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讲评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60-01
小学数学每一节新课,练习与讲评都是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要使每一节课之后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老师必须注重练习与讲评这一环节。做到精心设计、安排合理,使我们的课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预习练习。合理进行讲评。让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很多老师在新授之前,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新课的内容,但他们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之后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便觉得这个内容很难学,产生了厌倦的心理,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新课堂前要精心设计好预习的练习,并加以有效的讲评,使复杂简单化,让每一位学生都很容易地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便产生了浓厚兴趣。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估算”新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例:101+98大约等于多少?
练习设计①
在41、45、48、101、108这些数中,和40最接近的数是();和50最接近的数是();和100最接近的数是()。
练习设计②
41+48大约等于多少?
教师在这两道练习的讲评中须加强较小数估算的复习,41接近40,48接近50,整十数的加减比较容易计算,所以在估算中常用到。练习①让学生明白了哪一个数更接近整十、整百,通过②让学生知道了估算原来可以把每个数看成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预习,发现了规律。在教学新知时,大部分学生就不难掌握了,并且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课堂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每授完新知之后,我们要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类似例题的练习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帮助后进生消除畏难的心理,让他们从心底觉得自己也是很棒的。
比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49x9=?设计三种不同的题型:1,估算49x9大约等于();2,怎样简便怎样算;3,要求用竖式。从而加强计算结果的检查。教师在讲评怎样简便怎样算49x9=()x9-()=()或49x9=()×()=()时,让学生找一找简便计算的方法,简便在哪一步?这样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设计,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后练习与讲评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乐意完成
在课前预习、课堂训练之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有些学生就对这个内容产生了厌倦心理,一遇到类似的练习,认为这个内容自己已经学会,不想再做了。因此,我们应该把那些枯燥的算式,通过设计,变成一道道新颖的、有吸引力的练习题,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比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对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了。像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看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求出答案。这样一来,抽象的问题趋向形象化了,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去完成练习,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认真整理复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我们在备练习时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或参考资料中的各类题型,通过练习来补差补缺,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激励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提高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比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59页的“森林医生”,这是诊断计算错误题,是较大数的竖式计算。学生在娱乐中不仅能发现计算中易犯的错误,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增强开放性。教师在讲评时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整合。还可以让部分学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来辅助老师的教学,让他们学做小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同学们理解。
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实施都要做到灵活多样,变“单一性”为“综合实践性”。在练习的指导观念方面,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责编: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60-01
小学数学每一节新课,练习与讲评都是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要使每一节课之后让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老师必须注重练习与讲评这一环节。做到精心设计、安排合理,使我们的课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预习练习。合理进行讲评。让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很多老师在新授之前,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新课的内容,但他们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之后无法找到准确的答案,便觉得这个内容很难学,产生了厌倦的心理,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新课堂前要精心设计好预习的练习,并加以有效的讲评,使复杂简单化,让每一位学生都很容易地在预习过程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便产生了浓厚兴趣。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估算”新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例:101+98大约等于多少?
练习设计①
在41、45、48、101、108这些数中,和40最接近的数是();和50最接近的数是();和100最接近的数是()。
练习设计②
41+48大约等于多少?
教师在这两道练习的讲评中须加强较小数估算的复习,41接近40,48接近50,整十数的加减比较容易计算,所以在估算中常用到。练习①让学生明白了哪一个数更接近整十、整百,通过②让学生知道了估算原来可以把每个数看成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预习,发现了规律。在教学新知时,大部分学生就不难掌握了,并且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合理设计课堂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每授完新知之后,我们要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类似例题的练习题,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帮助后进生消除畏难的心理,让他们从心底觉得自己也是很棒的。
比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五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我是这样设计的:49x9=?设计三种不同的题型:1,估算49x9大约等于();2,怎样简便怎样算;3,要求用竖式。从而加强计算结果的检查。教师在讲评怎样简便怎样算49x9=()x9-()=()或49x9=()×()=()时,让学生找一找简便计算的方法,简便在哪一步?这样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设计,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后练习与讲评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乐意完成
在课前预习、课堂训练之后,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有些学生就对这个内容产生了厌倦心理,一遇到类似的练习,认为这个内容自己已经学会,不想再做了。因此,我们应该把那些枯燥的算式,通过设计,变成一道道新颖的、有吸引力的练习题,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比如: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题目。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对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就比较抽象了。像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安排操作活动,让学生用三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用眼看一看、拿笔算一算,看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求出答案。这样一来,抽象的问题趋向形象化了,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去完成练习,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认真整理复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我们在备练习时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或参考资料中的各类题型,通过练习来补差补缺,引导学生喜欢上数学。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激励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提高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比如: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59页的“森林医生”,这是诊断计算错误题,是较大数的竖式计算。学生在娱乐中不仅能发现计算中易犯的错误,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增强开放性。教师在讲评时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整合。还可以让部分学得又快又好的学生来辅助老师的教学,让他们学做小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同学们理解。
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实施都要做到灵活多样,变“单一性”为“综合实践性”。在练习的指导观念方面,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责编: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