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职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一个问题,缺乏真情实感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切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必要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写作;真情实感;教学;学生
写作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职高生的作文现状却很不乐观,学生们存在“只要写眼睛,没有不水灵的;只要写童年,没有不难忘的;只要写乐于助人,没有不扶老人过马路的”种种现状,我们的写作出了什么问题?现实中的作文教学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习作内容被圈在了固定的范围内。当写作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无关时,是否有真情实感也就不重要了吗?
根据我这些年对学生写作的辅导经验,职高生习作整体显现出年级越高,情感越虚,思想越空洞,或者高喊口号,没有思想内容;语言平淡,情感归零;事件大众化,情感统一,放之四海皆準。比如以下几点:(1)情感平淡寡味,很多同学写做好事仍停留在“吐血”状态:今天看见一位老奶奶口袋里掉出3张100元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奶奶。老奶奶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奶奶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2)感情虚假,阅历少,对所经之事感受不深,很多学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只能为写作文,虚造感情。谈到历史人物不外王昭君、莎士比亚、牛顿及苏东坡,没有情感也没有思想,仅剩下一点华丽的水袖功夫,还是从老祖宗那里抄来的。(3)情感无限放大,有些学生对一些敏感事件有强烈的反应,但是情感点没有找准,出现小问题大反应,大材小用,情感矫揉造作的问题,真实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4)思想消极,有些同学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往往把视角放在事件的阴暗面上,违反了写作的积极健康向上一个大原则,全文呈现出不辨是非,不分黑白的效果,不能给人以正能量,让读者看不到年轻人应有的朝气。(5)写作没有思索,学生一味写应景的,与真实生活相脱离的作文不再是对生活状态的记录,也不再是一种对生命的表露,作文变成了一种技能训练,所以写作中即使有议论,有抒情,但是表现不到位,虎头蛇尾。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有客观原因,如职高生知识面窄,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也有老师引导不当,单纯追求考试高分数忽视教学实际,甚至纵容并鼓励学生背作文,抄作文等所谓捷径的做法,反应在学生身上就是应考能力加强了,但是外强中干,长此以往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正如以上分析,找到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教师在学生现有基础上教书育人,不能要求学生抒发真感情一步到位。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尝试以学生的视角,鼓励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表达思想:一真实,要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时要附和生活实际情况,不违背生活规律,避免假大空现象;二真切,写作时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恳,避免肤浅,更不要夸大、矫情;三生动,生活本就是立体而丰富的,所以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也应是鲜活、生动的内容;四感人,职高生所处的年龄段应是大脑活跃,思想可以天马行空的,相应的感情的抒发浓烈而极富感染力,能够有效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能为读者营造极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笔者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让学生大胆抒写自己感情,表达真情实感。一、 书写亲身经历。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的,体验才更真切,这样的写作才能更加打动读者。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二、 强化细节描写。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写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也关系到文章真情实感的宣泄。三、 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具体并饱含真情的记叙越详尽,才越能令人信服。所以写作中尽量交代清楚相关的人事六要素。人主要指名称、年纪、相貌、性格等;事,即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等。四、尽量使用生活语言。作文虽然是对生活的加工改造,但是脱离了生活的原貌,没有了生活气息就不能反应真正的生活。用生活语言,能准确反映生活,给读者以真实不走样的感受。五、显现潜在意识,潜在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是人最真实而本质的心理活动,因为隐藏在思想底层,无意间显露出来。每个人都存在潜在意识,并且潜在意识比潜意识丰富而活跃,但是经笔写出来后,潜在意识又被大大压抑,成了顾左右而言他,这样文章也就没有了真情实感,所以写作中,我鼓励学生放下包袱,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六、虚设生活场景。学生写作中尽量写经历过的事件,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找不到合适的素材,那就有必要对自己经历的事件进行加工改造,换言之,写作中的事件并不一定是自己完全的真实经历,是不是这样就不能给人以真情实感呢?有时候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但是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但实际生活中确定别人经历过;二模拟相应场景,自己如果置身其中能不能接受笔下的感情。
总之,辅导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老师要从内容、表达方式、遣词造句方面下手,通过真诚流露心声,按照“我手写我口”的原则,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件,不回避不完美的我,不刻意取悦他人,找对抒情达意的载体,在细节描写中流露自我情感,将情感通过细节描写的某个“动情点”就能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志成.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2]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写作;真情实感;教学;学生
写作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职高生的作文现状却很不乐观,学生们存在“只要写眼睛,没有不水灵的;只要写童年,没有不难忘的;只要写乐于助人,没有不扶老人过马路的”种种现状,我们的写作出了什么问题?现实中的作文教学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远,习作内容被圈在了固定的范围内。当写作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无关时,是否有真情实感也就不重要了吗?
根据我这些年对学生写作的辅导经验,职高生习作整体显现出年级越高,情感越虚,思想越空洞,或者高喊口号,没有思想内容;语言平淡,情感归零;事件大众化,情感统一,放之四海皆準。比如以下几点:(1)情感平淡寡味,很多同学写做好事仍停留在“吐血”状态:今天看见一位老奶奶口袋里掉出3张100元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奶奶。老奶奶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奶奶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2)感情虚假,阅历少,对所经之事感受不深,很多学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只能为写作文,虚造感情。谈到历史人物不外王昭君、莎士比亚、牛顿及苏东坡,没有情感也没有思想,仅剩下一点华丽的水袖功夫,还是从老祖宗那里抄来的。(3)情感无限放大,有些学生对一些敏感事件有强烈的反应,但是情感点没有找准,出现小问题大反应,大材小用,情感矫揉造作的问题,真实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4)思想消极,有些同学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往往把视角放在事件的阴暗面上,违反了写作的积极健康向上一个大原则,全文呈现出不辨是非,不分黑白的效果,不能给人以正能量,让读者看不到年轻人应有的朝气。(5)写作没有思索,学生一味写应景的,与真实生活相脱离的作文不再是对生活状态的记录,也不再是一种对生命的表露,作文变成了一种技能训练,所以写作中即使有议论,有抒情,但是表现不到位,虎头蛇尾。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有客观原因,如职高生知识面窄,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也有老师引导不当,单纯追求考试高分数忽视教学实际,甚至纵容并鼓励学生背作文,抄作文等所谓捷径的做法,反应在学生身上就是应考能力加强了,但是外强中干,长此以往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正如以上分析,找到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教师在学生现有基础上教书育人,不能要求学生抒发真感情一步到位。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尝试以学生的视角,鼓励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表达思想:一真实,要求作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时要附和生活实际情况,不违背生活规律,避免假大空现象;二真切,写作时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恳,避免肤浅,更不要夸大、矫情;三生动,生活本就是立体而丰富的,所以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也应是鲜活、生动的内容;四感人,职高生所处的年龄段应是大脑活跃,思想可以天马行空的,相应的感情的抒发浓烈而极富感染力,能够有效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能为读者营造极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笔者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让学生大胆抒写自己感情,表达真情实感。一、 书写亲身经历。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的,体验才更真切,这样的写作才能更加打动读者。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教师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二、 强化细节描写。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写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也关系到文章真情实感的宣泄。三、 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具体并饱含真情的记叙越详尽,才越能令人信服。所以写作中尽量交代清楚相关的人事六要素。人主要指名称、年纪、相貌、性格等;事,即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等。四、尽量使用生活语言。作文虽然是对生活的加工改造,但是脱离了生活的原貌,没有了生活气息就不能反应真正的生活。用生活语言,能准确反映生活,给读者以真实不走样的感受。五、显现潜在意识,潜在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是人最真实而本质的心理活动,因为隐藏在思想底层,无意间显露出来。每个人都存在潜在意识,并且潜在意识比潜意识丰富而活跃,但是经笔写出来后,潜在意识又被大大压抑,成了顾左右而言他,这样文章也就没有了真情实感,所以写作中,我鼓励学生放下包袱,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六、虚设生活场景。学生写作中尽量写经历过的事件,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找不到合适的素材,那就有必要对自己经历的事件进行加工改造,换言之,写作中的事件并不一定是自己完全的真实经历,是不是这样就不能给人以真情实感呢?有时候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但是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件事,但实际生活中确定别人经历过;二模拟相应场景,自己如果置身其中能不能接受笔下的感情。
总之,辅导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老师要从内容、表达方式、遣词造句方面下手,通过真诚流露心声,按照“我手写我口”的原则,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件,不回避不完美的我,不刻意取悦他人,找对抒情达意的载体,在细节描写中流露自我情感,将情感通过细节描写的某个“动情点”就能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志成.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2]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