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效率也随之提升。但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是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新课改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物理探究过程中的成功甚至失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那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和谐课堂
  观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为考试服务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知识点,针对考试中典型题例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操练。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低下。同时,因教师担心给学生太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担心学生探究不能把握住重难点,造成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更多是通过听来学习,学习方式单一。
  要构建和谐的高中物理课堂,首先教师就需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讲授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其次,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最后,要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师生双边关系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设计教学,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满怀自信地、乐观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关注兴趣培养,引导自主学习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主要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的构建。如在《重力》的教学中,先通过视频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人推物体(但没有推动)、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观看、讨论,并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进而引出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从而为力和力的图示学习奠定基础。当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利用话题讨论、通过故事引入、针对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疑等都是常用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设计。
  课堂进入新知识探究后,教师要注重通过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并提出问题后,可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在自主学习中需要注意,教师的目标引导要多趋向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过程和方法目标等可放到后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后要及时进行训练反馈。一般而言,教师可课前通过导学案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实施引导。
  三、提倡合作探究,关注个体差异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反馈,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了。接下来针对重点知识,教师则应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后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指导、精讲释疑、总结归纳。在学生自主学习中,鼓励和引导是必要的,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而引导则能让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知识构建。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中,学生解决了问题“在物体升降的过程中,重力是否发生变化?(多媒体课件或演示实验展示后提出)”后,继续追问“弹簧的拉力在拉伸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进一步猜想弹性势能可能与哪个量有关?在以上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产生较多疑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弹簧的伸长量、弹簧的劲度系数进行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探究。
  在教学中,因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客观的差异,教师也就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而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要注重在自主学习中采用分层目标进行引导。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分组要遵循“优差互补”原则,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最后,在作业要求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而分层布置。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而不能以学习结果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要多关注学生的进步点,多从学生身上找优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教学活动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形势,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以及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我国的教学活动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过去的那种以教师为教学
随着合作教学各种研究实践的突破性发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大受欢迎的高效教育教学方式。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实施,也使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认可与推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更能获得与人相处的生存能力。但是在具体的语文合作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也是一种数学课堂的追求.优美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去思考,探索解决、大胆发现寻求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让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
宋本《玉篇》中有大量换用音符形成的异体字,其音符换用方式有4种:换用音符字的异体或俗体;换用同音字;换用近音字(音近程度不同,分7类);换用读音不同的字。大多数异体字换用音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解答——反馈”是教师实施启发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抛出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答,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也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这样的课,应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认真反思一下,这种一团和气的课堂、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个性、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