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皇家建筑档案:算房高档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rSa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皇家建筑档案,一般先提起的都是样式雷图档。而单士元先生的《故宫史话·著名建筑匠师》中有这样的记述:清代有样式房、销算房承办制度,皆世守之工,分掌营造事业。凡兴作由样式房进呈图样,奉准后再发工部或内务府算房编造各作做法和估计工料。“‘算房刘’有刘廷瓒、刘廷琦,‘算房梁’有梁九,‘算房高’有高芸(字兰亭)。专应疏浚沟渠工程的‘沟董家’是董姓之家。” 可见,在晚清皇家建筑行业里,算房刘、算房高、沟董家也都是一方领军人物。但由于现存资料不多,他们的情况尚未被人了解。北京市档案馆2007年举办的“西交民巷地区历史文化展”中,涉及有关算房高家的情况,这才让一些尘封已久的档案浮出水面。这个展览不仅让多年失去联系的高家晚辈取得联系,还将算房高档案的保存者、研究者也都聚在一起。
  


  
  一
  
  据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王兰顺介绍:当初为办展览,走访了算房高家的后人、90岁高龄的高婉章女士。老人拿出了一张父亲高振声生前撰写的记述家事的档案。这份不足500字的文稿,概述了高家发展脉络、功绩及退出销算行的原因。
  从高振声生前撰写的那份记述家事档案看,所谓算房高,源自高芸(字兰亭)。高兰亭祖籍浙江绍兴,因家境困窘,于是立志学习实业,终身不仕。当时,建筑销算还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职业,高兰亭便选择了这个行当,并终其一生致力于研究大建筑之术。
  清代皇家工程的兴建由内务府负责,分样式房和销算房,样式房负责设计,销算房负责工程预算,高兰亭就在销算房工作。从事销算行业,不仅要懂计算,还要懂建筑设计、工程管理等等。其程序是:销算人员根据样式房提供的图样,算出用多少工、多少料,编制出合理经济的预算。清代销算采取的也是招投标的方式,各家把销算的结果拿出来,哪家算得更准确更经济,哪家就最终可以中标,竞争非常激烈。显然,干这个行当需要很深的功底,而要闯出名头,更要有不同一般的真功夫。
  高兰亭不仅长于计算,而且工作严谨。“执经受业以来,虽百而一鸣,亦必兢兢业业,细心研究,务必求其所以然,故略得营造之要奥。一砖一瓦一栋一梁均求准绳。”据传,高兰亭得出的销算结果,往往与实际工程相差甚微,因而很受上司信任和同行钦佩。
  高兰亭的销算业绩,从以下这段文字中可略见一斑:“溯自兰亭从师学习帮办工程,迄至自己承其役,前后历五十年,承办大小工程不下百余处。”这些工程大者如天坛祈年殿、颐和园三海、西太后陵寝、光绪陵寝、圆明园的海晏堂、正阳门城楼等。这样干下来,高兰亭总算在销算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算房高的名气也因此名扬天下。高兰亭年老后,由其长子高鹤延(字寿朋,高振声的父亲)继承父业,“前后又廿余年”。辛亥革命“国体变更后,袁世凯做皇帝,曾遣人找我们为彼营梵地。我们以彼是一卖国贼,曾婉言以年老谢绝”。
  算房高家原保存有大量文字档案,“文革”期间高家被抄,仅这些档案就拉了三卡车,工作人员担心这些东西万一有价值毁了可惜,还特意请有关部门的人前来鉴定。他们看了看,认为上面记账的方式与现代记账方式没有多大区别,不过是些毫无价值的废纸,于是通通被送到造纸厂造浆了。
  


  “文革”后,高家要求返还抄没之物,劫后余物都用麻袋装着,高家后人从其中两只麻袋里竟然翻出了400余份档案,有簿册、舆图、折子、禀稿、文移、信函等。从内容看,大多是大工程的档案,上面的描述很细致,即便所述原建筑物毁坏,按照这些档案,也依然可以复建。
  档案返还了,为了不使其再遭劫运,高家将这批档案交给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院资料室的林洙女士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夫人,对算房高档案并不陌生。她很快就办理了接收手续,将两麻袋档案拿回学校。
  林洙很长时间不敢轻易动这两麻袋档案,因为一旦打开,就得铺一大片,这些档案不是成册的,都是单篇散落的,如果让别人拿走或丢失几张,损失就大了。有一天建筑学院博士生刘畅找到林洙,提出想利用这批档案作博士论文。林洙答应了,不过与刘畅约法三章,看档案可以,但研究过程中要整理出一个目录, 这批档案这才有了初步的条理。在随后的几年,建筑学院拨款做了几个柜子作为算房高档案的专门装具,并对那些蹂躏得辨不出模样的档案进行了裱糊,整理、编号、上架工作也相继完成,算房高档案终于得以物归其所,物尽其用了。
  
  二
  
  研究算房高档案的刘畅博士,目前已有《清代晚期算房高家档案述略》、《从清代晚期算房高家档案看皇家建筑工程销算流程》等多篇论文问世。从刘畅博士的论文中我们了解到,除高家捐赠的这400余件档案(其中包括40多件样式房交销算房的图档)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高兰亭档案”,要算是算房高档案较为正规和为数最多的收藏了。算房高档案涉及晚清皇家建筑工程销算各个阶段的内容,包括簿册、舆图、折子、禀稿、文移、信函等种类,涵盖多项晚清皇家建筑工程,具有较为集中的多层次、多视角的史料价值。刘畅认为,搞建筑历史研究的人最关注实物和历史文字记载,算房高档案无疑填补了文字的缺失,所以说非常重要。
  


  存留的算房高档案,字迹工整秀丽,内容详细丰富,这主要缘于高兰亭的为人处世。还在学习“工程销算”时,高兰亭就发现,前代建筑虽然恢弘,但资料保留甚少,而且工匠的手艺往往随门户传承,一旦门户失传,技艺则从此灭绝,这给后人在维修、管理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困难。因此,高兰亭自己在做工程销算时,就非常重视档案积累,记载也极为详细,比如院子里哪里有栏杆,栏杆质地等,都分项记录在案。以圆明园海晏堂档案为例,就包括平面图、立体图,连室内陈设也都展示得一清二楚。海晏堂属西洋式建筑,是圆明园内部最大的欧式园林景观,其设计风格,从算房高档案中可以了解。档案中还可以看出对每项工程用料事无巨细的记载,比如正阳门大楼工程所需料物数目表,生桐油、麻线、南红土等材料的斤两数,均可一目了然。
  刘畅提到他在查阅销算的具体细节时,看到这样的记载:清代中期,皇帝发给大工匠的银钱与发给脚夫的银钱一样少,是一分二厘。但到了清末,脚夫的工钱还是一分二厘,而大工匠的报酬却是脚夫的几十倍。因为到了清末,有些技术工种稀缺了,高水平的工匠更是难找,只能靠提高工钱稳住人才。
  ————————————————
  作者单位:《中国档案》杂志社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了“一个增强、两个提高、三个加快”的良好态势,我市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县域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县
当代中国画名家陈政明的水墨人物画,既保持着中国画传统的笔墨韵味,又擅长运用西画的光影效果塑造人物形象,在笔墨与光影的融合上有所突破和创新。2011年8月下旬在中国美术馆举
2005年5、8、10月份对黄河三角洲米草分布区的无棣岔尖、东营市五号桩、小清河口的浮游植物作了调查监测,与1980年同期调查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米草分布已导致调查区浮游植
期刊
美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相对成熟,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忠义题材方面逐渐偏离。这个时期,文人对文化素养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忠义的关注,这种现象能够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政
笑话    会变的脸型    推销员在一个公众会议上大力鼓吹自己的商品:“诸位,这种自动刮脸机好极了,你们只要投入几个硬币,把头支在托架上,电动剃刀就会自动开始刮脸。”   听众中一片欣喜,有一人大声问:“每个人的脸型都不一样,剃刀如何处理?”   推销员说:“放心,只用剃一次,脸型就都一样了。”     缺点和优点     房产经纪人对他的顾客说:“诚实待客是我们公司的一贯宗旨。我们将向您介绍所
期刊
沃林格在他1907年出版的《抽象与移情》一书中对当时流行的“移情说”首次从主体出发,并对艺术风格的形态进行了心理学研究,全面阐述了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抽象艺术原则,对解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江南道泉州、潮州之间山民啸乱,高宗诏朝议大夫、固始人陈政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军校123员前往闽南镇抚。陈政所部入闽后初战获胜,后因将士水土不服,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且耕且守,同时向朝廷求援。次年,陈政兄陈敏、陈敷率领“五十八姓”军校等共5000多人增援,陈政子陈元光、母魏氏也随军前往。后平定啸乱,府兵及眷属就地安家,不还故里。  从这些移民后裔比较集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外国公司在对华广告中如何反映本土文化价值观以及地方语言特色来吸引中国的消费者。为达此目的,作者从电视、杂志以及网络中搜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