为重,吁求社会公平和正气;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既凸显社会关怀,又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念的目的。
三、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何发挥电视民生新闻引导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舆论氛围,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为社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风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电视民生新闻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注民生话题,要求我们不是不加疏理地自然主义地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而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赋予其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判断,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期推动全民共建社会规范体系。
四、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
近年来,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几乎都有电视民生新闻参与其中(如对“非典”、矿难、爆炸、火灾等的报道)。这类事件由于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广泛的关注度,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在口口相传之中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和热点。有的报道敏感、复杂,对社会安定有一定的影响。事实证明,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资讯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广大群众对其有着特殊的依赖,事件处理的效果往往受到引导的结果影响。
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舆论,电视民生新闻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人民群众的一些模糊的认识,要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应及时予以澄清。主动把握舆论引导的方向,才能使电视民生新闻引导社会舆论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更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并与人民群众的认识产生共鸣。
电视民生新闻应该健全自己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不断增强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時的新闻报道与策划的能力,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使重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强烈冲击得到有效的缓解,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切实有效的维护社会的安定。
在真正的民生新闻中,权利与义务,效益与责任,批判与关怀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办什么内容的节目,节目的形式如何,都必须责无旁贷地配合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承担起疏导舆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矛盾、推动社会成员素质提升的神圣使命。
作者单位:吉林市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