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在2018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年,很多人与事如夜空中最闪耀的星,散发着思想与文化的光芒。在已经过去的2017年,有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又有哪些人和书影响了中国?
阎崇年:
寻求解读历史新突破
从《百家讲坛》走出的历史学家阎崇年出版《御窑千年》,认为最大热门“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实际也是一条瓷器之路。他坦言,以一种优美器物即瓷器作为中国的英文国名,既是瓷器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自豪。书中他通过“瓷器之路”传递中华文化,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使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阎崇年立足于千年中国历史,品味御窑瓷器的传世精品,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历史的观察,人文的叙述以小见大、寓理于器,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以此窥见中国历史的独特一面。
周梅森:
人民的心聲与期盼
《人民的名义》成为刷爆全网的现象级作品,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A观众热情的点赞。同时,《人民的名义》原著纸质书销量增长21倍,电子书销量增长191倍。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向。原著作者周梅森以《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政治小说为人熟知,周梅森坦言:“《人民的名义》是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反腐小说。”因为作品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和期盼,亮出了正义之剑,让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宛如一股清流涤荡人们心间。
梁晓声:
见证人性的光辉与尊严
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平民的代言人,他与共和国同龄,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他都悲悯底层命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此心未歇最关情》、《中国人的日常》,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小人物的追求及幻灭、执着与无奈。梁晓声的风格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义愤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爱与被爱,需要理想与担当。所以,梁晓声不仅属于一个时代,也属于他生活的一切时代!
毕淑敏:
旅行是心灵和解的过程
旅行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对此,作家毕淑敏最有发言权。《美洲小宇宙》、《带上灵魂去旅行》、《破冰北极点》、《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新版)》,毕淑敏在用一个个脚印丈量这个世界的同时,向世人展示,旅行是心灵和解的过程。毕淑敏说:“书与旅行,是飞向天堂的两翼。”既是医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让毕淑敏一次次目睹生命的青春与苍老、健康与病痛,对珍视生命与灵魂有了独特的领悟。在都市人都渴望着逃离束缚、独自旅行的时代,毕淑敏应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共鸣!
周有光:
“拼音之父”的醒世警言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离世。他是一位通达、乐观的知识分子,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仅先生的汉语拼音方案惠泽数代,而且他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世界的最新发展。百岁后相继出版《朝闻道集》、《拾贝集》、《静思录》、《百岁所思》等著作,展现了他“要从世界看中国”的人生智慧。有人问周有光有什么经验可以留给后人,他说:“如果说有,那就是坚持终身自我教育,百岁自学。”
王蒙:
坚守中华文化的自信
王蒙先生是文化自信的提倡者,他是当代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家、学者,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文化言说具有不一样的眼光和品格。《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讲孔孟老庄》、《王蒙谈文化自信》、《中华玄机》。读这些书,不仅理解和认识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含义,也能懂得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必须有“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阎崇年:
寻求解读历史新突破
从《百家讲坛》走出的历史学家阎崇年出版《御窑千年》,认为最大热门“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实际也是一条瓷器之路。他坦言,以一种优美器物即瓷器作为中国的英文国名,既是瓷器的骄傲,也是中国的自豪。书中他通过“瓷器之路”传递中华文化,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使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阎崇年立足于千年中国历史,品味御窑瓷器的传世精品,纵论御窑的兴与衰,透视瓷器的情与趣。历史的观察,人文的叙述以小见大、寓理于器,淋漓尽致地展现御窑及瓷器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以此窥见中国历史的独特一面。
周梅森:
人民的心聲与期盼
《人民的名义》成为刷爆全网的现象级作品,电视剧甫一播出便收获A观众热情的点赞。同时,《人民的名义》原著纸质书销量增长21倍,电子书销量增长191倍。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回应着反腐败的民心所向。原著作者周梅森以《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政治小说为人熟知,周梅森坦言:“《人民的名义》是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反腐小说。”因为作品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和期盼,亮出了正义之剑,让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宛如一股清流涤荡人们心间。
梁晓声:
见证人性的光辉与尊严
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平民的代言人,他与共和国同龄,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他都悲悯底层命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此心未歇最关情》、《中国人的日常》,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小人物的追求及幻灭、执着与无奈。梁晓声的风格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义愤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爱与被爱,需要理想与担当。所以,梁晓声不仅属于一个时代,也属于他生活的一切时代!
毕淑敏:
旅行是心灵和解的过程
旅行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对此,作家毕淑敏最有发言权。《美洲小宇宙》、《带上灵魂去旅行》、《破冰北极点》、《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新版)》,毕淑敏在用一个个脚印丈量这个世界的同时,向世人展示,旅行是心灵和解的过程。毕淑敏说:“书与旅行,是飞向天堂的两翼。”既是医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让毕淑敏一次次目睹生命的青春与苍老、健康与病痛,对珍视生命与灵魂有了独特的领悟。在都市人都渴望着逃离束缚、独自旅行的时代,毕淑敏应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共鸣!
周有光:
“拼音之父”的醒世警言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离世。他是一位通达、乐观的知识分子,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不仅先生的汉语拼音方案惠泽数代,而且他一直站在时代的前沿关注世界的最新发展。百岁后相继出版《朝闻道集》、《拾贝集》、《静思录》、《百岁所思》等著作,展现了他“要从世界看中国”的人生智慧。有人问周有光有什么经验可以留给后人,他说:“如果说有,那就是坚持终身自我教育,百岁自学。”
王蒙:
坚守中华文化的自信
王蒙先生是文化自信的提倡者,他是当代具有标志意义的作家、学者,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文化言说具有不一样的眼光和品格。《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讲孔孟老庄》、《王蒙谈文化自信》、《中华玄机》。读这些书,不仅理解和认识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含义,也能懂得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要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必须有“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