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消除“死角”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文阅读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对文言文只注重字词句章的条分缕析,强化的是对文言词语、句子解释的死记硬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接受。这种教法从短期来看,可能使学生在考试中的文言文得分率较高,但长此以往,严重地扼杀了文言文自身的生命力,浪费了极好的学习素材。被编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经过编者慎重选择的名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来灵活地处理教材,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粘住课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粘”是指对课文中的章节逐字、逐句、逐段地品味揣摩,这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语言隔阂,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粘住课文不放,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为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打好坚实基础。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弄懂字词句。语言没疏通,就大讲“微言大义”,大讲文化底蕴,只能是隔靴搔痒,囫囵吞枣,得不偿失。当然,“粘”并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词语、句子的解释,更不是大讲古汉语语法知识,而是要把学语言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语言一般要求学生弄懂以下几点:文言文中常出现又较难的词,古今异义的词,典型的词类活用的词,突出的通假字,突出的偏义词,常用又容易混淆的重点虚词,古今不同的句式,难句的理解等。通过粘住课文中重点的词句,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意,把握基本内容和突出手法,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情感,积累语感,积淀文化,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克服一种错误的处理方法:支离破碎地只在语言上纠缠,甚至一句一句地串讲,不赏析内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教学《桃花源记》一文,上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诵读课文,并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试讲课文。接着教师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归纳、比较、分析的方式弄通词义:
  1.先请同学们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
  ①便舍船屋舍俨然
  ②忘路之远近便扶向路
  ③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寻向所志寻病终
  ⑤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⑥遂迷后遂无问津者
  除此还有“乃”“作”“通”“之”“然”“出”“其”等。
  2.请同学们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探寻
  渔人甚异之处处志之
  3.请同学们再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角度探寻
  ①具、咸、皆、悉、并
  ②问、答、言、语、云、道、说
  ③要(延)④穷(尽)⑤若(如)⑥及(诣)
  4.再请同学们辨析古今词义的区别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大的:
  ①交通②妻子③绝境
  ④无论⑤间隔⑥穷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
  ①近②土地③男女
  ④衣着⑤捕鱼⑥高尚
  5.解释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
  6.找出课文中的美词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屋舍俨然
  本节课采用综合、归纳、比较、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游弋,从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同义词、古今词义的区别等角度切入,整理出一组又一组、一群又一群的词义理解的“组合”,从而告诉了学生一种研读文言文,理解字词的方法,积累了一批文言文的字词卡片。课堂上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改变了教师串讲、学生记录的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品读鉴赏的能力。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文言词语的基础上,从八年级开始,还有很多课文可以这样处理,如:八上的《观潮》、八下的《满井游记》、九上的《陈涉世家》、九下的《曹刿论战》《愚公移山》等。
  二、诵读美文,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美文,如《陋室铭》《爱莲说》《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三峡》《出师表》《〈孟子〉两章》《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它们之所以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不是因为后人的阐释,更不是教师“挖掘”出的用来指导现代文写作的“写作特点”,而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魅力,它们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文字本身所负载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思想上。因此在处理这一类的教材时,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是一种重要的感悟美的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自主诵读的机会,创设诵读的多种情境,保证学生有阅读、感悟、思考、讨论、鉴赏、练习和应用的充裕时间。我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思想去感悟课文,在诵读中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进行以学生为本的文言文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诵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好,才会学得有兴趣。比如学习《爱莲说》,对学生应有如下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好“之”字,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句末语气词的顿音,让学生读明节奏。
  3.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读懂文意。
  4.读出情致,理解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那份自赏的“味”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中国传统文人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背后领悟到个性张扬、傲骨独立的精神。
  这样的诵读安排,由易到难,逐层推进,把难度分为几个点,使诵读具有了层递性。
  在课堂上还应立足学生的发展,不能只要求学生单一齐读或是自读,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奋感中愉快又昂奋地诵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加快学生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多种多样,一般说来,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爱恋之情,妾拘谨勉强的回答,客奉承讨好的意味,邹忌勤于王事、委婉讽谏的表现,齐威王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魄。这样的诵读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活用课文,发展学生鉴赏能力
  所谓“活”主要是指用知识的延展扩大学生的视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这话很有道理。的确,教材不是一张包罗万象的网,而是一支指挥教学的棒。因此,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画地为牢,而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在教课之前寻找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或用以充实教材的内容,或用以与教材形成比较,最终达到举一反三,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应试能力的目的。
  如教学《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这样处理教材:
  1.填好一张表格。《岳阳楼记》中的重点段落是第二、三段,设计的表格内容是分段落,按气候的阴晴将有关时间、景物、心情的句子列举出来,学生通过填写表格对全文总的轮廓有进一步的认识。
  2.抓住一个句子。抓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互文句,将这个句子分解为:①不以物喜;②不以物悲;③不以己悲;④不以己喜四个句子,并引用《木兰诗》中的同类诗句作比较,使学生既懂得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也明确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含义。
  3.懂得一个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范仲淹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在《渔家傲》中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诗句,说的是戍边征战的生活中,悲秋思家;在《苏幕遮》中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诗句,表现出的是儿女情长,“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由此想到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当他所率部队被敌人围困在梅岭山中时,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大将风度和彻底的革命精神。前后一比,只有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才是真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印证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句。这样,学生既能为范翁这样一个封建土大夫能在那个时候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而叹服,更觉得善于审时度势,英武不屈的伟大气魄在于当今的风流人物,很自然地导出我们对此评价的态度是“不薄今人爱古人”。
  这样处理课文不仅扩展了教学容量,又将读、说、写融为一体,学生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一举多得。
  此外,还可以学完一篇,选择相近的或者有联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稍作引导和点拨即可。如学完《小石潭记》,课外再补充《永州八记》其他片段,以作呼应;学到《与朱元思书》时不妨把《三峡》拿来一用;《五柳先生传》可延伸的文章更多,可以顺势复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也可以拿几首《饮酒》诗来让学生品评一下。
  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作为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者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则会主动活泼。这种体验与境界是每一位教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活学活用,让文言文教学不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当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其作为人类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必须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途径方法]  在新课改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应当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以外,还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利
[摘 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对中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与意识、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及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予以有效培育,而支架式实教手法,能够对目前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予以改变,使初中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实操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与培育。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科目核心素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此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记诵大量古诗文,对学生的治学修身无疑是有益的。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不但学生写作时的文化品位提高了,而且学生的文化“底子”也扎实了。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要想传承经典文化,就必须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但古典诗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1936年10月号《中学生》(第68期),是作者当年9月24日及26日面向教育部中等学校的播音讲演稿。文章主要针对当时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学习国文“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注重学习语文的实际功效,从“教”与“学”两方面阐发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其独到见解可作当今语文教学的有益参考。  上  中学生诸君:这回我承教育部的委托,来担任关于国文科的讲
群像类人物文章是指不以写某一个人物为主,而是写一群人,很难说文中的哪一个人物是主要人物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通过群像人物的不断叠加、重合,表达某类人物精神层面的共同特质。  这类文章有如下的阅读障碍:若干个人物如何组织在一起,这是构思选材的问题;如何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同一主旨,这是写群像类人物的什么侧面、怎样写的问题;这些不同的人物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平面关系还是主次关系,这是剪裁的问题。 
[摘 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完善是我国法治工作重点,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人民调解是“本土资源”,是在“厌讼”“和为贵”等传统理念指导下所采取的非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传统方式的一种现代延续。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国的纠纷特点与纠纷类型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疫情防控期间的人民调解运行活动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对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开展便民化、调解形式多样化、进一步强调调解效率。人民调解
[摘 要: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最喜闻乐见的宣泄情感和日常娱乐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反映客家人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百科全书。从客家山歌中,可以清晰看到作为创作主体的客家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难,敢于挑起家庭、社会重担,敢于打破封建桎梏,坚定追求婚姻爱情自由。  关键词:客家山歌;客家女性;女性意识,觉醒]  女性意识是妇女对于自己在客观世界中作用、地位及价值自我发现、自我了解的产
[摘 要:“学困生”的成长不仅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而且可能会影响这些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道路。因此,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以自己赤诚的心去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激发其自尊心,树立其努力学习的信心,就能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本文探讨全面正确地认识学困生,挖掘个性中的闪光点,积极引导;深情地热爱学困生,拉近与他们间的距离,情感相融;严格要求学困生,用批评后的教育与沟通,促其转化。  关键词:小学教
[摘 要: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发展中的人。决定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表现出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一切与学生年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式和调动学生,是组织好教学过程的关键。在少年初期,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起主要作用,他们努力学习往往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为了得到好分数等。而在正确的教育下,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将来前途有密切关系,加强学习的责任感。初中阶
《孔雀东南飞》是光耀千古的汉乐府民歌佳作,与另一首《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其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已成公论。其中,刘兰芝这个勤劳、善良、坚强、对爱情忠贞、不为威势所屈、不为荣华所动的妇女形象的成功塑造,应是该文最富有光彩的一笔。首先,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刘兰芝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但令人痛心的是,婆媳矛盾重重,“共事二三年”,刘兰芝即为专横粗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