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4f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及岗位需求,笔者提出改变原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教学要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PLC课程;教学模式;一体化;改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张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的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计算机、电子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要求,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专业内其他课程起到前后支撑作用,也是职业鉴定中指定的考核内容之一。然而,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理论学习没兴趣等缺点。因此,如何提高PLC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PLC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一、PLC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前,PLC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采用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授课方式。理论课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和多媒体进行,等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再到实验室进行操作、验证,学生等到具体操作时,所学理论知识已经遗忘。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形式比较单一、课时量较少、学生兴趣不高及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分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升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两方面进行改革、探究和实践。
  二、PLC课程的改革方法
  1、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習欲望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学生刚接触PLC课程时,对本课程的内容并不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时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如电梯的自动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抢答器、繁华城市的霓虹灯、公园里的人工喷泉以、机器人的控制及企业的生产流水线等等。使学生在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本课程的重要性及市场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2、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技能
  以前,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完全分开的。一般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实操训练。等到具体操作时,所学理论知识已经遗忘,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此现象,我们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地点一体化(一体化教室),边讲授理论知识,便进行动手操作验证,并采用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把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情景有目的的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学习的示例,将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来为教学所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具有典型性,与教师上课内容有直接的联系;二是应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应能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
  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3、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PLC课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将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要求融入到PLC程序设计课程,重新制定满足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以“够用、为度”为原则,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4、促进校企合作
  学校把企业单位作为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增强操作能力的课堂,企业单位把学校作为培养员工的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将生产一线的PLC控制技术岗位的真实性工作任务归纳总结成典型工作任务,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在能力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边学习、边参与到软件的实际应用和动漫产品的制作中。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5、考试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考试考核方式一改过去一张卷子定成绩的方式,实行“考试与考证相结合”,充分注重“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等教学环节,并且执行“以证代考”的考核制度,使学生真正达到行业标准。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或多证,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在企业的自信心。
  总之,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参文献考]
  [1]郁汉琪.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王兆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林国.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在物理系统里,假若物体从起始点移动到终结点,由于受到作用力,其所做的功,不因为路径的不同而改变。则称此力为保守力或有势力。高中阶段常见的保守力有: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和万有引力。  一.保守力的功与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径无关,只与运动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当然也与保守力场的性质有关。.  证明:以电场力做功为例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其中A的电势为UA,B、C两点的
[摘要]: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可能让他们开发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潜能生;元认知策略训练  中国分类号:G633.55  潜能生是“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每一个潜能生都希望能得到证明和肯定,借助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措施,有可能让他们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如何开发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潜能,是教育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研究目的  20
【摘要】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法中,教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消化、理解老师讲的概念、规律和公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应对各种考试。生物学科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联,所以传统生物教学法的主要任务是要更新其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借助多媒体教学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选自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的第一小节。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分两课时学习。本课时着重探讨为什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單位。  设计思路:情境导入(使学生领悟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着重理解种群的概念 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引入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例题巩固核心概念,并引入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补充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