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小学入学政策改革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英国“以家长权利保障为核心”的中小学入学政策分析
  
  1.英国中小学招生政策的演变
  回顾英国中小学招生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1870年初等教育法》:就近入学政策。即小学生就学距离为3英里,超过3英里则家长有权以距离远为由拒绝送子女上学。(2)《1944年教育法》:人人接受中等教育,考试选拔学生政策。即所有小学毕业生参加“11岁考试”,按成绩、能力等分别进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3)《1988年教育法》:开放入学政策。即在地方当局所辖的范围内,家长有权选择子女的就读学校。开放入学政策使差的学校倒闭,结果使总的学额减少,反而限制了家长选择权。(4)《2008年教育与技能法》:公平入学政策,即强化招生法律框架,将儿童与家庭置于招生过程的中心。1997年上台的工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造薄弱学校和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同时不断通过立法完善招生体系,力图使每位家长有公平机会让其子女进入理想的学校。2008年招生立法将儿童与家庭置于招生体系的中心,赋予他们择校权、建议权、知情权、异议权和诉权,同时建立保证家长权利的公共服务机制。
  2.英国中小学生家长权利体系分析
  (1)择校权
  《1998年学校标准与框架法》赋予家长在任何公立学校、城市技术学院或国立综合中学申请学校入学名额的权利,校服、学校交通等其他政策不得在无形之中成为家长申请该校的障碍。
  (2)建议权
  招生安排(Admission Arrangernents)、招生统筹方案(Coordinated Admission Schemes)和公平入学公约(Fair Admission Protocols)等招生政策是否公平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利益,制定过程中须吸纳家长直接参加或向他们进行咨询。
  (3)知情权
  一旦学校招生管理机构对招生安排形成决议,须在14天之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曾经对学校招生咨询提出建议的家长,地方当局在网站、当地报纸上公布所有公立学校的招生安排决议书,并告知家长向学校仲裁员提起仲裁的权利。家长可以通过地方当局公布的综合说明书(Composite Prospectus)、学校说明书、学校开放日、DCSF(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学校成绩排名表等途径了解学校信息。
  (4)异议权
  入学安排在制定过程中要咨询家长。形成决议后,如果家长认为招生安排决议书与法律或招生准则不符,则可以向学校仲裁员提出异议,请求后者裁决。
  (5)诉权
  根据学校招生安排决议书,该校招生管理机构可以拒绝家长的申请。如果家长认为学校的决定违反法律或《学校招生准则》强制性规定,可以向学校招生申诉小组提起申诉。
  3.英国中小学生家长权利保障主体分析
  修订后的招生准则以公平入学为目标,将儿童及其家庭置于招生系统的核心,尊重并保障家长权利成为招生体系中各个公共服务主体的义务。
  (1)责任主体:地方当局
  《2006年教育与督导法》要求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y)推动教育机会公平,促进学校提高标准与儿童实现教育潜力,保证选择与多样化,对家长诉求做出回应。家长在表达择校偏好时,地方当局有责任向家长提供帮助和进行建议。
  (2)招生主体:招生管理机构
  每一所公立学校设有一个招生管理机构(Admission Authority),包括校长在内的任何雇员不得擅自干预招生过程,学校管理人员不得暗示家长的申请能获得成功,或者在正式发放通知书之前不得告知家长其子女已被录取。
  (3)咨询主体:招生论坛
  每一个地方当局要设立一个招生论坛(Admission Forum),也可以由几个地方当局设立一个联合招生论坛,成员不得超过20名,必须有家长代表参加。
  (4)服务主体:择校顾问
  择校服务机构由地方当局设立,但是在财政上独立,经费由DCSF通过“地区拨款(Area Based Grant)”的形式拨付给地方当局,专款专用。择校顾问(Choice Advisers)帮助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使他们能够基于充分信息做出现实的决定,选择最利于其子女发展的学校,从而使这些儿童和其他家庭的子女能够进行公平竞争。
  (5)权利救济主体:学校招生上诉小组
  2008年2月,DCSF发布的《学校招生上诉准则》创设了招生上诉小组(The School I Admission Appeals Panel),家长可以就学校的拒绝决定向其申诉。上诉小组行使司法职能,必须遵守程序公正与自然公正(Natural Justice)的原则。
  (6)监督主体
  ①学校仲裁员
  学校仲裁员(Schools Adjudicator)是法律的执行主体,对保证公平入学体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旦仲裁员对公立学校招生安排的异议做出裁决,学校招生管理机构必须执行。
  ②教育大臣
  教育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of DCSF)不直接干预学校的招生过程,但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就任何学校的招生安排向学校仲裁员提起异议。学校仲裁员的裁决是终局性的,招生管理机构如果不执行裁决,教育大臣可以指令他们执行。学校仲裁员对国立综合中学招生安排的异议不受理,向这类学校申请的家长只能向教育大臣提起;对上诉小组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教育大臣上诉。
  ③地方政府监察官
  地方政府监察官(Local Government Ombudsman)是独立、公平和免费的服务机构,调查关于某些公共机构不良行政的投诉。学校招生上诉小组在听证过程中有不良行政行为的,家长可以向地方行政监察官投诉。
  
  二、英国中小学入学政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1.入学公平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是社会公平发展的体现
  学校招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简单向复杂渐进的过程。英国从1870年的就近入学到目前工党政府十年来一直努力推进的入学公平政策,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入学公平政策吸纳了以往招生经验的有益元素,高举保障家长权利的旗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入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发展的体现。根据英国法律的规定,公共服务机构在种族、残疾人和性别三个领域有促进公平的法定义务,对涉及残疾人、种族和性别问题的政策与计划要进行评估,防止不公平带来的影响。DCSF制定的《统一公平方案:实施计划2008》要求在2011年前制定新的《学校招生准则》,创设一套体系,确保所有的儿童,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都有选择他们理想学校的公平机会。当前英国公平招生制度的改革正是执行政府工作议程的一个步骤。
  2.入学公平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家长及其子女的感受是评判入学政策公平与否的标准,赋予家长及其子女权利是英国新公民宪章运动的体现
  入学公平是一个复杂的主观性概念,入学体系公平与否应当由家长及其子女在申请入学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和评判,如果他们感觉到自己在申请入学时和其他家长的机会一样,那么这个招生系统就是公平的。入学公平不是看学校和政府做了什么,而是要看家长感觉到了什么,这与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相契合。《服务至上:新宪章计划》(1998年,在1991年《公民宪章》的基础上修改)提出要提高公民作为顾客所期望的服务标准,比如提供更多的信息、选择,引入更优的救济方式,非歧视和方便就近。《家长宪章》是教育服务领域引入《公民宪章》的事例。公平入学政策以家长权利为中心,受到英国新公民宪章运动的重要影响。
  3.保障家长权利是保证入学公平的关键,家长权利需要通过立法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保护
  入学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英国工党政府1997年执政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并且通过议会立法在国家层面对各地招生行为进行系统规范。法律创设了地位相互独立、义务和权利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公共服务主体,它们均负有保障家长权利的义务。如果怠于行使职责或滥用权力,家长可以通过申诉、投诉和起诉等多种途径获得权利救济。
  4.入学公平是教育政策综合效应,真正要保障家长权利需要其他教育政策齐头并进
  公平入学是满足家长教育选择权的重要方面。英国近年来改造薄弱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创设新文凭、公立学校形态多元化、设立新型学校、改变经费补助形态、鼓励私人兴学以及公开报道学校表现等等,都是为了满足家长教育选择权,增加公平入学的机会。
  作者单位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永康)
其他文献
自学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的自学程度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要实现课堂的精彩纷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良好的自学策略不仅要能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能为课堂展示提供良好的范本,即自学的步骤就是课堂展示的程序。这样,学生的展示就会更有目标和方向,课堂主体意识就会更加明确。笔者根据课堂展示基本程序中的检测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品读关键词句、拓展感悟提升、领悟表达
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以学生成长为根本,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还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情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谐的文化环境能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集体
一、初备——初备案    一是每学期开学前,校级督学带领本学科教师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以小学教学(六年为一个整体)、初中教学或高中教学(三年为一个整体),研读《新课标》,研究学情,介绍各学部教材特点,将《新课标》中抽象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的具体章节或文本中。  二是各学科组长带领本组教师进一步研究本学部学情,根据学科特点及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并将初备案的编写任务合理分配,落实到人,
2007年,广西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庄严承诺。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广西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发展“双十”工程,不断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专项教育年”破解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立志、成长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课作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育人功能的独特性更是不可替代。“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追求所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名校,以“仁爱求真”为校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所有工作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008年,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士文主持开展了扬州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
不知从何时起,“规模决定效益”的理念涌进了小学校园。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所所3000多人、4000多人,甚至5000多人的小学。这样的学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小学办“小”。  1.“小”规模  一所小学,如果学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需要的建筑面积、活动场地等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能够超过3000人的小学,绝大多数是比较有名气的小学,至少在当地是有名气的。而这样的
一节自习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习题,一声怯生生的“报告”从教室门口传进来。声音是那么微弱,那么无助,以至于喊了好几声我才听到,全班同学也不由得把目光投向门口。我打开教室门一看,原来是那个穿戴很差,个头矮小的袁可谅。一股怒气顿从心生,昨天才开过班会,强调不能迟到。我刚要发作,但看到全班几十双等着上课的眼睛,我压住了怒火,让她先回到了座位。  事后,我了解了原因,她为了交上住宿费,父亲跑了好几家亲戚借钱
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大笙称“竽”,小笙称“和”。“滥竽充数”的典故表明竽在战国已非常流行。笙最初用葫芦作斗,因其体大、质脆、吹奏费劲,唐代后逐渐改为木制,后又被铜斗代替。严格说来,已经不算瓠音。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介绍笙管时,吴景馨总喜欢用这首《听邻家吹笙》作为开场,在她看来,灼灼桃花、灿烂晚霞形容笙乐的欢快再合适不过。  宏音斋笙管制
近年来,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以“共建共享”思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人和个性精品”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准确定位以民族文化引领课程建设,以优质特色课程体系为学校生命力支撑,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特长、终身发展,促进学校优质、协调、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一、整体建构课程体系,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学校立足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整体推进,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