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识字写字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因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一、遵循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
初入学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提倡识写结合,在识写结合上,提倡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
二、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汉字是“构造型”文字,有一套功能奇特的部件和有趣的构字规律,所以教学汉字应当以形为本,展开联想。同时,汉字又是“表义型”文字,一个汉字大多就是一个词,而且有许多字一字多义,每个字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由于一字多义,且同音字很多,使用时需根据言语环境鉴选字义,故认识汉字不能脱离言语环境。在教学中可采用的策略有:
1. 看图会意明字理
汉字中有很多象形字、会意字,可以通过看图体会构字的原理。如“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木、林、森”,配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再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巩固与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就能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
2.转盘识字辨形声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声旁“青”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清”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与心理状态有关,所以从心。“蜻”是蜻蜓,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
3. 抓住部首带一串
“部首”好比是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如“页”。学生可以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知道凡从“页”的字,都与人头面部有关。
三、吸收传统启蒙教学经验
传统启蒙识字的语文教学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教儿童认识相当多的字,在千百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前人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韵语识字的经验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学生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十分困难,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的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的不利的一面。而另一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容易押韵合辙,相形之下,要比多音节的拉丁文字容易得多。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总比一开始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因为有效,所以流传甚广。
2. 读书识字的经验
传统启蒙识字教学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即便是初始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于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
识字是为了阅读,儿童认识了生字是不是就能读课文了?还不能这么说。小学生读书时,如果把每个字的细枝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其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学生才能有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语义,从而顺利地阅读。由此看来,孤立地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3. 重视写字的经验
前人十分重视写字,写识字分几个步骤:第一步写大字。首先描红、仿影,进一步写米字格,再进一步临帖。大字写得有点基础才写小字。识写是不同步的。
借鉴前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识写结合,描仿人体”的写字教学训练思路。识写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巩固。这个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大城县南席阜中心小学)
一、遵循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
初入学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佳期,为了尽快学习书面语言,不得不大量认识汉字,而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认识能力远远超出识字能力,这就产生识字跟不上语言和智力发展的矛盾。如果我们的识字教学方法不当,必将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识字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提倡识写结合,在识写结合上,提倡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使识字与语言能力及各种智力全面和谐发展。
二、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汉字是“构造型”文字,有一套功能奇特的部件和有趣的构字规律,所以教学汉字应当以形为本,展开联想。同时,汉字又是“表义型”文字,一个汉字大多就是一个词,而且有许多字一字多义,每个字都有极强的构词能力,由于一字多义,且同音字很多,使用时需根据言语环境鉴选字义,故认识汉字不能脱离言语环境。在教学中可采用的策略有:
1. 看图会意明字理
汉字中有很多象形字、会意字,可以通过看图体会构字的原理。如“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木、林、森”,配图是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学生看了图再诵读,为识字提供语境的韵文巩固与深化:“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就能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原理。
2.转盘识字辨形声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学习汉字十分有用。如声旁“青”不动,转转盘换形旁,带出一串字。学生可以悟出:这几个字声旁相同,故读音相近;形旁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清”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从水。“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从日。“睛”是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与心理状态有关,所以从心。“蜻”是蜻蜓,蜻蜓是昆虫,所以从虫。
3. 抓住部首带一串
“部首”好比是一个部队的队长,抓住了“队长”,就可以解决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如“页”。学生可以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知道凡从“页”的字,都与人头面部有关。
三、吸收传统启蒙教学经验
传统启蒙识字的语文教学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教儿童认识相当多的字,在千百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前人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韵语识字的经验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学生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十分困难,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的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这是学习汉字的不利的一面。而另一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也容易押韵合辙,相形之下,要比多音节的拉丁文字容易得多。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总比一开始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因为有效,所以流传甚广。
2. 读书识字的经验
传统启蒙识字教学最主要的识字方法是读书识字(即所谓随文识字)。即便是初始的集中识字,也是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条经验对于今天的识字教学仍有现实意义。
识字是为了阅读,儿童认识了生字是不是就能读课文了?还不能这么说。小学生读书时,如果把每个字的细枝末节看清了才能识别,那就无暇把这个字放到上下文中去领悟其义,也就是说不能顺利地阅读。因此,阅读对汉字识别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识别,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不必看清字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看到字的轮廓或特征,就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只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学生才能有可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语义,从而顺利地阅读。由此看来,孤立地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3. 重视写字的经验
前人十分重视写字,写识字分几个步骤:第一步写大字。首先描红、仿影,进一步写米字格,再进一步临帖。大字写得有点基础才写小字。识写是不同步的。
借鉴前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识写结合,描仿人体”的写字教学训练思路。识写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巩固。这个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大城县南席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