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实践中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就如何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目前,注重文化教学已经引起大学英语教育的普遍重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而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足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交际是双向的,如果只强调一方的文化而忽略另一方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失语”[1]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文化交流。事实证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或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尤其在表达一些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时,更是力不从心。这无疑与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不足有着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无论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法方面,对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谈到中国文化和身边事物时患上了“失语症”。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现有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含量甚少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无疑会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1.1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能承载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通常会由其词汇体现出来。同时,词汇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效而可取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列举出与所讲词语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当讲到“elect”一词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引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国务院总理”等的英语表达;根据“representative”可知道如何表达中国的“三个代表”;通过“eve”可引出中国的“春节”;从“pyramid”到“秦始皇兵马俑”;从“opera”到“京剧”;从“religion”到“老子”和“道教”等等。这种教学法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因为词汇涉及的面很广,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它们的英文表达。由于词汇涉及的文化内容可能会相当广泛,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介绍,以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
1.2 在篇章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将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介绍,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第四册第四单元课文A的题目是“无名英雄—职业父亲”。如今,职业父亲在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轻视。父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与职业母亲相比,职业父亲们一方面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自己,同时他们也在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不由会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借用张培基先生的英文译本,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父亲形象的异同。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3 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讨论前,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B时,内容中涉及到美国的一些代表性食物“汉堡包”、“三明治”等,相应地我们可以将中国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馒头”、“花卷”、“粥”、“面条”、“馄饨”、“油条”、“豆浆”、“包子”、“饺子”等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根据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特点,可组织学生就“中西方饮食哪个更利于健康?”、“你更喜欢哪个?”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讨论中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更能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非常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情景的模仿。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课文B讲的是“文化差异”。故事是关于作者在俄罗斯由于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尴尬经历。一天,在晚宴后,为了向女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作者为女主人剥了一个香蕉送给她,女主人微笑着接过来,作者因此误认为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礼貌行为。但事实却不然。在俄罗斯,男士为女士剥香蕉意思是这位男士对她有好感。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现一些常见的中西方礼仪,如见面与分手时的礼仪,称呼别人的礼仪,表达赞美及应答礼仪,表达感谢及应答礼仪,餐桌礼仪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生活情景的模仿与对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并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在文化教学中,对比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和比较,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直观认知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往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进行差异对比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客观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文化的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仅要区分“异”,更要看到“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A向读者介绍了牛津大学。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建校历史、学生、学院的组成、教学科研体制、学位授予、奖学金的颁发和各自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将其与北京大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单元讲到课文B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以及它与拳击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1 应坚持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型和交际型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把英语课堂变成中国文化的讲堂。中国文化只能渗透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是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中融入中国文化。
2.2 应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对比绝不可以带有哪个文化更好的倾向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平等的文化原则才能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以便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有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结合,更多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外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中外文化学习的意识。
3 结语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往往是要介绍自己的东西而不单纯是谈论西方的文化与知识。因此只有对双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实用型交际人才,更好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Krama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2,(1).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6]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刘世文.重视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8.
【关键词】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2-00-02
目前,注重文化教学已经引起大学英语教育的普遍重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而中国文化的介绍和引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足以培养学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交际是双向的,如果只强调一方的文化而忽略另一方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中国文化失语”[1]现象的产生,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文化交流。事实证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或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尤其在表达一些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时,更是力不从心。这无疑与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不足有着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无论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法方面,对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谈到中国文化和身边事物时患上了“失语症”。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现有教材中国文化内容含量甚少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正确引导无疑会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1.1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能承载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通常会由其词汇体现出来。同时,词汇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效而可取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列举出与所讲词语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当讲到“elect”一词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引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国务院总理”等的英语表达;根据“representative”可知道如何表达中国的“三个代表”;通过“eve”可引出中国的“春节”;从“pyramid”到“秦始皇兵马俑”;从“opera”到“京剧”;从“religion”到“老子”和“道教”等等。这种教学法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因为词汇涉及的面很广,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它们的英文表达。由于词汇涉及的文化内容可能会相当广泛,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介绍,以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
1.2 在篇章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将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介绍,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第四册第四单元课文A的题目是“无名英雄—职业父亲”。如今,职业父亲在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轻视。父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与职业母亲相比,职业父亲们一方面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自己,同时他们也在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不由会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借用张培基先生的英文译本,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父亲形象的异同。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3 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讨论前,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B时,内容中涉及到美国的一些代表性食物“汉堡包”、“三明治”等,相应地我们可以将中国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馒头”、“花卷”、“粥”、“面条”、“馄饨”、“油条”、“豆浆”、“包子”、“饺子”等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根据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特点,可组织学生就“中西方饮食哪个更利于健康?”、“你更喜欢哪个?”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讨论中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更能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非常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情景的模仿。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课文B讲的是“文化差异”。故事是关于作者在俄罗斯由于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尴尬经历。一天,在晚宴后,为了向女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作者为女主人剥了一个香蕉送给她,女主人微笑着接过来,作者因此误认为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礼貌行为。但事实却不然。在俄罗斯,男士为女士剥香蕉意思是这位男士对她有好感。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现一些常见的中西方礼仪,如见面与分手时的礼仪,称呼别人的礼仪,表达赞美及应答礼仪,表达感谢及应答礼仪,餐桌礼仪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生活情景的模仿与对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并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在文化教学中,对比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和比较,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直观认知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往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进行差异对比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客观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文化的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仅要区分“异”,更要看到“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A向读者介绍了牛津大学。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建校历史、学生、学院的组成、教学科研体制、学位授予、奖学金的颁发和各自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将其与北京大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单元讲到课文B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以及它与拳击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1 应坚持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型和交际型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把英语课堂变成中国文化的讲堂。中国文化只能渗透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是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中融入中国文化。
2.2 应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对比绝不可以带有哪个文化更好的倾向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平等的文化原则才能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以便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有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结合,更多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外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中外文化学习的意识。
3 结语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往往是要介绍自己的东西而不单纯是谈论西方的文化与知识。因此只有对双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实用型交际人才,更好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Krama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2,(1).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6]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刘世文.重视母语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