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为什么逃课?为什么流连网吧、游戏室?为什么不愿亲近课本、亲近老师?……这些问题,表象是德育问题,实际病根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知道病根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当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必须成为孩子的快乐殿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有利于人的潜能显现,才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促使其得以健康成长。学校应创设多种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使各类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校内或校外不仅都能表现自己,展示才华,体验成功,增长自信,还能找到知心朋友,找到快乐,觉得学校是最快乐的地方。
二、改变单一的考评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学生
改变考评机制,从用成绩一元考评变为从多个方位、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等多元考评。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适合学生人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不同的标准看待学生的成绩。只要努力了就应该受到表扬,受到鼓励,对个别比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可以降低标准要求他们。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学习、“学海无涯乐作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别一味压制他们,一味加班加点,一味以成绩高低衡量。
三、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学方法
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适当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体验成功的兴奋,增强自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进步观(成功观)
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进步观:等次进步了才是进步。所以学习的目的成了追求等次。即使知识学得不扎实,只要考试成绩还过得去,就沾沾自喜。相反,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学到知识,培养了一些能力,但由于这次考试的试题,恰好大部分出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而分数不太理想时,就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这都是错误的进步观惹的祸。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进步观:今天,我学会了一条成语,是一种进步;记住了一个单词,是一种进步;学会了一道数学题,是一种进步;只要学习,我们天天都在进步,时时都在进步。这才是正确的进步观。
五、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对学习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耐心辅导,只有成绩提高了,自信才能起来,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
六、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程度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总之,学生厌学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可以提高的,只要教育者能充分尊重学生,能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对症下药,引导得法,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问题,潜伏在他们心中的愿望,就会转变为内在的强大动力,帮助他们跟上同学们前进的步伐,与大家一起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流连网吧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少,逃课的孩子也会慢慢回来,上课经常睡觉的孩子也会慢慢唤醒,而学校也可以真正成为每一个青少年无比向往的乐园。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必须成为孩子的快乐殿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有利于人的潜能显现,才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促使其得以健康成长。学校应创设多种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使各类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校内或校外不仅都能表现自己,展示才华,体验成功,增长自信,还能找到知心朋友,找到快乐,觉得学校是最快乐的地方。
二、改变单一的考评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学生
改变考评机制,从用成绩一元考评变为从多个方位、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等多元考评。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适合学生人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不同的标准看待学生的成绩。只要努力了就应该受到表扬,受到鼓励,对个别比较差的学生,必要时可以降低标准要求他们。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学习、“学海无涯乐作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别一味压制他们,一味加班加点,一味以成绩高低衡量。
三、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学方法
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适当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体验成功的兴奋,增强自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进步观(成功观)
很多学生有一个错误的进步观:等次进步了才是进步。所以学习的目的成了追求等次。即使知识学得不扎实,只要考试成绩还过得去,就沾沾自喜。相反,即使自己努力了,也学到知识,培养了一些能力,但由于这次考试的试题,恰好大部分出在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外,而分数不太理想时,就会垂头丧气,丧失信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这都是错误的进步观惹的祸。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进步观:今天,我学会了一条成语,是一种进步;记住了一个单词,是一种进步;学会了一道数学题,是一种进步;只要学习,我们天天都在进步,时时都在进步。这才是正确的进步观。
五、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对学习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耐心辅导,只有成绩提高了,自信才能起来,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
六、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程度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总之,学生厌学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可以提高的,只要教育者能充分尊重学生,能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对症下药,引导得法,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问题,潜伏在他们心中的愿望,就会转变为内在的强大动力,帮助他们跟上同学们前进的步伐,与大家一起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流连网吧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少,逃课的孩子也会慢慢回来,上课经常睡觉的孩子也会慢慢唤醒,而学校也可以真正成为每一个青少年无比向往的乐园。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