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杀人、自伤、伤人、透支生命、漠视生命等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让人们不禁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扼腕叹息。对于大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危机现象,众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归结于由于家庭关系不和、感情受挫、学业不良等具体的诱因而导致的精神负荷过重、悲观失望进而对前途丧失信心等等。但笔者认为,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杀,往往是受自身价值观念的引导,或价值观念模糊的影响。[1]而其中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其根本原因。[2]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总体上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他们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珍爱生命,他们大多数能客观认识生命、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但也有部分学生持消极的宿命观或功利化的生命价值观,表现出对生命的怀疑、不满和回避,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度偏低,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持消极的态度。[3]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形成对人生的积极看法,坚定人生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 生命价值观的涵义
生命价值观教育在国外已蓬勃兴起,但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何谓生命价值观教育,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内涵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任桂平认为,所谓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在个体生命、生理的基础上,遵循生命的规律和原则,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4]李军凯认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使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5]而笔者认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使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引导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追寻人生价值的教育。
二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十分重视的问题,各个高校也相继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了生命价值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按理说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等恶性心理危机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出现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社会主导生命价值观之间的脱节,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高校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 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当今处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却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渐渐地把生活的内容等同于物质生存条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大家“如何而生”,而在于“为何而生”。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普遍把知识的传授当作重中之重,而忽视了让学生们在教育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尊严。即使现在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生命价值观教育,也仅仅是为了预防自杀等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2 教育内容流于表象
在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依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久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为政治服务,强调宏大的价值观,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不符合人的本性;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追求美好的理想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但是如果道德目标高到了大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程度,那么教育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激励作用,有些时候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使学生对没有实质内容的教育产生反感。
3 教育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注重通过课堂进行至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顾及到大学生的接受规律,仅仅是施教者的一厢情愿。虽然部分学校也开展了很多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活动,例如有的学校已经把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体系,但是大部分教学方式都是由老师照本宣科,并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当今信息日趋开放、传播日趋迅捷的社会,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远远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4 承担教育责任的主体素质有所欠缺
加里宁说:“教育者在陶冶被教育者时,不只是给他一定的知识,而主要的是要以自己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去影响他们。”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价值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意识,对自己本身要先有所领会和体悟,从而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去进行自身意义的体悟和发挥生命的价值。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功利化心理严重,沉迷于经济利益,不安心教书育人,不主动关心学生,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部分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不高,自身的生命价值观并不明晰。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积极稳定的生命价值观。
三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制的构建
1 提升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大学生不要发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产生生命中所需的热情和激情,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2 把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生命价值观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有:(1)生存能力教育:教给大学生如何进行身体与营养、健康与锻炼、安全与防范、认识自然与环境保护、忧患意识与苦难体验等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2)生命情感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3)生命信仰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知晓如何作为一定的个体完成和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从而真正成为一个特定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所接纳,它还可以使个人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4)实践与创造精神教育:指导大学生在不断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6]
3 创新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生命价值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生命价值判断能力和生命价值评价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仅靠灌输模式能够达到的,它必须落实到校内外的各种相关活动之中,使身在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
高校应该把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之中,教给大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塑造一种与高学历相匹配的文化素养。《美国的2061计划》认为,价值观和态度、技能一样属于思维习惯,它隐含在科学、数学和技术中,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文学、历史、社会等课程中,[7]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相关课程或者讲座,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学校还可以组织类似书画比赛、主题演讲、征文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体验人生的乐趣,从而唤起大学生的内心响应,乐于接受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以培育大学生一种爱学善思的浓郁学习氛围,从而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开展各式各样有关的专题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死亡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专题教育活动,在学校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的气氛。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4 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
高校教师应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生命价值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该敏锐地洞察和反思生命的状态,洞察自己以及学生的生命状态,有效地捕捉教育机会,与学生交流分享各自对生命的情感与体会,让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生命与人类共始终。没有生命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价值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参 考 文 献
[1]姚飞.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D].河
海大学,2005:2-3.
[2]莫文斌.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与关怀[J].高教
探索,2008(5).
[3]李艳兰,胡海青,王小桃,罗贵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
状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9(3):37-38.
[4]任桂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
学刊,2005(9):24.
[5]李军凯.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D].南
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3-4.
[6]陈茉.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引导[D].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2006:17.
[7]龙一平,沈绍睿.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
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6).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在总体上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他们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珍爱生命,他们大多数能客观认识生命、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但也有部分学生持消极的宿命观或功利化的生命价值观,表现出对生命的怀疑、不满和回避,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度偏低,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持消极的态度。[3]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使他们形成对人生的积极看法,坚定人生的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大学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 生命价值观的涵义
生命价值观教育在国外已蓬勃兴起,但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何谓生命价值观教育,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内涵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任桂平认为,所谓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在个体生命、生理的基础上,遵循生命的规律和原则,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4]李军凯认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使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5]而笔者认为,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使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引导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追寻人生价值的教育。
二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十分重视的问题,各个高校也相继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了生命价值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按理说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等恶性心理危机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出现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社会主导生命价值观之间的脱节,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高校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 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当今处在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却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渐渐地把生活的内容等同于物质生存条件。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引导大家“如何而生”,而在于“为何而生”。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普遍把知识的传授当作重中之重,而忽视了让学生们在教育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尊严。即使现在有部分高校开展了生命价值观教育,也仅仅是为了预防自杀等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2 教育内容流于表象
在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依附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久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为政治服务,强调宏大的价值观,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不符合人的本性;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追求美好的理想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但是如果道德目标高到了大部分学生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程度,那么教育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激励作用,有些时候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使学生对没有实质内容的教育产生反感。
3 教育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注重通过课堂进行至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顾及到大学生的接受规律,仅仅是施教者的一厢情愿。虽然部分学校也开展了很多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活动,例如有的学校已经把生命价值观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体系,但是大部分教学方式都是由老师照本宣科,并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当今信息日趋开放、传播日趋迅捷的社会,这种单一封闭的模式远远不能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4 承担教育责任的主体素质有所欠缺
加里宁说:“教育者在陶冶被教育者时,不只是给他一定的知识,而主要的是要以自己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去影响他们。”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价值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意识,对自己本身要先有所领会和体悟,从而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去进行自身意义的体悟和发挥生命的价值。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功利化心理严重,沉迷于经济利益,不安心教书育人,不主动关心学生,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部分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不高,自身的生命价值观并不明晰。
综上所述,我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引导大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积极稳定的生命价值观。
三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体制的构建
1 提升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大学生不要发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产生生命中所需的热情和激情,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
2 把握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生命价值观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有:(1)生存能力教育:教给大学生如何进行身体与营养、健康与锻炼、安全与防范、认识自然与环境保护、忧患意识与苦难体验等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存;(2)生命情感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3)生命信仰教育: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知晓如何作为一定的个体完成和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从而真正成为一个特定社会中的一员,为社会所接纳,它还可以使个人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4)实践与创造精神教育:指导大学生在不断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6]
3 创新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生命价值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生命价值判断能力和生命价值评价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仅靠灌输模式能够达到的,它必须落实到校内外的各种相关活动之中,使身在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
高校应该把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学科之中,教给大学生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塑造一种与高学历相匹配的文化素养。《美国的2061计划》认为,价值观和态度、技能一样属于思维习惯,它隐含在科学、数学和技术中,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文学、历史、社会等课程中,[7]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相关课程或者讲座,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学校还可以组织类似书画比赛、主题演讲、征文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体验人生的乐趣,从而唤起大学生的内心响应,乐于接受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以培育大学生一种爱学善思的浓郁学习氛围,从而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开展各式各样有关的专题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死亡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专题教育活动,在学校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的气氛。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4 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
高校教师应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生命价值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要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该敏锐地洞察和反思生命的状态,洞察自己以及学生的生命状态,有效地捕捉教育机会,与学生交流分享各自对生命的情感与体会,让师生双方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生命与人类共始终。没有生命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建立和实施已成为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价值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参 考 文 献
[1]姚飞.文化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D].河
海大学,2005:2-3.
[2]莫文斌.高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异化与关怀[J].高教
探索,2008(5).
[3]李艳兰,胡海青,王小桃,罗贵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
状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9(3):37-38.
[4]任桂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
学刊,2005(9):24.
[5]李军凯.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D].南
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3-4.
[6]陈茉.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引导[D].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2006:17.
[7]龙一平,沈绍睿.论美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及
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6).