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内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不能够满足于新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方面人才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潜在需求。本文将重点对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 问题 讨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其要求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完成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展现出新时期人才的特色,并且能够在继续学习的道路中展露头角。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措施,同时通过探究讨论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不同性,其是对人类发展历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完整记载与收录,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表述,如果单纯的依靠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必然会促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记笔记、背诵,达不到理解、消化知识的目的,不能够完成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的众多历史教学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教育环境不断实现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学科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发才是新一代中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即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应该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内容,从而掌握教学重心,并且利用历史事件的联系性与矛盾性,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并且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价值性。讨论式教学方式的确立,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知识的研究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以及重点知识的印象,同时讨论式教学也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搜集产生一定的驱动力,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同时存在着必然性、联系性以及矛盾性。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讨论式教学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才能够展现的丰富多彩。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1.充分引导,创设情境,为讨论教学铺路
历史知识往往与现代社会相隔久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仅能依靠课本知识以及教师的讲述进行了解,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往往较为枯燥,因而为了能够勾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学习了解的欲望,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创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讨论情境,或者设立某一项讨论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贴近学生,可以采用时空置换法,让学生成为历史事件中某个角色,如在讲述“王安石变法”事件时,结合北宋时期出现的“三冗”和“两积”的问题,让学生将自身置换为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地位,进行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应对北宋的危机?王安石变法中有何特色,那些政策能够稳固北宋的统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塑造出多重的讨论话题,激发出学生对于各种历史性问题讨论的兴趣,为了不偏离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进行正确的指引,在讨论中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解决相关的讨论问题,学生会动用一些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查阅,间接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方便了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后续学习。
2.抓住历史问题的矛盾性进行辨证讨论
讨论式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创造出较为适宜的问题情境,由于历史问题存在着必然性与矛盾性,有些历史问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考究,从而揭开历史事件的神秘面纱,如在讲授日本侵华政策过程中,一方面出示史料记载为1929年02月,南京《时报月报》刊登了《惊心动魄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折》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另一方面,出自史料1930年,日本坚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的。这两个史料中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重点,进而确定出《田中奏折》的真伪性,同时探究日本为什么要对《田中奏折》予以否定?其目的是什么?当然在问题情境的提出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短片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融入于课堂教学中,进而能够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观点予以鼓励并肯定。
3.联系实际营造讨论情境
一般来说,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如果直接对讨论话题进行切入,难免会显得有些突兀,因而往往需要进行联系实际,勾起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从而才能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联系性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马关条约”问题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当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进行讨论,探讨是否有合适的方法可以应对当时日本对于清朝的压迫,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全面性,可以在课堂上简单的讲述钓鱼岛落入日本“手”中全过程,并且适当的选取一些话题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的知识脉络更为清晰化。又如在讲述“美国制度创新”时,可以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0年成为英国53任首相为切入点,先展示图片介绍他的一生,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听完后很兴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争论不休,接下来再将话题引导至美国内阁责任制。
三、总结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讨论主题以及讨论任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布置,从而能够让学生有所准备,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朝霞.“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08(08).
[2]杨玉荣.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02).
[3]梁力军.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体会[J].甘肃科技.2009(21).
[4]李宁.讨论式教学策略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 问题 讨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其要求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完成多元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展现出新时期人才的特色,并且能够在继续学习的道路中展露头角。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措施,同时通过探究讨论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步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不同性,其是对人类发展历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完整记载与收录,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活动的表述,如果单纯的依靠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必然会促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记笔记、背诵,达不到理解、消化知识的目的,不能够完成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的众多历史教学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教育环境不断实现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学科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开发才是新一代中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即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应该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内容,从而掌握教学重心,并且利用历史事件的联系性与矛盾性,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并且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地体现出教学活动的价值性。讨论式教学方式的确立,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知识的研究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以及重点知识的印象,同时讨论式教学也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知识的搜集产生一定的驱动力,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同时存在着必然性、联系性以及矛盾性。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讨论式教学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才能够展现的丰富多彩。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1.充分引导,创设情境,为讨论教学铺路
历史知识往往与现代社会相隔久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仅能依靠课本知识以及教师的讲述进行了解,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往往较为枯燥,因而为了能够勾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学习了解的欲望,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创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讨论情境,或者设立某一项讨论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贴近学生,可以采用时空置换法,让学生成为历史事件中某个角色,如在讲述“王安石变法”事件时,结合北宋时期出现的“三冗”和“两积”的问题,让学生将自身置换为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地位,进行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采取哪些方法应对北宋的危机?王安石变法中有何特色,那些政策能够稳固北宋的统治?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塑造出多重的讨论话题,激发出学生对于各种历史性问题讨论的兴趣,为了不偏离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中进行正确的指引,在讨论中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解决相关的讨论问题,学生会动用一些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查阅,间接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方便了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后续学习。
2.抓住历史问题的矛盾性进行辨证讨论
讨论式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创造出较为适宜的问题情境,由于历史问题存在着必然性与矛盾性,有些历史问题值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考究,从而揭开历史事件的神秘面纱,如在讲授日本侵华政策过程中,一方面出示史料记载为1929年02月,南京《时报月报》刊登了《惊心动魄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折》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另一方面,出自史料1930年,日本坚称,《田中奏折》是伪造的。这两个史料中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此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重点,进而确定出《田中奏折》的真伪性,同时探究日本为什么要对《田中奏折》予以否定?其目的是什么?当然在问题情境的提出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短片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融入于课堂教学中,进而能够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观点予以鼓励并肯定。
3.联系实际营造讨论情境
一般来说,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如果直接对讨论话题进行切入,难免会显得有些突兀,因而往往需要进行联系实际,勾起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从而才能够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联系性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马关条约”问题时,可以适当的引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当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进行讨论,探讨是否有合适的方法可以应对当时日本对于清朝的压迫,同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全面性,可以在课堂上简单的讲述钓鱼岛落入日本“手”中全过程,并且适当的选取一些话题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的知识脉络更为清晰化。又如在讲述“美国制度创新”时,可以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0年成为英国53任首相为切入点,先展示图片介绍他的一生,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听完后很兴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对的也有不对的,争论不休,接下来再将话题引导至美国内阁责任制。
三、总结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然,教师对于讨论主题以及讨论任务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布置,从而能够让学生有所准备,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朝霞.“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08(08).
[2]杨玉荣.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02).
[3]梁力军.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体会[J].甘肃科技.2009(21).
[4]李宁.讨论式教学策略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