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0066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媒体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潜意识地向用户传递观念。掌握一定世界话语权的西方媒体对多数人世界观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需占据主动权。微信在国内与国际的用户量不断攀升,通过微信获取新闻信息已经成为部分用户的习惯。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發布的微信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该公众号是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最后总结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9-0068-03
  国家形象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国家本国民众对自身国家的认知和其他国家对该国家认知的集合。对于中国而言,外国媒体向外国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基于另一种角度。而具有一定世界话语权的新闻媒体大部分为西方国家,且英语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以英语为载体的传播内容更能被全世界更广泛的人群知晓。中文虽是全球使用者最多的语言,但国际上更倾向于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因此,语言是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一大因素。正是因为如此,既使用英语,又具有一定世界影响的媒体在展露中国国家形象新闻话语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较少。
  一、“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简介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而根据《中国日报》官方网站显示,《中国日报》全球发行90万份,其中海外60万份,另外,《中国日报》的全媒体用户总数累计超过9
  000万,其影响力是其他中英双语媒体难以企及的。而随着微信在全球的推广,微信国际用户数量也在逐年提升。由此,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方面,能起到与传统媒体相媲美的作用。而《中国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突出表现的即为“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样本的选取与具体分析
   本研究即从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出发,主要以包含关键词“中国”为标题的文章作为研究样本。截至2018年9月30日,该公众号有735篇相关文章,而其中关于《中国日报》的自身发展、变革和庆贺,以及一些广告推文等内容不包含在本研究范围内。最后,笔者根据本研究的着重点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74个初始样本。
   由于微信文章与传统媒体报道内容不同,且其文章结构没有固定模式,所以笔者选取以下几个最能抓住新媒体时代用户关注点的要素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标 题
   标题是抓住用户眼球的最关键要素。从2015年开始,“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标题风格多与网络热词相联系。标题“累觉不爱?NO!中国日报同学奉上惊艳两会成绩单”,其中的“累觉不爱”正是网络用语。而“热成狗了”“美炸了”“太帅了”等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感叹词也被运用在标题中,使用户能够产生面对面的互动感。将标题设置为问题的标题数量也较多,丰富的标点符号与语气词的醇熟运用增添其神秘感。如此,标题的设置未落入陈旧样式,适当留下悬念,吸引用户点击查看,又并未走向标题党的极端。
   按照标题的拟定来讲,亲民且能够产生共鸣的标题能够促进用户阅读量的增加,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关注该公众号,形成良性循环。
  (二)信息来源
   新媒体对于信息来源的处理多是模糊的,从多方渠道转载内容、抢占先机发布报道是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实际操作方式。但“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本身背靠《中国日报》,其专业性较其他自媒体更高。
   该公众号文章的信息来源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为原创文章,二为转载其他媒体文章,三为《中国日报》网站搬运文章。第一类文章会在其标题前面加上不同标识的“原创”字样,或是在标题中有“独家”字样;第二类文章可以简单地细分为两小类,转载引用外国报道文章和中国报道文章。国外报道文章多以西方国家的媒体为主,例如《华尔街日报》、CNN、BBC等。而国内报道文章多转载自官方媒体,例如新华社、中国广播网、《北京晚报》;第三类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以跳转至《中国日报》官网。除此之外,同时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未明确标明信息来源,即没有标识“原创”也没有标明转载自某个媒体的内容。
   另外,该公众号微信文章中出现的直接引语有出处,社交媒体评论有截图、有用户名,不存在类似于“根据相关人士说明”等模糊的观点表述。总体而言,“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信息来源是明确的,且具有较高可信度。
  (三)个体呈现
  中国国家形象的正确塑造除了对国家方针政策、庆典大事等的描写之外,还离不开对中国人性格与精神的展现。普通中国人形象与中国国家形象紧密相连。中国老奶奶在加拿大帮助邻居、中国父母对外国女婿的关爱、建立艾滋病儿童学校的中国第一人等报道都从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中国人的优秀品格。
  与只以中国人为主的文章相比,外国人个体参与的文章数量更多,例如非洲人认为中国热、外国人理解的中国变化、老外在中国的求职困境等。“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中美国的艾瑞克与英国小哥方丹是外国人个体呈现次数较多的特殊案例,他们全程为用户讲述不同的主题,如对两会、十九大的理解。从作为个体的“他者”角度向更广泛的国际个体传播中国信息,这两人可被视作连接中国与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的桥梁,比国人更能打破中国与别国的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四)用户反馈
   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交互性的媒介模糊了传者与受者的界限。用户参与媒体报道的可能被大大增加。评论能被即时更新到报道正文之下,其表现的观点态度俨然能被视作内容的一个特殊部分。用户可见留言是公众号经过筛选之后呈现出来的,被筛选之后的留言态度从另一角度可被理解为公众号本身想要呈现的观点。除了作者,其他用户不能回复可见留言,但其他用户能够给被筛选出的留言点赞。留言的顺序是按照点赞量从高到低进行简单排序的。    按时间来看,研究样本中的用户可见留言是经历公众号的发展后才逐渐丰富起来,其中的原因有内容的进步与粉丝的增加。总体而言,留言分为两类,一为对内容的评价,二为对微信公众号的评价,且多为正面评价。从留言的语言形式来看,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有意识将中文与英文评论筛选出来作为留言,不过中英文留言数量悬殊过大,以中文留言数量为绝对优势。
   由此可见,用户反馈即是从不同人的观点里佐证了正面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加强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引发用户共鸣。
  三、全方位的中国国家形象
   微信的全球使用量不断上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发展目标则是要符合全球的审美、贴近外国用户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接下来,本研究将从政治、经济与技术、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来总结“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
   政治上,中国和平友好地对待全世界各国,国际关系处理良好。中国在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发展良好且迅速,向用户传达中国是个和平崛起的国家,而非要走强国必霸的道路。在对可能破坏国家安定等的国际争端时,中国又表现出强硬的态度,这正描绘出对于关键原则毫不妥协、坚定不屈服的中国国家形象。
   经济与技术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前景良好。新兴产业大量投入关注,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而中国智造也在逐渐推向世界的过程中。而从技术上来看,技术在现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兴产业依托新兴技术而进步,其中上到探索太空,下到人们的生活都有新兴事物破壳而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例如高铁、磁悬浮列车等。从中可发现,中国的国家形象是认真求实、敢于创新、勇往直前的。
   社会生活上,社会中各个阶层都被公众号或多或少地提及。从年龄来看,中老年人生活安逸,青少年努力奋斗、活跃在世界舞台;从家境来看,公众号文章将笔墨更多地用在贫苦家境的人身上,他们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精神世界却丰富且乐观积极。另外,特殊群体的苦痛也被公众号考虑其中,比如对失独人群的生活调查。还涉及能够表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国人的衣食住行等方式。由此,懂得享受、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中国人形象被描画出来。而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等生活方式又展现出生活在中国的便捷与安全。
   文化上,中国被世界所熟知的是其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但他们对于现代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文化差异是最易冲击来自不同文化用户观念的关键点。喝热水、中药养生等带有中式风格的健康方式,广场舞、麻将等本土式娱乐,高考等中国式教育都是展现现代中国的文化承载体。这里则呈现的是新奇有趣、值得去探索的中国。
   总体来说,积极向上的中国国家形象已基本成型,但是该公众号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占比过于悬殊,一味地向外传递正面信息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需从多角度看待不同事件,以此刻画不同用户脑海中更加饱满的中国国家形象。另外,目前该公众号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是针对国际用户的文章较少,且多以“学中文”为主要内容,着眼点不够丰富。所以该公众号还需从国际用户的兴趣点出发,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四、结 语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内部的制约,有趣的语句设计、去官方化的话语风格使得其报道文章不再严肃有距离感。新媒体时代给予了传媒新的机遇去诠释正确的国家形象,在此种状况下,精准传播、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显得更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公众号进行关注,因此,该公众号需针对更加细分的用户群进行内容选择。
   而缓解外部制约因素的影响是对“他塑”的反击,“他塑”之所以来势迅猛,是由于“自塑”的缺位。“和平崛起”作为对西方媒体的抗争话语,单单提及是远远不够的。微信公众号在国际的影响力不够大,但不代表不考虑外国用户。尽管“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现在主要针对中国用户进行英语教学,但不可疏忽其传达的中国声音。循序渐进促进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也是“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一大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周小普,赵喆.中国对外报道现状分析与国家形象建构——以央视英语新闻频道《中国24小时》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3,35(11):117-129.
  [3] 赵启正.向世界说明中国[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4] 高美,胡泳.对外传播中的负面新闻报道——基于中国日报网站和新华网英文版的个案研究[J].新闻记者,2012(2):33-40.
  [5] 何明智.CCTV-9的国内新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5):74-76+80.
  [6] 张玉.日本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1995-2005)——以《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4):75-83+97.
  [7] 段鵬,周畅.从微观层面看目前中国政府对外传播的不足——《中国日报》对外报道阶段性抽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1):44-47.
  [8] 韩源,王磊.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269-272.
  [9] 徐小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2):35-45.
  [责任编辑:武典]
  收稿日期:2019-05-07
   作者简介:王露瑶,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纪录片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字幕翻译对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也有着重要意义。萧寒执导的纪录片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9.4,获得第50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委会特别雷米奖,第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世界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及故宫文物的原始状态,其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指导,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分别对此片字幕翻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被称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焦波是乡村题材纪录电影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他的作品在创作题材上与时代主题同步,在拍摄手法上表现出“直接电影”的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焦波的乡村纪录电影无疑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由此,本文通过对焦波作品的传播价值、影像叙事和市场传播为切入点,探究乡村纪录电影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焦波;乡村纪录电影;传播价值;影像叙事;市场传播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高更患病期间所创作的大型画作,这幅画是他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对生命及其存在意义的疑问。高更将生死通过画面分成三部分,并且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很大,高更对于人物的造型和装饰性景物已经把握的很熟练,根据脑海中的印象来创作,达到了人画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高更;艺术;生活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1
期刊
摘要:抖音APP已成为短视频领域的现象级产品,其强大的流量吸引力与独特的平台优势为餐饮品牌提供了良好的营销土壤。本文利用创意传播理论与USP理论探析抖音频频打造网红美食的原因,对抖音的营销价值进行挖掘,为促进餐饮品牌的价值转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短视频;抖音;餐饮品牌;营销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2-0097-0
期刊
摘 要: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近几年发展的非常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艺术展览也应运而生。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场域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原本的美术馆、博物馆、商业画廊渐渐转移至人们生活的场所。本文以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场域的拓展为题,以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为例,详细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场域变化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场域;展览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和深谋远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党的领导方法和具体的工作方法。他曾经说过,工作方法与工作就是“桥与船”的关系。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些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本文对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进行了重温,结合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
期刊
摘要: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后,这种发展变迁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分析在社交媒体中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情况。通过探究社会化与社交媒体的关系来分析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依赖原因,从而探究如何走出“手机人”的状态,这对于缓解媒介依赖症,减轻社会焦虑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交媒体;媒介依赖症;朋友圈   中图分类号:G206.2
期刊
摘要:市场经济下受众需求成为重要的内容生产标准,新闻注入市场化元素,催生着新闻娱乐化的潮流。本文旨在运用内容分析法来梳理法制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并以南方都市报官微中2  039条法制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总结出都市报中法制新闻报道议题煽情化和叙事戏剧化,总体呈现出新闻娱乐化的特点。  关键词:法制新闻;议题煽情化;叙事戏剧化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
期刊
摘要:世界在飞速发展,城市在为获得更多优质的资源而采取多种策略,一些城市借助城市营销走在前面,成为大众眼里的“网红”城市,在网络上获得足够高的存在感,在线下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观光旅游。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在城市营销视域下,其通过哪些策略实现了城市知名度的大幅上涨和城市形象的深入人心,最后还将反思现有营销方式对未来城市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营销;市场定位;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视频混合剪辑作品是目前弹幕网站中非常热门的视频种类之一。它是利用他人在先作品再加以重新创作,剪辑出的有自己一定独创性的新的剪辑作品。但是这类剪辑作品在著作权上处于灰色地带,与在先权利人关系等方面常有争议,不但对在先权利人有利益损害,同时也束缚了混合剪辑创作人,影响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本文以弹幕网站的视频剪辑作品为例探析相关的著作权关系,并展望相应的著作权规制方法。  关键词:视频剪辑作品;著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