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挖掘资源,对提高作文水平、提升思想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写作文时有了“信息资源”,就不会空谈,就会少写假话、套话。
一、重视感官作用,吸收书籍、媒体信息
学生要养成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注重书籍、传媒信息的储存习惯,就千万不能忽略了感官的作用,这包括眼看、耳听、手写、嘴说等。“眼看、耳听”,换而言之就是增大阅读量。比如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每周阅览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练习收集传媒信息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图书馆、网络、电视、电影、无线电通讯等平台上博览大量信息,掌握了第一手传媒信息,也就是掌握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学生要想把书籍、传媒的信息积累下来,必须借助“手写”这一关键的感官作用。只有写下来的信息才能清晰地影像在脑中;只有写下来的信息才有筛选信息的空间。而教师开展的故事会、口语交际、课前三分钟说话等活动正是学生吸收信息的最佳方法。
吸收信息之后还有个加工、整理过程。学生要先把吸收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适用于自己习作的、感到有新意的信息,再引用到作文中来。引用书籍、传媒信息,不是原文的直接引用,是有所选择的,也就是通过要表达自己习作的思想感情来提炼深化信息的过程。这里有个认识水平问题,有中心思想提炼深化信息过程。加工整理过程除了选取正确的思想内容以外,还要对原信息的叙述结构加工整理,以达到把原信息表达更清楚准确的目的。
二、注重“四方面”,正确处理、引用信息
1. 引用信息以新颖为亮点
“信息具有时效性。”这里的“新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获取的信息是“刚出炉”的,即把当前最新的信息采集运用。由于事物在不断变化,所以思想要跟得上,思维要敏锐,不要放过那些闪光的东西。学生要主动获取信息,不要等信息自然出现在眼前。二是引用新信息的作品要快一点呈现出来。这次习作若不第一时间把获取的新信息内容呈现出来,被人抢先了,则写的内容岂不变成了“旧闻”了吗?这样的文章容易让人看了顿生厌烦之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千人一面”的作文是最令人生厌的,因此,训练时要求学生准备大量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中去“悟新”“品新”“挖新”。这样,学生感悟多了,练习多了,求新的技能也便逐渐提高了,一篇篇充满学生个性特点的文章就常见了。
2. 引用信息以真实为起点
学生的习作必须是真实的,即习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习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而现代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成灾,大量内容重复、缺乏真实性的传媒信息冲击着读者。信息是传递真实生活的材料,贵在“真实”。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材料中,识辨虚实的信息,筛选真实信息。“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这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引用信息倡导梳理归类
从二年级到八年级,学生都要制作语文采集本和读书卡,内容有新词、成语,有佳话、名言,有美文片段,有新闻、奇事,有英雄模范事迹等。学生对这项实践活动产生了新鲜感,由好奇到愿意大胆尝试,由寻章摘句到自己的再创造,由单一的大脑记忆到书面记录收藏。这些过程使他们具有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把书本、传媒信息中繁杂的知识、材料分门别类的采集在本子上,剪贴起来,随时提取。如低年级学生把词语采集归类,含数字成语:一帆风顺、十全十美、三心二意等;含动物名称成语:马到功成、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等;含反义词成语:异口同声、古往今来、大惊小怪等。中年级学生把名言警句分类,可以分为:关于诚信的名言、关于学习的名言、关于励志的名言、关于友谊的名言等。
4. 引用信息以灵活为核心
如前几年中考优秀作文《我想唱首歌》,就是选取了诚信的彩票发行员林海燕、抗击“非典”英雄姜素椿等这些正面的材料信息。一些反面的信息材料运用得恰当,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高考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文章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社会上的不良世风,文章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 邱丽
一、重视感官作用,吸收书籍、媒体信息
学生要养成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注重书籍、传媒信息的储存习惯,就千万不能忽略了感官的作用,这包括眼看、耳听、手写、嘴说等。“眼看、耳听”,换而言之就是增大阅读量。比如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每周阅览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练习收集传媒信息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图书馆、网络、电视、电影、无线电通讯等平台上博览大量信息,掌握了第一手传媒信息,也就是掌握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学生要想把书籍、传媒的信息积累下来,必须借助“手写”这一关键的感官作用。只有写下来的信息才能清晰地影像在脑中;只有写下来的信息才有筛选信息的空间。而教师开展的故事会、口语交际、课前三分钟说话等活动正是学生吸收信息的最佳方法。
吸收信息之后还有个加工、整理过程。学生要先把吸收的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出适用于自己习作的、感到有新意的信息,再引用到作文中来。引用书籍、传媒信息,不是原文的直接引用,是有所选择的,也就是通过要表达自己习作的思想感情来提炼深化信息的过程。这里有个认识水平问题,有中心思想提炼深化信息过程。加工整理过程除了选取正确的思想内容以外,还要对原信息的叙述结构加工整理,以达到把原信息表达更清楚准确的目的。
二、注重“四方面”,正确处理、引用信息
1. 引用信息以新颖为亮点
“信息具有时效性。”这里的“新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获取的信息是“刚出炉”的,即把当前最新的信息采集运用。由于事物在不断变化,所以思想要跟得上,思维要敏锐,不要放过那些闪光的东西。学生要主动获取信息,不要等信息自然出现在眼前。二是引用新信息的作品要快一点呈现出来。这次习作若不第一时间把获取的新信息内容呈现出来,被人抢先了,则写的内容岂不变成了“旧闻”了吗?这样的文章容易让人看了顿生厌烦之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千人一面”的作文是最令人生厌的,因此,训练时要求学生准备大量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中去“悟新”“品新”“挖新”。这样,学生感悟多了,练习多了,求新的技能也便逐渐提高了,一篇篇充满学生个性特点的文章就常见了。
2. 引用信息以真实为起点
学生的习作必须是真实的,即习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习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而现代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成灾,大量内容重复、缺乏真实性的传媒信息冲击着读者。信息是传递真实生活的材料,贵在“真实”。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大量的信息材料中,识辨虚实的信息,筛选真实信息。“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这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引用信息倡导梳理归类
从二年级到八年级,学生都要制作语文采集本和读书卡,内容有新词、成语,有佳话、名言,有美文片段,有新闻、奇事,有英雄模范事迹等。学生对这项实践活动产生了新鲜感,由好奇到愿意大胆尝试,由寻章摘句到自己的再创造,由单一的大脑记忆到书面记录收藏。这些过程使他们具有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把书本、传媒信息中繁杂的知识、材料分门别类的采集在本子上,剪贴起来,随时提取。如低年级学生把词语采集归类,含数字成语:一帆风顺、十全十美、三心二意等;含动物名称成语:马到功成、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等;含反义词成语:异口同声、古往今来、大惊小怪等。中年级学生把名言警句分类,可以分为:关于诚信的名言、关于学习的名言、关于励志的名言、关于友谊的名言等。
4. 引用信息以灵活为核心
如前几年中考优秀作文《我想唱首歌》,就是选取了诚信的彩票发行员林海燕、抗击“非典”英雄姜素椿等这些正面的材料信息。一些反面的信息材料运用得恰当,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高考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文章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社会上的不良世风,文章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